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
順境跑車逆境佛,絕境妖刀斬群魔;
嘆如今
佛隱、刀禿、車退休。
這幾天關於湖人用庫茲馬+格林交易德羅贊的消息甚囂塵上,又一個曾在東部被勒布朗摩擦的苦命孩子準備「不想努力、棄暗投明」。可是德羅贊好歹也是剛過30歲的四屆全明星,上賽季還以22.1分擔任馬刺的首席得分手,曾經以算無遺策聞名聯盟的馬刺怎麼會願意便宜剛剛拿了冠軍的老冤家洛杉磯湖人呢?
今年休賽期德羅贊也很有可能選擇從馬刺跳船
只因為今年休賽期的德羅贊手握2最後一年770萬美元的球員選項,有權在自由球員市場開啟前選擇跳出合同。這筆交易意向,大概率是德羅贊方面向馬刺提出,如果不將他交易到心儀的球隊,自由球員市場開啟後他將跳出合同與別的球隊(比如老鷹或獨行俠)籤約,到時的馬刺就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馬刺球迷們,是不是又回到了那熟悉的18年夏天?那一年萊奧納德也是遲遲不續約,不但放出風聲最後一年合同到期後回選擇回到家鄉,而且跟馬刺表示他的舊傷未愈,很有可能繼續缺席新賽季(18-19)的比賽。無奈之下,馬刺才將他送到猛龍換來了德羅贊。
可如今,德羅贊也想走了,再加上賽季報銷的阿德歸期未定,如今的馬刺真是一個能看的都沒有了。
阿德重傷、德羅贊思退,如今的馬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而已經71歲高齡的波波維奇,這幾年的工作著實不太順。
2015-16賽季引進阿德,常規賽打出隊史最佳的67勝,結果被雷霆雙少在西部半決賽裡打出了翔。
2016-17賽季,西決第一場最多23分領先四星勇士,結果渣渣·帕楚裡亞一個墊腳不但廢了萊昂納德,而且讓勇士直接4:0一腳把馬刺踹出季後賽。
2016-17西部決賽渣渣的那次墊腳,徹底改變了馬刺和萊昂納德的命運
17-18賽季,球隊20年來首次完整賽季常規賽未達到50勝,季後賽首輪直接被勇士甩了個4:1。
18-19賽季,辛辛苦苦培養七年的「鄧肯接班人」萊昂納德出走,換來的德羅贊聯手阿德卻連約老師的掘金都沒打過。
上賽季,馬刺新年以後勝率就沒有達到過50%,始終在季後賽邊緣徘徊,接著全明星大前阿德肩部手術賽季報銷,23年來首次無緣季後賽。
如果再加上去年他率領的美國男籃先是訓練營巨星們集體退出,自動幫他完成15人選拔,然後在咱們這被揍了個第七名創造夢之隊歷史最差戰績的話,那麼近五年的波波維奇,那個掌舵馬刺23年創造無數輝煌、被無數擁躉吹捧為歷史最佳教練的「美國諸葛亮」,堪稱「老倒黴蛋」了。
歐文、威少、哈登平時都對波波尊敬有佳,但真到比賽了卻一個接一個地退出
一切的一切,其實都還要從2016年鄧肯退役說起,這就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雞和蛋」的問題,波波維奇、馬刺、鄧肯到底誰成就了誰?
1996-97賽季的nba出現了歷史罕見的「貧富不均」,在出現了三支60勝強隊(69勝的公牛、64勝的爵士和61勝的熱火)的同時,出現了7支30勝以下的球隊(馬刺、掘金、小牛、灰熊、凱爾特人、籃網、76人),無他只因為當時維克森林大學的明星大前蒂姆·鄧肯即將大學畢業,而再不懂球的人也明白他將是下一位聯盟巨星,所以無數球隊開始擺爛和操作選秀權,只希望幸運女神的眷顧能讓他們立刻獲得一枚頂級建隊基石,不要臉程度只有02-03賽季各隊爭奪勒布朗時才能媲美。
鄧肯在大學時一直打到大四畢業才加入nba,讓聯盟各支球隊等得好苦
其中又以老牌豪門波士頓凱爾特人和西部強隊馬刺最為迫切,為了得到鄧肯綠軍總經理奧爾巴赫放棄了球隊一貫的贏家傳統和強隊底蘊,那一年幾乎不要臉面地以15勝67負拿到了隊史最差戰績東部墊底,而上賽季還拿到59勝、西部第二的馬刺則趁著主將羅賓遜受傷讓他高掛免戰牌,在主力陣容幾乎沒有變動的基礎上混了個20勝62負西部倒數第二。
當時凱爾特人有聯盟第一、高達36.3%的概率得到狀元籤,而馬刺只有21.4%,但幸運女神終究還是眷顧了西部的球隊,馬刺出人意料地殺出重圍拿到了狀元籤,在1987年拿到狀元選到「海軍上將」羅賓遜後的第十年,他們又天降鴻福地得到了蒂姆·鄧肯。而身為總經理的波波維奇也一腳踢開了原來的主教練希爾親自掛帥。
同一年波波維奇從球隊總經理轉職為主教練,親自掛帥執教鄧肯
從此傳奇開始書寫。
蒂姆·鄧肯僅用半個賽季就讓「四大中鋒」之一的羅賓遜甘願讓出了把持十年的球隊核心地位,因為這個新秀太強了。生涯第三場面對麥可·喬丹的公牛就砍下了19分22個籃板,第一次面對奧尼爾的湖人又是19分13個籃板4次助攻3個蓋帽,對陣尤因的尼克斯又是23分13個籃板。
他雖然沉默寡言,但思路敏捷。雖然看似木訥,卻堅如磐石。他不但能夠在面對頂級豪強時自動開啟「殺戮」開關,在面對弱隊早早領先後也不介意早早下場休息。對於他來說只有取勝,數據上8+8和20+20沒有任何區別。新秀賽季他就以21.1分11.2個籃板2.5次蓋帽毫無懸念地獲得了最佳新秀,但更誇張的是他還入選了全明星,進入了聯盟一陣和防守二陣!
新秀賽季的石佛就展現出了聯盟頂級大前鋒的實力
雖然西部半決賽上1-4被老練的爵士淘汰,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座石佛必將在新世紀的nba搞出大名堂。
1998-99賽季的勞資糾紛讓nba停擺了半個賽季,但是在奧尼爾四處開演唱會,坎普肥成了氣球、溫·貝克變成酒鬼的情況下,鄧肯和馬刺卻仍然為衝擊總冠軍而臥薪嘗膽,於是複賽後馬刺37勝13負高居聯盟第一,一路淘汰森林狼、湖人、開拓者和尼克斯,加冕了隊史第一座總冠軍。
從鄧肯加盟他就和羅賓遜組成了聯盟罕見的黃金雙塔組合,而作為大前鋒的鄧肯卻在低位進攻和進攻串聯上有著比32歲的大衛·羅賓遜更高的權限和更強的發揮,始終扮演著低位軸心的角色,而已過而立之年的上將也越來越傾向於一名高階藍領。也正是由於他這種無私和豁達的性格讓馬刺在得到鄧肯後的第二年就獲得了總冠軍。
鄧肯的出現讓上將成為了「四大中鋒」中奧拉朱旺之後第二個拿到總冠軍的,同時也開啟了馬刺的白銀王朝
從1997-2002年,不論是內線雙塔還是鄧肯單核,馬刺的戰術體系與其他擁有內線巨星的超級球隊並無不同,一名有經驗的控球後衛組織串聯(艾弗裡·詹森),配上一圈優秀射手拉開空間(埃利奧特、艾利、德裡克·安德森、老波特、科爾等),充分發揮鄧肯和羅賓遜的技術和身高優勢盤活全隊。
直到2001-02年連續兩年休賽期,馬刺得到了來自歐洲籃球的饋贈。
新秀賽季的帕克憑藉犀利的突破就已經成為馬刺陣中的一把尖刀
02年世錦賽,吉諾比利率領阿根廷隊打得本土作戰的夢五隊滿地找牙
然後就是馬刺白銀王朝在新世紀的崛起。
他們在2003年終結了三連冠的「ok組合」,鄧肯打爆了對位的霍裡,數據上也壓了開始走下坡路的鯊魚一頭(28+11.8Vs25.3+14.3),帕克像遛猴一樣戲弄著遲緩的費舍爾,吉諾比利作為第六人用他怪異的突破讓湖人的防線左支右絀。
2004年他們西部半決賽倒在了費舍爾0.4秒的絕殺上,但除了天賦他們看上去是比那支湖人更堅韌、更團結也更好的那支球隊。
2004年西部半決賽第五場,費舍爾在吉諾比利頭頂上完成了0.4秒絕殺,而在這之前鄧肯剛剛在奧尼爾面前投進了一個同樣精彩的中投
2005年他們先是季後賽依次打爆了掘金、小牛和太陽這三支西部頂尖的進攻強隊,接著與衛冕冠軍活塞隊苦戰七場,在那輪載入史冊的沉悶、殘酷卻又熱血的防守大戰中笑到了最後。但在鄧肯依然可以力扛悶死奧尼爾的「雙華萊士」組合的同時,馬刺已經展現出了他們不一樣的變化。
帕克的個人攻擊力在那個時代的組織後衛中,已經足夠突出,雖然還未開發出穩定的中遠投,但他迅疾靈動的突破加上靈動的手感讓他籃下終結的效率甚至高於很多明星內線,從新秀第二年開始他就是鄧肯之後球隊的第二得分手,05-06賽季甚至取代了30歲的鄧肯成為球隊得分王、並首次入選全明星。
吉諾比利也逐漸將他在歐洲籃壇的統治力和恐怖才華釋放到了nba賽場,他詭異的突破和神鬼莫測的傳球讓他的組織串聯的威力甚至還要大於託尼·帕克。04-05賽季是他第一次出任球隊首發得分後衛,就以場均16分4.5個籃板3.9次助攻入選了西部全明星。
從 2004年開始,鄧肯就開始逐步將進攻中的主導權讓渡給馬努和帕克
而馬刺之後的兩個冠軍則真正奠定了他們與蒂姆·鄧肯並駕齊驅的「GDP」組合。
05年總決賽,鄧肯要面對前一年摧殘了奧尼爾的「華萊士」兄弟,「法國小跑」帕克在老辣的比盧普斯面前也完全落於下風(得分20.4Vs13.9,助攻6.3Vs3.4),但吉諾比利則在面對漢密爾頓和普林斯這對外線大鎖時站了出來(04年總決賽這二位將科比限制到命中率38.1%,三分17.4%)。
面對突破如風、滑不留手猶如銀蛇的吉諾比利,普林斯連瞄準七寸的餘暇都沒有。而在馬刺精妙奇巧的傳切掩護、無球跑位之下,要透過層層阻隔,找到這個如水銀一般的阿根廷男子太困難了。總決賽第一場他16投9中拿下全隊最高的26分和4個籃板、6次助攻。第二場他又拿下27分3個籃板7次助攻,三分5中4,徹底肢解了當年傲視聯盟的活塞防線。為馬刺最後以4:3險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5年總決賽馬刺Vs活塞的防守大戰,吉諾比利用他狂野的打法和超強的個人能力成為球隊打破僵局的尖刀
整個系列賽吉諾比利貢獻18.7分5.9個籃板4次助攻1.3次搶斷,是馬刺外線第一火力點,在那年以死相拼、防守至上、拳拳到肉的總決賽裡綻放了無限光彩。
07年總決賽馬刺對陣初次登上總決賽舞臺的勒布朗·詹姆斯。防守上以鄧肯為核心的馬刺防線沒有給勒布朗任何機會,場均22分35.6%的命中率也是詹皇10次總決賽之旅的最低谷。而進攻端帕克迅疾如風的轉身突破和柔和的終結手感讓騎士隊的內線仿佛在對付一塊沾滿泡沫的肥皂,徹底被他玩弄於鼓掌之中。那年總決賽他場均24.5分命中率達到了恐怖的56%!也第一次從鄧肯手中拿到了總決賽mvp獎盃。
鄧肯呢?無所謂,反正拿到冠軍就好。
2007年總決賽,帕克作為進攻中的尖刀獲得了總決賽mvp
也正是從2007年開始,堅定了波波維奇以GDP為核心框架打造球隊。在這個框架已過而立之年、而且對數據和出手權毫無興趣的鄧肯將進攻中的戰術權重不斷割讓給馬努和帕克,自己則專心做好球隊的防守柱石。而吉諾比利和帕克因為歐洲籃球的基因和波波維奇的訓導,也接受了馬刺獨特的「家庭式」球隊氛圍,始終將球隊的融合和團隊的勝利放在第一位。
在這個框架內,他們三人頂尖的個人能力確保了球隊成績的長期穩定,同時他們人格上的包容和戰術上的無私也讓更多低一級別的球員非常容易融入馬刺的戰術體系和球隊氛圍,這樣才使得斯普利特、奧博託、貝裡內利這樣的國際球員在馬刺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也讓鮑文、喬治·希爾、布萊爾、丹尼·格林這樣低順位的新秀成長為聯盟一流的角色球員。
正因為有GDP這樣堅挺無比的核心框架,才允許馬刺和波波有空間進行風格調整,延續了馬刺23年的強盛
但最難的還不是戰術上的犧牲,而是長久以來為了球隊的陣容穩定和球隊的經濟利益(免交奢侈稅),這三位頂級巨星除鄧肯以外幾乎都沒有領到過頂薪。
我們來比較一下,他們三人與同時期、同級別的巨星對手們在經濟收入上的差距。2001年鄧肯結束新秀合同,在2001-2012這11個賽季間,他比另一名同時期的巨星大前鋒凱文·加內特少拿了接近5000萬美金(1.848億Vs2.3550億)
而帕克在新秀合同結束後的2005年到2018年間,相比與他同屆進入nba的保羅加索爾少賺了3000萬(1.59億Vs1.89億)。
吉諾比利則是自始至終沒有拿到什麼像樣的合同,在他新秀合同結束後的04年到2017年之間,比同期的99屆狀元埃爾頓·布蘭德少拿了2000萬美金。(1.22億Vs1.42億)
說馬刺新世紀的四個冠軍是GDP用總計1億美金換來的,似乎也講得通。
擁有gdp這樣無論能力還是人品俱佳的巨星組合,是每一名主教練的幸運
從2002年三人聚首到2016年鄧肯退役,這三位巨星從少年到中年、從青絲變白頭、從雄鷹到禿鷲,整整護佑了馬刺15年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