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告急!全球多國封關:限制糧食出口 A股批量漲停潮先來了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 莫飛

部分綜合環球網、經濟日報、央視等

股市、石油之後,病毒引爆的另一場危機正在悄然上演!

據央視報導,當地時間3月28日,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內文·賈梅決定,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這也是繼糧食主要出口國越南、哈薩克斯坦之後,又一國家宣布禁止糧食出口了。

專家指出,因疫情衝擊,全球糧食市場預期悲觀情緒瀰漫,各國搶購、限賣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若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將引發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

在全球糧食危機隱憂下,A股種業股延續上周強勢。3月30日,農業板塊領漲市場,種業概念表現強勢,多隻種業股漲超7%以上。

又一國家宣布封關囤糧

多個國家宣布糧倉告急

全球疫情惡化,比金融危機更怕的糧食危機可能正在醞釀。

據央視新聞報導,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內文·賈梅當地時間28日決定,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

埃及貿工部稱,這項決定是政府批准的全面經濟計劃框架內採取的措施,旨在保證埃及商品特別是基本商品的需求。這是埃及現階段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採取的預防措施的一部分。

除了埃及之外,上周已有多個國家開始採取糧食限制出口的相關措施。

其中,越南政府上周三發布的一份聲明說,越南在3月28日之前將不再籤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政府要檢測國內大米供應是否能夠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期間的需求。同時,越南海關宣布,從2020年3月24日零點開始,各種大米產品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

目前,越南不僅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大米出口國,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大米進口國。越南禁止出口的舉措對全球市場構成直接影響。越南工業及貿易部此前在另外一位聲明中稱,今年前兩個月越南大米出口同比增加31.7%,達到92.88萬噸。如果大米出口保持這樣的步伐,那麼越南國內消費者可能面臨大米供應短缺的局面。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中亞,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哈薩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麥、糖、土豆和胡蘿蔔;在歐洲,塞爾維亞已經停止了其葵花籽油和其他部分農產品的出口;俄羅斯出口糧食的大門雖然依然敞開,但是該國稱也將每周對糧食出口進行評估,在全球來看,俄羅斯是北非國家的關鍵糧食來源國。

同時,一些國家正在增加其戰略儲備,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雖已儲備了夠一年消費的稻米和小麥,但政府還是承諾買下國內各地的穀物收成。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等主要小麥進口國已經發布了新的招標書,摩洛哥暫停小麥進口關稅的措施將實施到6月中旬。

在病毒席捲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瑞士和英國之際,歐洲國家對邊境採取了嚴格管控措施,這導致了幾個歐洲國家的糧食供應中斷。

此外,還有一些國家宣布糧食儲備告急。伊拉克近期宣布,在未來幾周內,需要進口25萬噸大米和100萬噸小麥來保證其糧食儲備並向國民提供食品。

印尼和菲律賓兩國先後宣布糧倉告急,稱儲存的糧食最多只能維持3個月,如果疫情不能儘早結束,他們恐將面臨糧荒。

還有不少政府實施極端防疫措施,例如宣布宵禁和限制群眾聚集,甚至只準市民外出購買生活用品。

限糧囤糧引發市場恐慌

全球糧食危機是大概率事件?

由於疫情的蔓延,各國恐慌性囤積糧食行為開始增加。不少專家擔心,這種疫情引來的行為變化,將使全球糧食危機的出現變得不可避免。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高級經濟學家表示,由於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各國民眾和政府恐慌性囤積食品,食品通脹可能即將來臨,一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可能一觸即發。

「這不是供應問題,疫情引發了人們在糧食安全方面的行為變化。如果大宗商品買家認為他們無法在5月或6月收到小麥或大米發貨,那該怎麼辦?這可能會導致全球糧食供應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深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稱。

倫敦智庫查塔姆大廈新興風險研究總監本頓警告,如果各國政府未能攜手合作,確保全球糧食供應穩定,只顧自己國家,情況將變得更差。他指出,如果國家搶購明年的收成,糧食價格將會上升,決策者將感到更加恐慌。屆時將連帶引發社會不穩。 

倫敦智庫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新興風險研究主管Tim Benton表示:「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了,我們所能預見的是,各國封鎖將進一步惡化。雖然食品供應充足,但由於冠狀病毒疫情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封鎖措施、恐慌性搶購以及勞動力短缺的威脅,物流方面的障礙使得將產品送到需要的地方變得更加困難。」

Benton表示:「如果各國政府不採取集體和合作的方式來確保全球糧食供應,如果他們只是把自己的國家放在首位,可能會出現變得更糟的局面。」他警告稱,瘋狂的購物加上保護主義政策,可能最終導致食品價格上漲——這一循環可能最終自我延續。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也認為,如果後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的風險將是大概率事件。

程國強認為,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形成各國搶購、限賣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效應,導致國際糧價飆升。

分析認為,隨著消費者食品囤積的繼續,食品價格的通脹壓力可能正在逼近。再加上全球經濟的崩潰和高失業率,或許滯脹即將來臨。

而飆升的食品價格、崩潰的全球經濟和高失業率極有可能會成為引發社會騷亂的催化劑。在2011年和2008年的糧食價格飆升期間,非洲、亞洲和中東的30多個國家發生了糧食騷亂。

日前,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官方網站上,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Maximo Torero Cullen特別發文,陳述如何減輕疫情對全球農業和糧食系統的衝擊,其中強調了全球貿易必須持續開展,同時要著手加強緊急糧食援助能力,並完善脆弱人群安全保護網。

糧食期貨價格走高

投資者大批買進穀物

在糧食危機的擔憂下,主要糧食期貨商品價格啟動一輪上漲行情。

近期,大豆、燕麥和小麥等期貨商品價格一直在走高。隨著對主食的需求上升,投資者開始大量買進穀物。全球第二大穀物出口國泰國的米價,升至2013年8月以來最高。

數據顯示,3月,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9%以上。美國牛肉批發價格上周飆升至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雞蛋價格也有所上漲。

3月30日,全球農產品商品市場中,主要糧食期貨豆粕、豆油、棕櫚油等期貨品種仍然小幅上漲。

中國糧食儲備夠麼?

相比而言,面對各國恐慌疊加引發的囤糧行為和限制糧食出口,中國是否有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糧食危機呢?

據經濟日報報導到,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

其中我國糧食保障的底氣主要源自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糧食自給率高。目前,我國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這是因為,我國歷來有重視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傳統,糧食生產能力強,依賴進口程度較低。

第二,糧食儲備充足。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截至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餘糧相當充足。這是近年來我國通過政策支持、科技驅動、深化改革,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結果!

第三,對外依存度低。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主要以大豆、粗糧等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分別為1%至2%,主要起品種調劑作用。

換句話說,大家完全可以不用擔憂:中國糧食市場會出現混亂,我們完全有能力應對危機。

此外,作為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中國還有一些「絕招」,在關鍵時刻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首先,我國擁有完備糧食儲備調控體系。近20年來,我國建立並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和協調機制,從目前來看,我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無論中央儲備糧還是地方儲備糧,都非常充裕。

其次,我國還針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建立起相應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麵油等成品儲備,可以滿足當地10天至15天供應,調控物質基礎雄厚。

再次,今年春耕形勢良好,夏糧豐收有保障。目前我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各地正在全力組織春耕生產,保障夏糧豐收。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28日接受新華社專訪表示,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供應來看,全國絕大多數生活物資,特別是食品供應是有保障的。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充裕,各類企業的稻穀、小麥庫存超過國內一年的消費量。

A股農業板塊一枝獨秀

最強個股單月飆升35%

受糧食危機擔憂影響,A股農業股表現活躍,其中種業股更是受資金的持續追捧。

3月30日當天上午,A股三大指數低開低走,創業板指數一度跌超3%以上,

兩市僅農林牧漁板塊以1%以上的漲幅領漲市場,成為全場的一枝獨秀。

截至當天午盤,京糧控股漲停,金健米業、農發種業、蘇墾農發、西部牧業等農業股漲幅超8%以上。

數據顯示,在3月份市場整體表現低迷的情況下,種業股卻逆勢狂飆,最強個股單月漲超35%以上。而同期上證指數跌超8%以上。

據機構分析,目前國內農產品種植、進口、庫存、需求等數據變化動態可以發現,國內農產品價格尤其是事關人們口糧的農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的概率不大,小麥、稻米不但供應充足,而且不會受到國際市場相關農產品市場波動的直接衝擊,價格仍會處在低價區。

不過,受市場情緒波動較大影響,豆粕、玉米、油脂及下遊產品價格存在上升空間,但類似於「波浪滔天」的漲勢不會出現。

相關焦點

  • 疫情告急!全球多國封關:限制糧食出口 糧食危機要來?A股批量漲停潮...
    原標題:疫情告急!全球多國封關:限制糧食出口,糧食危機要來?A股批量漲停潮先來了 摘要 【疫情告急!全球多國封關:限制糧食出口 糧食危機要來?
  • 全球多國封關:限制糧食出口,地主無餘糧,病毒引爆「全球糧食危機」?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增多,病蟲災害呈高發態勢,尤其是在2019年,全球旱災頻發,美國、阿根廷等多個國家糧食減產,美洲的草地貪夜蛾和非洲的沙漠蝗,已肆虐多國,各國糧食生產面臨巨大挑戰。
  • 多國限制出口!2008年金融危機8.5億人吃不上飯,歷史會重演嗎
    中新社發 韓冷 攝 聞風而動 近一周時間,越來越多國家加入限制農產品出口的隊列。 近一周時間,A股農業板塊強勢上漲,農發種業、京糧控股、金健米業等農業相關股票多次漲停。 疫情在全球蔓延是否會危及糧食安全?農產品價格會一路飛漲嗎?
  • 多國宣布出口禁令 農業股一路狂奔!機構關注這些業績暴增股 基民該...
    多國宣布出口禁令 糧食概念遭爆炒 業績有望暴增股出爐隨著復工復產進度的加快,國內大消費板塊近期持續活躍,其中尤以農林牧漁、食品飲料行業表現最為搶眼。多國限制糧食出口,農業食品板塊相對抗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出於保證國內糧食安全的考慮,多國採取禁止糧食出口的措施。截至3月26日,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5國宣布停止或限制糧食出口。
  • 接下來 全球糧食危機?這是大國博弈最後的籌碼!
    近兩年極端氣候頻現,洪災、旱災、火災等災害不斷,亞非地區世紀蝗災爆發,又遇到新冠疫情全球大擴散。有的國家確實有點兒「慌」,伊拉克告急,需求進口百萬噸小麥,印尼和菲律賓著急,糧食儲備頂多維持三個月。糧食大國也火上澆油,先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俄羅斯宣布穀物出口暫停10天,又限制穀物出口總量。緊接著,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宣布,暫停大米及大米產品出口;全球重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也宣布禁止出口小麥、土豆等11種農產品。全球12個國家限制糧食出口!
  • 一年470公斤糧食 你不夠吃?10天8個漲停 你還敢接盤?
    一年470公斤糧食 你不夠吃?10天8個漲停 你還敢接盤? 摘要 【靈魂拷問!一年470公斤糧食 你不夠吃?10天8個漲停 你還敢接盤?】全球疫情蔓延勢頭不減,一些國家開始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造成國際糧價上漲,很多人關心糧食會不會緊缺?要不要先在家裡囤積點?
  • 國際述評:民以「食」為天 全球糧食安全臨疫情大考
    疫情、蝗蟲雙災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影響到至少44個需要外部糧食援助的國家。而全世界只有約5%的國家能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糧食出口量較大的國家只有十餘個。結合目前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和主要糧食出口國來看,作為主要穀物出口國的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等疫情都不容樂觀。
  • 疫情催變國際糧食出口格局 中國穩字當頭
    來源:時代周報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個產糧大國相繼宣布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半個月時間,全球陸續已有10餘個國家採取了類似措施。其中包括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以及全球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多國限制甚至停止糧食出口,糧食全球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陷入被動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的同時,深刻影響著糧食安全的四根支柱,即可供應量、獲取渠道、利用程度和穩定供應。
  • 杜蕾斯代工廠停工,全球安全套告急!口罩之後,A股下一個風口來了?
    隨著全球最大的安全套製造商、杜蕾斯的代工廠——馬來西亞康樂公司(Karex Bhd)的停產,全球安全套告急。康樂公司稱,停產一周就有1億隻安全套的缺口。 「公司產品是否用在安全套材料?」
  • 有國家糧食只夠吃3個月,最愛吃米、面的中國人,需要囤糧嗎?
    ——3月22日起,哈薩克斯坦限制出口11種農產品,包括小麥、白砂糖、葵花籽油、葵花籽、蕎麥、甜菜、洋蔥、胡蘿蔔、土豆和蘿蔔等。全球小麥市場,哈薩克斯坦是主要的出口國之一。 ——3月24日起,作為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的越南宣布:暫停各種形式的大米出口,並計劃採購19萬噸大米以及8萬噸稻穀,以應對疫情危機。
  • 就是今天,A股的又一項紀錄被刷新!糧食安全+非洲豬瘟,這隻股7天...
    疫情或影響全球糧食體系而真正讓農業股近期連續大漲的原因,仍然是與新冠疫情有關。據新華社報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圖片來源:攝圖網同時,據證券日報報導,近期有多個主要的糧食出口國也開始限制本國農產品離境。
  •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本次糧食恐慌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背景下,「糧食民族主義」和國內糧食災害帶來的。 國際上,截至4月3日,多個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包括俄羅斯、土耳其、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印度、埃及、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基於本國糧食安全考慮,已暫停大米、小麥、菜籽油等多種農產品的對外出口。
  • 2020年中國糧食總產13390億斤,全球有多少國家糧食陷入危機?
    今年中國最先遭遇疫情,夏天南方大面積洪澇災害、秋季東北幾十年未見的颱風,在如些接二連三眾多的自然災害下中國的糧食總產依然保持正增長,達到13390億。而此時中國人口已躍升至十四億之多。佔世界19%人口的中國人並沒有因為糧食不足造成饑荒,而是糧食人均佔有量持續上升,位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上。
  • 12個國家停止出口部分糧食,中國傳來好消息
    據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雜誌網站3月31日援引相關人士報導,由於乾旱導致大米重要出口國——泰國和越南的產量降低,國際大米價格暴漲,而新冠病毒疫情引發的恐慌性搶購也導致供應緊張。另據泰國一家貿易機構預測,泰國2020年大米出口將降至750萬噸;越南大米出口也不會大幅增加。美國農業部2月預測的數據也顯示,2020年全球大米交易為4530萬噸,較1月份的預測下調了70萬噸;大米貿易量低於麵粉,因此大米國際供需可能劇烈波動。
  • 俄羅斯糧食價格上漲,普京否認糧食危機,減少出口再成選擇
    ◎普京考察俄羅斯農業生產情況(資料圖)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穀物出口國之一,其中小麥出口居全球第一,在全球糧食貿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俄羅斯每年通過穀物出口獲得的收入高達200億美元,幾乎是俄羅斯武器出口年收入的2倍。在2018年,俄羅斯穀物產量為1.13億噸,其中出口量為4200萬噸。
  • 疫情、蝗災、氣候三連擊,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發展中國家受創最重
    在非洲東北部的肯亞等國,以及中亞、南亞地區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還出現了極為嚴重的蝗災,而這三重的影響下,一切都指向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名詞-----全球糧食危機。 全球糧食產量在近幾年出現下降,其實並不是今年才有的事情,由於受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逐漸開始陷入疲軟,這種局面的出現,直接導致了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的糧食需求出現下降。
  • 停止出口!36國口糧報缺,全球生存危機爆發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日」數據顯示,全球有36個國家正陷入糧食危機當中,有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 在病毒爆發於世界之時,很多國家都沒有正視看待也沒有妥善處理,不僅讓疫情的蔓延速度呈白熱化趨勢,更出現糧食短缺危機!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宣布限制農作物出口,部分國家即將面臨糧荒的情況,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是否會受到限制出口的巨大影響呢?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多國禁止糧食出口,孫楊案上訴期限順延,英國首相...
    疫情告急多國禁止糧食出口 專家:恐慌行為或加劇擴散美國彭博社日前報導稱,主要小麥麵粉輸出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出口小麥麵粉、紅蘿蔔、糖和馬鈴薯,越南暫停籤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塞爾維亞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
  •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代表張忠軍:我國糧食庫存和供應充足
    根據商務部在4月2日下午解讀的中國糧食進口結構,中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等飼料糧為主,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去年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商務部認為,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