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在國際局勢演變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還遠不是一個強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還比較弱,但卻在世界上確立起了自己的大國地位,其中的奧秘是什麼呢?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傑出人物,毛澤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毛澤東有四大歷史功績:創立了一個科學的理論,創建了一個新中國,建設了一個先進的黨,締造了一支人民的軍隊。
第一,創立了一個科學理論——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提出並闡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標誌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1945年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思想繼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政策和策略的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理論。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毛澤東的其他三大歷史功績都同這個問題密不可分。新中國是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創立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是在這個理論指導下成熟和壯大起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建設和強大起來的。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這一切。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完整的、內容極其豐富的科學體系,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統戰、外交、黨建等各個領域。在這些方面,毛澤東都有大量的科學著述,而貫穿於其中的精髓,是他的哲學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認識論和辯證法。毛澤東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勝利的一面旗幟,是治黨治國治軍的法寶,而且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崇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黨和人民想問題、辦事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成為我們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第二,創建了一個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同他的戰友們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經歷了多次的挫折和失敗,在幾次危機的時刻,力挽狂瀾,出奇制勝地挽救了革命,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創建了新中國。毛澤東為新中國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兩個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毛澤東又適時地創造性地用和平的方法實現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些制度,是總結了近代歷史經驗,完全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對于堅持和鞏固社會主義,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國家長治久安,鞏固國家統一,實現各階層、各黨派、各民族的大團結,起著決定的作用。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文明、民主、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走在世界前列,是毛澤東為之奮鬥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從思想上、理論上和政治實踐上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第三,建設了一個先進的黨——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存在不是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決定的,而是要看它的指導思想、綱領、行動、宗旨、道路、戰略、策略、政策等。在上述問題上,毛澤東都起到了他人無法替代的作用。毛澤東積極從事建黨的準備工作,使新民學會成為奉馬克思主義為主要信仰的革命團體。在理論學習和實踐鬥爭中,毛澤東已成為老練的革命家。毛澤東不僅重視工人運動、重視黨組織的鞏固發展,而且重視農民運動,把農民作為中共可靠的同盟軍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認識到農民參加革命的重要性,具體分析農民中各階層的經濟、政治地位來說明農民革命的動力和目標、說明中國革命同盟軍這個重大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勝利的基石。革命道路的提出和逐漸成熟,也是毛澤東對黨創立、鞏固和發展的貢獻之一。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和秋收起義,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新時期。毛澤東等拿起了槍,上山打遊擊,實行了「槍桿子」與「民眾運動」的結合。毛澤東提出革命道路的理念,是中共鞏固和發展的正確重大的戰略決策。毛澤東建黨思想對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鞏固和發展起到極大作用。建黨前,他與蔡和森通信中提出建黨的重要性。三灣改編、古田會議勝利召開,對中國共產黨建設起到極大作用。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毛澤東創建中國共產黨有其特點,這些特點也是毛澤東對黨創建的貢獻。一是重視理論學習,把共產黨建成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二是強調理論聯繫實際;三是要求共產黨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永葆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四是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五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六是在學習、實踐中探索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在勝利中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等。
第四,締造了一支人民的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適時提出了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的歷史任務,並提出了一系列建軍的理論與原則,領導人民解放軍建設完成了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轉變、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轉變,為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一、領導籌建海軍、空軍等技術軍兵種,建設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軍隊。毛澤東提出「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保衛祖國,準備戰勝侵略者。」 二、重視創辦高等軍事院校,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培養人才。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需要有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覺悟和現代軍事素質的人才。自50年代初起,隨著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任務的提出,毛澤東為對建設現代化軍事院校十分重視,親自過問軍事院校籌建事宜,抽調高級將領籌辦軍事院校,並為幾所重點院校寫了訓詞,規定辦校的指導思想和方針。三、頒布實施正規化的軍事制度,加強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建立正規化的軍事制度,是建設正規化現代化革命軍隊的一個重要方面。革命戰爭年代,由於長期處於分割狀態,部隊的規章制度都是各戰區自己制定。新中國成立後亟須取得統一。毛澤東指出:「全國勝利後,為了實現國防軍正規化近代化的新任務,統一編制,統一裝備,統一動作,統一制度就成為全軍的一致要求。」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軍委首先抓了共同條令的制定工作,指示軍委訓練部成立編修委員會,編寫了共同條令。四、號召開展正規軍事訓練,提高人民解放軍現代化作戰能力。美援朝戰爭開始後,為適應戰爭的需要,1950年12月3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指示全軍:「現為適應目前形勢的發展,需要加緊部隊的軍事訓練。」並要求提高了部隊軍事訓練教育的時間比例。 毛澤東號召全軍要「開展正規訓練,迅速提高人民解放軍現代化作戰能力」。從1953年6月起,全軍貫徹毛澤東關於要「開展正規訓練」的指示和中央軍委頒發的戰鬥訓練命令,積極開展以戰鬥訓練為主的正規軍事訓練。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部隊開展正規化訓練,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執行戰備任務和軍事演習中,表現出良好的軍事素質。全軍廣泛開展群眾性練兵運動,湧現出大批神槍手、技術能手和一專多能人才。五、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重申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必須加強黨的領導。新中國成立後,軍隊建設內容變了,軍隊的性質並沒有變,人民解放軍仍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人民軍隊。加強黨的領導是建設現代化革命軍隊的根本保證。
此外,在理論上,他提出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任務,自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相結合,積極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了以《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代表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在制度上,毛澤東是新中國政治制度的主要設計者,不僅從理論上論證我國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而且直接參與制度的創建。在道路上,毛澤東第一個提出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要 「走自己的路」,並帶領全党進行初步探索。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局限,在實踐中出現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錯誤,但為後來中國共產黨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正反兩個方面的寶貴經驗。
結尾: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與發展,為中國各族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和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功勳。他為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毛澤東的名字和光輝業績將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參考文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華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民日報、當代中國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