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喝咖啡,以及聊天。
年後的魔都雖然冷清,依然擋不住陸家嘴私募大佬Bill的聊天熱情。Bill邀請我去他家, 就近一兩年中國職業足球的話題和他面對面的「噶三胡」(上海話「閒聊」)。
這位大佬確實有進軍職業足球的打算。很顯然,宏觀上他認為已經跌到谷底的中國足球資本泡沫,是他目前進入的最佳時刻。
有的時候我還是很佩服像Bill這樣的人。作為頂尖金融領域人士,似乎任何時候他們的眼光都保持著極高的水準 - 解讀任何行業的手段都是「直接抄底」。
當然,Bill首先是位30年的超級足球老炮 - 長年在老特拉福德以及伯納烏擁有包廂。比起比賽本身,他更感興趣的是職業足球行業裡面的基本運行規則和商業邏輯。
用他的話講,「我玩兒什麼都得賺錢,包括足球,也必須包括中國足球。我的意思是,我是豪,但我不土,所以我玩兒的東西本身得賺錢,而不是什麼TMD社會名片,供球迷和政府娛樂。」
「那麼Bill, 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你做了這麼多年的金融和投資,二級市場,私募,大宗商品,股權的各類行業和項目,全碰過,告訴我這個行業賺錢的本質,精煉一點,用不超過5個字。」我問他。
Bill大約思考了幾秒鐘,吐出了四個字:「觀點差異。」
我聽後開玩笑說,「我以為你要說「內幕消息」呢!」
Bill哈哈大笑,喝了口咖啡,說道:「內幕消息也是看法差異的一種。因為本質上來說,它依然是信息之於全部人之間的偏差和不對等。正是因為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所以我賺錢,你不賺錢。」
於是我們之間的話題拉回到足球。 Bill問我,中國是否真的存在足球俱樂部自我良性運營的體育和市場土壤。他的意思是,俱樂部本身的運營是良性的,甚至是賺錢的,而非將俱樂部視為集團企業的「負債品牌和社會名片」。
我沒直接回答他的問題,我稍微理了理思路,說道: 「看多和看空,是你在做金融時的核心原理。 我們把這個原理放到足球裡來。 一個球員來自中超, 你鐵定看多; 另一個球員來自中甲和中乙,你可能看空。 聯賽本身的級別會造成很多行業外的「投資人」對球員水準的基本判斷。那麼問題就來了,」
圖:這場2018年足協杯的「超乙」之戰,以當時身處乙級聯賽的南通支雲對上海綠地申花完成驚天大逆轉而告終。無論是場面還是最後的結果,南通支雲的表現都堪稱實至名歸。而在沒有外援情況下的上海綠地申花,整場比賽大多數時間都踢得極為掙扎。
「一個中國球員能打上中超,或者在中甲和中乙踢球,有多少是客觀的競技原因決定的?這個圈子,一抓就是一把因為教練的「好惡」甚至是「利益關係」,在19-25歲的年齡沒有正常走上一條頂級聯賽之路的球員。我的公司旗下就有一堆這樣的真實球員案例。 在「中國職業足球」這個行業,多數時候你的「多和空」並不由聯賽級別完全決定。在歐洲,皇馬贏一隻西乙隊應該沒問題。曼聯和利物浦也大概率能贏英冠和英甲隊。但是在中國, 如果超甲乙三級聯賽在沒有外援的前提下,直接組一個混戰聯賽,最後的結果你肯定會被驚訝到 。」
Bill一時語塞。
我笑了笑,對他說: 「 你是金融專家。但是如果你是俱樂部投資人,你也會傾向於相信中超球員強於中甲或者中乙球員。聯賽本身的「級別光環」一定會影響你的判斷。當然,大概率上這沒有問題。但在中國職業足球圈,投資人只負責最後籤支票,而圈子裡的那些教練負責決定哪些球員在18歲獲得職業合同,哪些球員能被提上一線隊,哪些球員能來到中超俱樂部鍍金,哪些球員被允許刷比賽數據,哪些球員又能在一直表現很爛的情況下持續獲得比賽機會。但凡這些手裡握有球員職業生涯決定權的教練稍微無良一點,主觀一點,噁心一點,低劣一點,你仔細品,就明白三級中國職業聯賽裡,球迷看到的東西,永遠都不是全部的事實真相。」
「近幾個賽季的足協杯比賽,中乙俱樂部連續幹翻中超俱樂部並不是一個純偶然現象。你理解了中國足球行業的「多」和「空」的問題,或者說,你理解了足球行業的「看法差異」思路, 那麼你的老本行技能就能在這個行業翻雲覆雨了。你將預定「中國最佳足球投資人」稱號,嘿嘿。」
Bill又喝了口咖啡,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但是目光瞬間變得自信無比。
像他這樣的億元級富豪,做任何生意,生意裡的賺錢邏輯只要想透,後面的事兒就簡單多了。
我知道,他已經完全懂了。
2021賽季的俱樂部財務投入計劃已經正式出爐。大環境的去泡沫化,對中國足球未來的長期發展毫無疑問是會起到積極作用的。
像Bill這樣以十億的資產單位來計身價的富豪,在目前的資本環境下,可以輕鬆運營一家乙級甚至是甲級俱樂部。但我了解他,他的商業樂趣不是 「what」 , 而是 「how」。跟風上來張口閉口就比「投入多少」的行為,提不起像他這種人的絲毫興趣。
「我們談正經的,Daniel,」 Bill 問我,「認真的投入一家職業俱樂部,可能就先從中乙或者中甲開始,告訴我最重要的三件事。」
圖:哪怕是被稱為「綠茵好萊塢」的德甲班霸 - 拜仁慕尼黑俱樂部,也必須對俱樂部的競技和財務兩大方面制定細緻到小拇指的運營計劃。職業足球俱樂部 - 永遠需要同時兼顧到競技水準以及財務營收兩大方面。過去10年中超畸形的投入,被戲謔為「地產企業聯賽」,最終煙消雲散一場夢。
「做企業,你用9個字來管理你的公司 - 定戰略,搭班子,帶團隊。投資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我同樣送你9個字 - 定薪級,淘引援,做升值,」
我看了Bill一眼,繼續說道,「前三個字是「成本控制」,中三個字是「競技水準」,後三個字是「盈利空間」。你參透這9個字,你的俱樂部未必是最強的那家,但一定是最健康的那家,競技上同樣具備極強的競爭力。而且是用你希望的方式,去運營一家自我循環的職業俱樂部, it's just a pure football club, not some f**king social business card。」
「我喜歡這9個字,」 Bill說道,「幫我搭一個3年戰略吧。」
足球行業裡的「套利球員」
Bill 在金融行業裡面總結盈利的核心觀點「眼光差異」,其背後所蘊藏的假設是基於專業領域內的「判斷」和「知識」之間的不一樣。
這一點在職業足球發展了近百年的在歐洲足球環境中,想要以小進大出去爭取一個旁人沒有注意的天才,很難。
之前我曾經說過,我的一個英國球探前輩對我講過:歐洲職業球探的眼光在大概率上是不會跑偏的,3場90分鐘的比賽足以考察一個尚未成名或者成熟的球員。
即使是傑米.瓦爾迪這樣的球員,可能在生涯中期時,一樣逃不過球探的眼睛。當然,錯過他的前期,依然是大多數球探和俱樂部的失誤。
所以從職業環境以及足球成熟度來講,歐洲的足球土壤並不容易出現套利行為。100個球探看18歲的哈蘭德和姆巴佩,或者看當年18歲的梅羅,意見總是高度一致的。
那麼是否會存在能夠被「套利」的球員呢?- 即被足球環境忽視的,卻在之後成長為頂尖球員。即使在歐洲這樣的職業足球高度發達的地區,依然存在。
圖:我們依然會樂此不疲的討論「瓦爾迪」現象。平民逆襲 - 是每個球迷最樂見的事情。但這個故事背後更有可能的事實是,瓦爾迪並不是一個「平民」,他只是一個在小概率事件上發生的不幸的中招者。他這樣的「珍珠」沒有被發現,在英國的職業足球環境下是一件完完全全的「小概率」事件。好在他自己沒有最終放棄自己,來到了終於屬於他的舞臺
假如一個球員在18歲的年齡,在歐洲職業足球圈還不能夠判斷出其是否優秀,那麼我們把年齡往後推3年。那麼在歐洲這樣的環境下,一個21歲的球員,在常理上已經是一個可以被定性和下職業高度的預判性結論的球員了。
如果一個球員未來是超巨,或者是一個未來可以在頂級俱樂部立足的優秀球員,那麼他大概率應該在21歲出現在大俱樂部裡,至少應該在頂級聯賽中。這是常理。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以下這10名極為出色的球員,甚至某些已經豪門歷史級別的超巨,在21歲之前甚至在21歲的時候,他們在哪裡。作為任何一家歐洲頂級俱樂部,沒像發現哈蘭德,德裡赫特或者姆巴佩一樣地去發現他們,都是恥辱。可是話又說回來,哈蘭德和姆巴佩們長達15年的整個職業生涯,真的就能超過以下這些球員麼?
這時候,我們不僅要捫心自問以下這些問題 。
-難道21歲的坎特真的只配在法乙踢球?
-21歲的馬奎爾和博努奇,比18歲的德裡赫特差多少呢?
-21歲的德羅巴可能還未到頂級水準,但法甲的大俱樂部是怎麼錯過他的潛力的?
-20歲左右的中島和香川,是怎麼在青訓體系如此成熟的日本被遺漏的?
-瓦爾迪21歲再怎麼糟糕,也不至於在21歲之前被英格蘭青訓體系一路忽視?
套利球員 vs. 天之驕子
我們思考他們整個職業生涯成就和和足壇地位,以及造成差異的原因。
坎特 VS. 埃辛
德羅巴 VS. 羅納爾多(巴西)
德科 VS. 格策
瓦爾迪 VS. 阿德裡亞諾
博努奇 VS. 菲尓.瓊斯
因扎吉 VS. 皮埃羅
香川真司 VS. 馬林
圖:馬裡奧.格策的天賦從來沒有被懷疑過。但如今年僅27歲的他已經消失於頂級聯賽。雖然2014年世界盃決賽幫助德國完成雷霆一擊,但縱觀格策到目前為止的職業生涯,他的天賦依然沒有兌現。他還有時間,我們衷心祝願他追上那個曾經的自己。加油,超級馬裡奧!
我們同樣用這種觀察方法來分析中國球員。為了區別歐洲的球員職業發展年齡,我們把成才年齡從歐洲聯賽的21歲再往後撥兩年到23歲,看一看這些如今國內的名將,在他們23歲的時候,職業發展的如何。 中國的職業足球體系,又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圖:宋嶽已經於2020年正式加盟中超的天津泰達俱樂部,成為中超俱樂部的首發球員;而張誠的原東家天津天海解散後,加盟深圳FC
針對以上國內球員,我們更多的需要思考以下這些問題 。
-他們在場上和其他球員最大的區別是技術和身體層面,還是頭腦層面?
-他們在場上的意識能力 - 無球跑,位置感,預判,意志,鎮定,決斷 - 是什麼水準?
-從23歲一直走到如今,如何評斷他們職業生涯的精神屬性?
-23歲的他們,是真的不夠優秀,還是被人為因素「看不到」他們的優秀?
-從23歲的職業生涯發展到現在,如何分析他們的場下行為和生活習慣?
圖:作為一個投資人,是希望收購23歲的他們,還是希望收購28歲的他們?
中國職業足球造成「套利球員」的因素
別誤會,這裡所說的觀點,並不是超甲乙拋開外援大混戰,中甲和中乙球隊個個都能輕鬆滅掉中超球隊。
中超球隊之所以是中超球隊,中超球員之所以是中國頂級聯賽的球員,中國國家隊成員之所以是國家隊隊員,都是有最真實的底層原因的。即,他們是最好的球隊和最強的球員。
但有一個邏輯我們必須看清楚 - 歐洲足球土壤裡造成「套利球員」的因素可能僅僅是球探的腦子一時短路,或者碰巧幾家俱樂部真的同時看走眼。這些都屬於「非人為因素」原因。
但是在中國,造成「套利球員」的因素可能就是各種各樣了。這樣的狀況,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中國三級聯賽市場上存在了大量的「套利球員」,同時也是足協杯中乙俱樂部屢屢滅掉中超俱樂部的關鍵所在。
造成中國市場的「套利球員」的存在原因,有中國青訓體系和職業足球之間缺乏合理銜接,有由「人情」和「利益」的人為因素引起,更有職業足球缺乏專職的球探體系而引起...... 這樣的綜合因素,造成了目前在中國的三級職業聯賽市場了,存在著大量的「套利球員」。
像 Bill這樣的金融老炮,如果我幫他搭一套類似以上的23歲的「日後準國家隊陣容」,我相信他做夢都能笑醒。這也是為什麼他需要專業的眼光和見解來幫助像他這樣的投資人去關注足球本身,而不是去關注「名氣」,「曝光」以及「聯賽級別」。
而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當我們的職業足球圈多擁有一些像 Bill這樣的投資人,純正的足球「投資人」,而不是「投機人」,是不是這個行業本身的良性循環才能真正地被啟動和觸發,讓這個行業才可以以一種真正職業和市場化的形態存在於社會之間。
我相信,我們在進步。
這個行業也一定會進步。
而那些似乎不屬於「天之驕子」類型的年輕球員,我想對你們說,一切才剛剛開始,足球是一項有趣的運動,它就像人生一樣,比的是上限,而不是下限。
作者簡介
坐標魔都,重度咖啡 & 旅行愛好者。
某足球戰略諮詢 & 經紀公司創始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MBA。
在網際網路,媒體,金融,體育以及新零售等行業超過10年的職業經理人資深管理經驗。
4年歐洲職業俱樂部球探經歷。IPSO國際職業球探協會會員。阿根廷河床俱樂部中國區戰略顧問。足球圈內的圈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