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夢想,乘青春破浪;揚帆遠航,致科技之窗。——題記
侯長浩是我校2015級臨床醫學本科生。在幾年的大學生活中,他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已發表論文12篇(SCI、CSCD等期刊論文),其中第一作者6篇;另有1篇SCI在審稿中;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已進入實審階段;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項,省級1項;參與省級2項;參與開展省高教研究項目1項;獲得2019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中國大學生醫藥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競賽共7項;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光明一等獎學金等6項;獲得2018年度安徽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共青團員標兵、三好學生標兵、十佳校園記者等榮譽稱號16項。2020年獲2019年度「安徽省優秀大學生」稱號。
1、抓住機遇,步入科技創新之路
大學充滿挑戰,同樣也充滿機遇。作為一位「科研達人」,侯長浩科研之路的起點,便是源於一次機遇。「我的理想其實就是學醫」,侯長浩說,「學醫是艱苦的,但也是值得的,只有不斷充實提升自己的實力並且把握住機遇才能在這個領域裡有所建樹」。懷著這樣的信念,經過考核選拔,侯長浩成為了安徽理工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實驗助手。「剛進實驗室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侯長浩說,但是秉持著踏實與鑽研的態度,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從最開始認識實驗器械、試劑做起並漸漸地找到了門道。
「老師對我們實驗室的學生要求都非常的嚴格,常常告誡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這樣才能在專業裡有所發現」,侯長浩說,「在實驗室做久了,老師的要求也就成了我們對自己的要求」。而對耐心和細心的磨礪,使他收穫的不僅僅是實驗操作的流利,更是科研思維的鍛鍊。「我們很多的論文idea就是這樣找到的」,他說到,「有一次我們團隊成員在完成屍體解剖實驗時,碰到不認識的神經、血管就翻書、利用網絡進行對比。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左肺標本的解剖變異,和同學結合書本所學,查看多篇國內相關文獻報導,最後以論文《左肺3葉變異1例》的形式發表在四川解剖學雜誌」。就是這樣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實踐與思考,讓侯長浩的科研道路漸漸找到了方向。
2、不斷探索,開啟科技競賽之門
為了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更多的進步,侯長浩通過制定相應的計劃來克服醫學學習任務重等挑戰,科學利用時間。「我在圖書館做過圖書管理員」,侯長浩笑著說,在擔任圖書館學生管理員期間,他廣泛涉獵文獻,為自己的科技創新拓寬思路。
侯長浩積極投身於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中國大學生醫藥數學建模競賽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省部級比賽,參加這個比賽為我後來陸續參加一系列的學科競賽提供了很大動力」,他說到。在準備中國大學生醫藥數學建模競賽的過程中,侯長浩作為負責人對任務進行分工,他與隊員克服時間緊、任務量大等困難,只為得出更滿意的作品。
憑藉著自己和團隊成員們充分的知識積累和辛勤的付出,最終他們一舉奪得一等獎。此後,他還帶領團隊成員走訪安徽省10個地級市,調查2000名居民和500名護士,期待為網際網路+醫療提供有參考價值的研究,該作品也獲得了安徽省二等獎;
此外,他先後獲得2019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2017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2018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安徽省第二屆校園讀書創作活動省級三等獎;2018年第十五屆五一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二等獎等省部級學科競賽7項。學科競賽的經驗,讓侯長浩更加堅定了自己大學和今後人生的道路。
3、全面發展,爭做新時代合格大學生
為了滿足新時代複合型人才的需要,他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侯長浩曾是《安徽理工大學報》記者團新聞部負責人,他統籌人員安排,帶領學生記者先後完成安徽省挑戰杯決賽、感動臨泉縣十大扶貧幹部、優秀校園人物的採訪工作,深入了解他們的典型事例,並通過採訪稿的形式將所學所想傳達給廣大教師和同學。「做大學生記者的經歷使我收穫很多,通過與學校優秀人物的採訪交流,我磨練了自己的溝通能力,也從優秀人物那裡學到很多寶貴的人生經驗」,侯長浩說到。在記者團服務的3年間,他共有10餘篇文章登報,他也因此獲得「校優秀學生記者」、「十佳校園記者」稱號。熱點的校園新聞、最新的團學動態、踐行校園精神的優秀人物,三年的堅守對他來說,這不僅僅是改變與嘗試,更是成長路上不可多得的磨練機遇。
在校期間除了做好科研,侯長浩還刻苦學習,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光明一等獎學金等6項;同時獲得安徽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校三好學生標兵、共青團員標兵等12項榮譽稱號;共申請上北京協和醫學院輸血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呼吸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8所夏令營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4所推免高校,現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學。「要想在專業領域裡有更大的進步,深造是必然的選擇,能夠到上海交大繼續學習,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無愧於新時代對一個大學生的要求!這也是踐行母校校訓的最好實踐」,侯長浩說到。
4、學習無止境,創新不止步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沒有鮮花和掌聲,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恆的追求。在創新型社會的要求下,侯長浩用汗水和榮譽贏得了同學、老師們的鼓勵和信賴,贏得了這場只有自己的「馬拉松」。他相信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只要本著腳踏實地的心態,秉著對人、對己、對事負責的態度,就一定能繼續勇攀高峰,不斷開拓創新。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的腳步永不止步,如今,他仍在尋求新的突破。
來源:安徽理工大學校團委 採寫:董韋良 田玉 排版:田昀
責編:馬豔玲 審核:施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