▲外交部長王毅。
據外交部消息,11月24日至2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日本、韓國進行了正式訪問。訪問期間,王毅與日本外相茂木敏舉行了會談達成了中日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與韓國外長康京和就推進雙邊關係、深化地區合作達成10點共識。
中日韓三國在疫情期間,守望相助,攜手前行,經濟社會生活率先恢復,因此如何進一步合作抗疫和推進經濟發展也成為這些共識和成果的重要內容。
「後疫情時代」,需要中日、中韓進一步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在疫情期間,日韓政治和人事關係也經歷了比較大的變化。
韓國在上半年舉行了國會選舉,執政黨獲得了更大的政治支持,文在寅總統也對執政團隊進行了重大的調整;日本首相換人,菅義偉接替安倍,組建了新的內閣,訪日期間,王毅與菅義偉首相舉行了會晤。
因此,王毅外長的此次訪問不僅要見老朋友,也交新朋友,順利實現中韓、中日關係的「對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日韓三國團結協作,先後舉行了特別外長會和衛生部長會,就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出入境人員管理等保持密切協同,形成防控合力,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在這場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中,中日韓三國成為合作抗疫的典範。
當前,全球疫情仍舊嚴峻,在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中日韓三國進一步協調與合作,形成這一地區抗擊疫情的同頻共振,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次中日、中韓外長達成的共識裡,都將合作抗疫放到了重要位置。可以相信,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合作機制的繼續深化,醫療藥物方面等合作的推進,「快捷通道」適用範圍的完善並逐步擴大,中日韓三國在維護民眾健康,為地區和國際公共衛生領域合作方面將共同作出貢獻。
隨著疫情趨緩,中日韓三國都將舉行重大體育賽事,中日、中韓彼此支持,既是政治互信的體現,也是三國合作抗疫的重要內容。這既是對中日韓三國的挑戰,也是合作的新議題。
▲日本首相菅義偉。
有益於助推RCEP落地生效
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不少國家經濟「凍結」、陷入衰退,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為數不多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日韓三國GDP佔全球總量五分之一以上。疫情之前,中日韓三國經濟已經高度相互依賴,尤其在貿易、產業上一體化程度比較高,中日、中韓之間在科技創新、節能環保、醫療養老、合作開放第三方市場等領域已經形成良好的合作勢頭。
如今,要實現經濟復甦和增長,需要攜手發力,重啟和激活中日韓三國市場的互聯互通,尋找亮點,加強新興產業的合作,進一步推動東亞地區經濟的升級。
就在王毅外長此次訪問前,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協議(RCEP)正式籤署。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中日韓為代表的東亞國家實現了重大的轉型,夯實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實現了經濟的騰飛,RCEP代表著東亞地緣經濟邏輯的延伸和外溢,預示著一個巨型地緣經濟圈層的形成,同時,也是對傳統地緣政治邏輯的對衝。
中日韓三國是RCEP的成員國,這一區域性多邊貿易協議為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同時,也為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的談判注入了新的動能。RCEP協議籤署之後,各國將進入協議落地落實,王毅外長的日韓之行也為RCEP的落地生效起到了助推作用。
新冠疫情之下,百年變局正在加速,中日韓所代表的東亞地區在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上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既是東亞過去半個多世紀發展的成果,也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責任與義務。未來中日、中韓之間的合作和磋商的議題將更加豐富,遵循著「增量推進」的合作路徑,從技術、貿易合作延伸到海上事務,朝著構建東亞區域秩序的方向邁進。
□孫興傑(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
編輯:陳靜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