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心理疏導服務?北大六院專家:4類人群,各有側重

2020-12-17 紅星新聞

5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負責同志及專家回答媒體提問。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評估中心主任石川介紹了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心理疏導的策略和方法。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衛生的挑戰,也是對民眾心理的挑戰。請問應該如何針對一線醫務人員、康復患者和民眾做好心理疏導服務,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

石川介紹說,疫情波及不同的人群,通常分為四類人群:第一類,新冠肺炎患者。第二類,一線工作人員,包括醫護人員、疾病防控人員、社區志願者等。第三類,和前兩類有關聯的人群,比如一類、二類的家屬,他們親近的朋友。第四類,更外圍的人群,普通公眾。「如何進行心理調適,我們既有總體的原則,又不能一概而論,各有特點和側重。」

石川表示,總體來說有幾個原則:一,常態化。就是要意識到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要與新冠肺炎病毒共存,要接納這種現狀,允許自己有一些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我們又要儘可能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恢復一些社會活動。

二,通過一些方法自我調節、自我處理心理影響。比如,寫日記,封存自己的創傷性記憶,當然也有一些專業性的操作方法,這些在權威機構的官方公眾號上都有,前期國內精神心理學專家做了大量工作。

三,可以對自己這段人生經歷賦予新的意義,例如重新審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對如何好好生活進行思考,規律作息、充分的營養,適當運動,愛自己、愛家人,啟動健康生活模式。

四,要學會尋求幫助,一定要有求助的意識,要及時求助於家人朋友,也可以通過各種官方的心理支持網絡平臺、熱線電話進行求助。

「患者是我們心理服務的重點人群,一方面要積極的治療和定期複查,儘快恢復身體狀況。另一方面,要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石川強調,信心對於免疫力的恢復至關重要,儘早的恢復社會角色。「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目前絕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康復,不要因為患病、遭到排斥而產生自我否定,要理解對方很大程度上是害怕這個病,不是排斥你這個人。」

對於一線防控人員,重中之重是一定要有充分的休息和休整時間,也要有適當的時機疏解自己的負面情緒。第三類人群疏導的要點是減少對家人的擔心,客觀的看待他們的狀況,積極的配合,然後給予家人充分的鼓勵、支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行動起來是減輕焦慮的最好辦法。第四類人群是普通公眾,一方面就是加強自我防護,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充分的投入到復工復產復學當中去。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嚴雨程 北京報導

編輯 陳怡西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相關焦點

  • 北大六院陸林一行完成湖北省疫後心理疏導階段性任務返京
    6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聯絡組專家組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北大六院黨院辦副主任孫思偉一行完成湖北省疫後心理疏導階段性任務,平安返京。陸林一行5月15日赴鄂,就湖北省患者康復和心理疏導相關工作,開展為期一個多月的調研指導。他們通過調研座談、實地走訪、會診患者、深入考察、教育培訓等方式,結合湖北省實際,在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
  • 北大六院專家參加中國-澳大利亞心理危機幹預專家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白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機幹預重要性凸顯。4月17日,應澳大利亞國家心理危機幹預中心邀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北大六院副院長孫洪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救援專家馬弘主任醫師、石川副教授,北大六院黨院辦副主任孫思偉等就新冠肺炎期間精神衛生相關問題通過視頻連線同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打贏疫情防控心理戰——北大六院馬弘完成援鄂心理危機幹預工作
    3月24日,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派,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馬弘主任醫師趕赴武漢執行心理危機幹預任務,院長陸林、黨委書記王向群、副院長孫洪強、公共衛生事業部主任馬寧等為其送行。4月27日,駐紮武漢35天的馬弘在圓滿完成馳援任務後平安返京,是堅守到最後一刻的最美逆行者。
  • 北大六院專家林凱來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開展教學工作
    在這個收穫碩果的季節,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聯絡會診科主任林凱來到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開展為期三天的教學工作。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交流活動被迫延遲。在各病區,林凱主任對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並從其興趣愛好、家庭關係等方面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向現場醫務人員親身示範與各年齡段患者有效溝通的技巧。為提升現場教學水平,他組織年輕醫師對患者現場問診,並分別對各醫師的表現進行評價和指導,進一步拓寬了年輕醫師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臨床經驗。
  • 北大六院專家邱宇甲前往心理康復醫院開展教學工作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如何正確幹預和治療……這些縈繞在家長心頭的疑惑久久揮之不去。近日,《走出隱秘的角落》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在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精彩開講,來自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心理專家邱宇甲為我們揭開了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神秘面紗」。
  • 北大六院專家參加中國-澳大利亞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危機幹預專家會
    4月17日,應澳大利亞國家心理危機幹預中心邀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北大六院副院長孫洪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救援專家馬弘主任醫師、石川副教授,北大六院黨院辦副主任孫思偉等就新冠肺炎期間精神衛生相關問題通過視頻連線同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北醫六院為「抗疫」醫務人員開通心理援助服務
    北醫六院為「抗疫」醫務人員開通心理援助服務 2020-02-17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六院專家邱宇甲來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開展教學工作
    膠東在線10月19日訊(通訊員 孫曉夢) 近年來,青少年自殺自傷事件此起彼伏,隨著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熱播,大眾把目光再一次聚焦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這一社會問題上來。如何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如何正確幹預和治療……這些縈繞在家長心頭的疑惑久久揮之不去。
  • 湖北: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疏導
    組織動員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行業組織,為城鄉社區新冠肺炎病亡者家屬、康復患者家庭、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困難家庭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支持、社區融入等服務。幫助重點人群恢復社會功能,融入社會生活。及時識別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並向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民政部門牽頭,衛生健康部門配合)(二)做好病亡者家屬關心關愛及心理疏導。
  • 重點人群將接受心理疏導
    近日,心理疏導工作者黃奕彬(左)在海口市瓊山區一處醫學集中隔離觀察點向其他工作人員了解留觀人員狀況。新華社發本報北京3月23日電(記者 金振婭)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不同人群心理狀況隨之變化。
  • 湖北制訂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方案
    本報訊 (記者 閆 薇) 近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下發《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評估、心理疏導、心理幹預等心理服務。
  • 動態戰疫中的心理疏導對策
    心理疏導廣義上等同於心理健康服務,其目的是維護公眾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助推人類持續發展。在實際運用中涉及心理教育、心理訓練、心理測驗、心理諮詢、心理診斷、心理治療、心理危機幹預等多項專業技術服務,各有側重和效用,對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通常會進行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心理諮詢與治療,對普通人群則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宣傳。
  • 志願服務、心理疏導、出院患者隨訪……今天的發布會提到這些關鍵詞!
    衛生部門搭建由「健康上海12320」和各區精神衛生熱線組成的專業電話服務網,在上海「健康雲」網絡平臺設立心理服務板塊,目前已有200餘名專業諮詢人員參與,提供24小時服務,相關服務平臺和熱線累計接待諮詢1300多例,在線心理自評6萬餘人。「青年之聲12355」和「青小聊」網絡平臺開通疫情諮詢專線,組織70餘名專家志願者,累計接待諮詢1500餘例。
  • 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工作再加碼
    來源:健康報3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衛生健康、民政、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將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屬、病亡者家屬、特殊困難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參與疫情防控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輔警)和社區工作者等一線工作人員作為重點,持續開展心理疏導服務。有關部門提供關心關愛、社會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必要時請精神科醫師會診或轉介至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就診。
  • 北大六院心理科專家要來市立三院坐診 時間為11月30日,患者可提前...
    11月30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理科專家董問天教授將來威海市立第三醫院坐診。為確保能夠為更多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要求預約患者至少提前5天到威海市立第三醫院精神心理門診接受預診。經過預診後,符合專家診療範圍的患者,將另行通知來院的具體時間。
  • 湖北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針對患者、一線工作人員等...
    組織動員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行業組織,為城鄉社區新冠肺炎病亡者家屬、康復患者家庭、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困難家庭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支持、社區融入等服務。幫助重點人群恢復社會功能,融入社會生活。及時識別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並向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民政部門牽頭,衛生健康部門配合)(二)做好病亡者家屬關心關愛及心理疏導。
  • 北大六院陸林參加世衛組織專家討論會 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及研究進展
    陸林參加社會科學工作組的網絡討論會4月1日晚,陸林作為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全球研究路線圖」的中國專家應邀參加了社會科學工作組的網絡討論會。會上,來自牛津大學、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世界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20多位專家分別介紹了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包括新冠肺炎對社區和公眾的影響、各國衛生系統針對此次疫情的響應、最佳臨床實踐的開發和推廣、輿情監測及公眾風險感知預測、科研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等。
  • 疫情或引發焦慮抑鬱症 專家解讀如何及時心理疏導...
    無論是誰,不管是奮戰在一線二線的白衣天使,還是正在治療的患者、或是對正在被隔離的人群以及社會大眾來說,必要的心理幹預和心理援助非常重要,尤其在抗疫防疫的關鍵時刻,心理疏導與生理防護同樣重要。  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進行心理疏導,調節不良情緒,筆者採訪了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精神科特需專家何怡發主任,就目前大家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解答,告訴大家一些情緒調節的方法,並給予一些符合實際的建議
  • 多措並舉做好大學生心理幹預和疏導工作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群眾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導問題,強調「加強心理幹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大學生群體是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大學生心理問題因人而異,主要取決於不同個體的生理、心理基礎及其生活環境,但特定事件尤其是災難性事件會對大學生群體心理產生強刺激式的碰撞。
  • 北大六院召開社會監督員座談會
    為加強社會監督,提高責任意識,從而進一步推進醫院發展,2014年3月25日下午,北大六院在行政一樓會議室組織召開社會監督員座談會,會議由北大六院黨委書記王向群主持。北大六院院長陸林,副院長董問天、郭延慶,副書記劉靖,院長助理原巖波,黨院辦主任張霞參加會議。北大六院自去年8月份起,聘用7位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為監督員,聘期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