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9月21日,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節目錄製過程中隨意採摘疑似珍稀瀕危植物水母雪兔子引發爭議。事後,節目嘉賓發文道歉稱該「雪蓮花」為道具。節目組發布致歉聲明,稱沒有實際發生採摘珍稀植物的行為。
植物學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從節目中植物的形態及其出現的生境來看,嘉賓手中並非道具,而是活植物,有可能是採摘後放在既定位置擺拍的。中國綠髮會認為,無論節目組使用的是否為道具,公然宣傳隨意採挖珍稀瀕危植物影響都極其惡劣。專家建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儘快更新,有關部門應加強宣傳植物保護。
極限挑戰節目視頻中,嘉賓展示採集的「雪蓮花」。來源:視頻截圖
生長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的「水母雪兔子」。來源:《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專家質疑節目中珍稀植物為採摘後擺拍
9月20日,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節目中出現在青藏高原尋找「雪蓮花」的情節。節目播出視頻顯示,三位男嘉賓經歷長途跋涉抵達海拔4860米的高山,在石縫中找到並拔出了幾株植物,稱採到了珍貴的「雪蓮花」。有網友提出,嘉賓採摘的疑似珍稀瀕危植物水母雪兔子,引發爭議。
極限挑戰節目視頻中,嘉賓採摘地上的「雪蓮花」。來源:視頻截圖
多位植物學專家和學者指出,視頻中並非真正的「雪蓮」,而是雪蓮的一個同屬近親——水母雪兔子,為菊科風毛菊屬雪兔子亞屬的一種。長期研究高山植物的雲南師範大學教師彭德力博士向記者介紹,水母雪兔子通常生長於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區,其生境極為特殊和極端,一般長在碎石灘上。
其表示,從形態來看,涉事節目中嘉賓手中的植物,應該是活植物。但嘉賓發現水母雪兔子的地方,顯然不是水母雪兔子本來的生境,「水母雪兔子的生境土壤非常少,表面都是碎石,長在碎石縫裡,其生境也不會有成片的植物生長。應該是節目組購買或者採摘後擺在那裡,讓嘉賓去找的。」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顧有容也指出,節目中嘉賓採集的很顯然是活植物。「我想無論什麼道具師也沒有水平把每一株道具做得形態各異,而且根莖葉花之類的細節都還在上面,較大的可能是節目組以及當地協助他們拍攝的人先去山坡踩了點,帶著他們去擺拍這個尋找的過程。」
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節目組發布的致歉聲明。來源:東方衛視極限挑戰官方微博
水母雪兔子擬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發廣泛爭議,彭德力指出,是因為在過度的人為採集、本身繁殖缺陷和氣候環境變化的影響下,水母雪兔子及其近親綿頭雪兔子等植物已經越來越瀕危。
「由於被傳具有藥用價值,水母雪兔子和綿頭雪兔子在藏區被採摘得非常多。當地藏民採摘後用來製藥或者賣給商店、遊客,能獲得一定的收入。現在有些集群的山頭都被採光了。」
彭德力表示,導致水母雪兔子成為瀕危植物的另一個原因,是水母雪兔子屬於多年生一次開花的植物。「它需要積累很多年的營養物質,才能夠開花結果。結果之後,植株就會死亡,不會像其他植物一樣下一年再開。如果在開花的時候採摘,植株就會失去繁殖後代的機會。而高海拔地區本身昆蟲少,傳粉困難,新的幼苗會因此越來越少,時間一長,這一物種就會慢慢減少乃至滅絕。」
此外,由於水母雪兔子通常生長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線下,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適應低溫環境的物種只能往更高海拔地區生長。一旦長到山尖,無法再找到更高海拔的適宜的生存環境,這一物種的分布範圍便會逐漸縮小。
在今年7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水母雪兔子和同屬菊科的雪蓮、阿爾泰雪蓮花、博洛塔絹蒿新增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根據我國2017年修訂的《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相關規定,未取得採集證或者未按照採集證的規定採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所採集的野生植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罰款。
但截至目前,這一名錄尚未正式發布。
公眾對植物保護意識亟待加強
在此前該《名錄》徵求意見時,彭德力也建議,雪蓮亞屬和雪兔子亞屬都應列入保護名錄。「否則,綿頭雪兔子採完了,人們便會去採摘類似的水母雪兔子,久而久之,其他的雪兔子都將成為替代品而走向瀕危。」
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向記者表示,此次節目中出現疑似採摘水母雪兔子的畫面,事實上也暴露出我國野生植物保護工作的不足、公眾保護意識亟待加強。
其指出,今年7月徵求意見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是自1999年發布以來,首次進行調整更新。但這相對於植物物種滅絕的速度來說,是絕對滯後的。「目前大量物種都在迅速走向滅絕,物種滅絕的速度是以天計算的。有研究報告顯示,10年就會有100萬個物種瀕臨滅絕。我們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也應該儘快調整,隨時更新。」
周晉峰表示,包括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以及媒介機構在內,都應該加大宣傳植物保護以及生態文明的力度。同時,充分動員和支持社會組織、科學組織發揮作用,通過科普、比賽等活動,充分推動生態文明和生物多樣性宣傳。
針對此次事件,中國綠髮會認為,無論節目組使用的是否為道具,公然宣傳隨意採挖珍稀瀕危植物,都是一件影響極其惡劣的事情,建議節目組應該立即刪除本環節視頻存檔,明確保護野生植物的必要性。
彭德力也認為,節目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他們可以通過引導來做出正向宣傳。「比如換個方式,嘉賓可以去到高海拔地區,但是不要去採摘植物,可以通過對植物的拍攝展示其生長的不易,向公眾宣傳不要隨意破壞大自然。」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