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作為北京市主流的超市品牌,超市發的名字對於北京市民早已耳熟能詳。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超市發勇挑國企重任,採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保供穩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沒有一件商品斷貨、沒有一件暴利商品、沒有一位員工感染,沒有一家店鋪關門。超市發是如何做到的,這背後還有著怎樣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消費者購買力暴增,全員支援一線;鮮蔬供應告急,連夜到產地拉菜……物流閉塞再加上短期恐慌性囤貨,市民的生鮮需求在過去一段時間激增,實體超市接待能力一次次突破極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流通的各個環節都受到很大影響,大部分商業零售企業的貨品出現斷供,尤其是果蔬生鮮商品。做到沒有一件商品斷供,超市發多年的積澱起了很大作用。
「2003年『非典』的時候,超市發也經歷過搶購米麵、搶防護物資的情形,所以在今年春節前我們就預感到了可能會發生一些情況,但是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時間這麼長。 大概在今年春節之前,我們就做好了應對準備,完成300噸成品糧備貨,為快速做好米麵糧油等民生必需品增儲囤貨。」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燕川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除了「保量」,還要「保價」。李燕川表示,超市發在全國有100多家農超對接基地,為了控制好物價和供應,超市發緊急與基地對接爭分奪秒運送蔬菜進京。「為了加快進度,超市發的員工甚至直接親自下地砍白菜,有的員工累得甚至躺在地上」。
努力沒有白費,超市發成功穩定住菜價,每日指定專人對民生商品(糧油、肉禽蛋菜等)實行重點監測,確保物資儲備充實、平抑價格。超市發採購、營運、督察等部門每日對門店陳列、庫存、價格、服務的執行情況進行抽檢,徹底杜絕漲價現象,真正踐行了「保會員、保品質、保安全、穩物價」的倡議。
談到超市發的員工,李燕川感觸頗深:「通常超市發每天進菜量大概在120-130噸,而今年春節期間,最忙的時候甚至一天要進500噸菜。正趕上春節假期,有部分外地員工回家過年,還沒返回工作崗位,所以超市發總部全員去店裡和配送中心支援,加班加點運貨。有的員工累得直接躺在地上、椅子上,但是菜一運來還是馬上站起來去卸貨搬運,讓人感動、心疼。」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超市發作為國有企業,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供應、保質量、穩物價,沒有一件商品斷貨、沒有一件商品暴利,沒有一名員工感染,沒有一家門店停業,得到了政府、員工、顧客、同行的多方讚揚。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也是全國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零售企業。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也為超市髮帶來了新機遇,例如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而其中商超跟餐飲的新模式更是已經俘獲了一眾消費者的心。華天二友居、砂鍋居、眉州東坡等餐飲企業都紛紛入駐超市發,通過創新產品、開設「店中店」的方式探索新路子。「超市發不是把商鋪租給餐飲企業,而是把餐飲企業的特色菜放到超市發來賣,或者在超市發的加工間現做。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增加餐飲企業的銷售額,還帶動了超市發的客流。」李燕川表示,很多餐飲企業的特色菜在超市發賣得比在自己店裡還好,比如花家怡園,曾一天最多賣了120隻烤鴨,而且消費者在超市發購買的價格還要更低一些。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彰顯國企風範,不斷試水新零售造福消費者,超市發在危機中尋找新機遇,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滿足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不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