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月中旬,涼山州普格縣等7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今天的新聞行動「鄉約小康」 ,就由我帶著大家前往剛剛脫貧摘帽的普格縣,一起去看看那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記者 靳濤:到普格,有一個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著名的螺髻山,一走進山腳下的螺髻山鎮,就能感受到彝族同胞,火一般的熱情。
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德育村村民 沙馬作角莫:我們村裡的民宿開張了,我們現在的話是在排練跳舞,希望外面來的遊客到我們這邊來玩,玩得開心。
沙馬大姐說起的民宿,坐落在著名的風景區螺髻山腳下,是螺髻山鎮德育村建設的第二個村集體經濟項目。德育村能建起這麼漂亮的民宿,有一個人功不可沒。2017年12月,王新從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來到德育村當起了第一書記。
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德育村第一書記 王新:我們整個村上的土地都比較貧瘠,荒山荒坡都比較多,後來我們轉來一想,既然背靠螺髻山和九十九裡溫泉瀑布,能不能在旅遊產品這一方面做一些文章。
賣旅遊產品是王新給村裡根治窮病開出的第一道「處方」,他四處籌集資金,帶著鄉親們成立了旅遊專業合作社,創建了文創品牌「妞妞嫫」,並建起了縣裡的第一個村級電商運營中心。
為了豐富合作社的文創產品,王新還聯繫了螺髻山景區管理局和涼山州非遺保護中心,給村裡的彝族婦女們展開輪訓。
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德育村村民 阿哄:以前自己沒有經濟收入,現在學了彝繡,在家裡就可以掙錢,一個月可以掙2、3千。
現在,德育村妞妞嫫品牌下,已經擁有了20多種文創產品,合作社實現銷售利潤20多萬元,全村528戶鄉親們都有了分紅。
看著村裡的旅遊產業越做越好,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了家鄉,拉馬友拉就是其中一個,憑藉在外闖蕩的經驗,他做起了村裡旅遊產業的宣傳員。
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德育村村民 拉馬友拉:這個是我最滿意的作品,因為我覺得我拍到了我們民宿最美,最漂亮的一面,希望網友們看到以後,都到我們這邊來玩。
有了旅遊產業的加持,德育村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記者 靳濤: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路上不能落下一戶一人,現在我來到的是涼山州普格縣蕎窩鎮雲盤山村,小小的雲盤山村,生活著來自涼山州14個縣市的老百姓,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脫貧攻堅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雲盤山村是個自主搬遷村,村裡共有916戶人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515戶,是整個涼山州貧困戶最多的村子,除了量大,貧困戶的構成也很複雜。
涼山州普格縣蕎窩鎮雲盤山村第一書記 楊洪:佔了92%都是來自各個地方的群眾居住在這裡,他們的行為習慣,他們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
貧困戶構成複雜,讓原本繁重的工作推進起來更加困難。拿村裡的易地扶貧搬遷住房來說,都是眾口難調。
涼山州普格縣蕎窩鎮雲盤山村村民 沙馬爾底莫:覺得廁所修在房間裡會很晦氣,以前我們上廁所男女都是隔得很遠,修在家裡面,老人會覺得不方便。
大家意見不統一,楊洪就帶著黨員幹部們挨家挨戶講政策,做工作。
如今,雲盤山已經建起了4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的水、電、路、文化廣場等也一應俱全,鄉親們都住進了滿意的新房。
涼山州普格縣蕎窩鎮雲盤山村村民 吉麻吉莫:現在這個房子住著很舒適,出門也很方便,硬化路修到了家門口,孩子們上學走路10分鐘就到了。
如今的雲盤山村已經走出了貧困的陰霾,全村515戶貧困戶全部脫貧,被評為了涼山州「四好創建」示範村。
脫貧攻堅以來,普格縣共有4697戶群眾住進了易地扶貧搬遷新房,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入學率達到100%,全縣103個貧困村、6.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
【來源:四川觀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