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有文字以來最經典的書,是中國文化的開山鼻祖,被稱為「文化之源」。能將嚴肅的古典寫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那是比較難的事情。《周易》是探討「變化」的書,內容有義理與象數兩部分。義理提醒我們如何做人處事;象 數則可用來佔卜,揭示變化發展的趨勢。其實在《周易》這本書裡就有記載,有十句話,看懂了這一生順風順水。
1.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君子處世的原則是,該出仕的時候就出仕,該隱退的時候就隱退,該沉默時要沉默,該說話時要說話。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大地厚廣了,才可以承載起萬物來;君子道德積累多了,方能承擔更大的責任或事業。這句話告訴我們,美德應該成為我們不變的追求。
3.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君子安逸時能不忘危險,安定時能不忘滅亡的存在,太平時能不忘變亂的威脅。
4.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君子應當順從德行,積累小的善行,逐漸建立起雄偉的大業
5.天道下濟而光亮,隧道卑而上行
天道施於下,以是萬物獲得了光亮,隧道卑賤,以是萬物向上生長
6.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藏身安身也
尺蠖曲折本身的身材,是為進步;龍蛇蟄伏,是為了立品。人也要學會讓步和忍耐,才會有充裕展現本身才能的一天。
7.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大家都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天在保佑人類所以才會吉祥吉利,這也是因為古代人們太過於依賴神秘的玄學,但是忽視自己本身力量的提高和完善,所以對這句話有很多的誤解,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學會自強不息,只有這樣才能夠做什麼事情都十分順利。雖然我們一生都在追求順意,但是想要做到這些還是需要自身的努力。
8.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仰望天空以觀察日月星辰,俯瞰大地觀察地理,這樣便能夠通曉事理,知曉幽隱。
9.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仁者看到說是「仁」,智者見到稱作「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卻對此毫無察覺,因此君子之道的含義,很少有人知曉。
10.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謙遜能夠尊貴而發揚光大,處於卑賤時普通人也難以超越,只有真正的君子能夠至始至終保持謙遜。
《易經》如此深奧,學《易經》,主要就是改變固有的思維,讓自己掌握自然的發展規律,洞悉萬事萬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滿。
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但是以前的《易經》確實很難看懂,畢竟沒有文言文功底。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廣大《易經》愛好者能夠深入了解,現如今推出一本《圖解易經》,還原了最真實的易經,裡面除了文言文,全部由白話文注釋。
這本《易經》無論是字體、紙張還是顏色,都非常明朗,讀者一眼看上去很舒服,尤其是裡面的配圖,有的對照圖解,一下豁然開朗。
《易經》作為老少皆宜的古文化書籍,是諸多學者夢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