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網上報名和資格審查工作結束了,根據官方的數據,又有超過百萬人加入了這場戰鬥。
我想起朋友小李上個月好幾次跟我說想考公務員,認為那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就給他發微信,問他報的哪個崗位。沒想到,他給我回的消息是「我覺得我現在的工作也還可以,老闆對我也不錯,先在這裡幹著吧,暫時不打算考了。」這完全在我意料之外,聊到後邊才知道,原來是國慶前老闆答應給他漲了200塊錢工資。
之前,他常說自己在小縣城當會計沒前途,人家大城市的會計一個月隨隨便便掙上七八千,自己一個月才2500塊錢。我曾勸他,既然羨慕大城市的生活,不如就去大城市打拼。他說大城市雖然掙錢多但是太累了,現在的工作比較輕鬆,呆在老家也不錯。
有一陣子,他聽說大學同學裡面有人已經考過中級職稱了,工資直接翻倍,就開始買資料、聽網課。辛辛苦苦了大半年,卻有一科不及格。那時候,他還挺樂觀,說是很多人都是考兩年才考過的,而且自己已經有基礎了,肯定沒問題。可能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想法,第二次複習的時候,他並不是很努力。第二年,他還是沒通過。後來,他就放棄了,再也沒提過這個事兒。
有一次去稅務局辦完業務,他和我說稅務局的那些工作他其實也可以做,很想去稅務局上班,並且覺得他如果去了一定會比那些人幹得還好。
上個月月初,他工作上出了一點兒失誤,正趕上老闆當時心情不太好,就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覺得很委屈,跟我說再堅持幾個月,一定要考上公務員,而且一定要考上稅務局的公務員,看看到時候老闆還敢罵他不。
沒想到,只過了一個月,就因為漲了200塊錢工資,他又覺得可以接受現在的工作了。對老闆來說,這是大棒加胡蘿蔔,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一個月多花200塊錢根本不算什麼。對他來說,一個月多掙200塊錢其實也根本不算什麼。
我並不覺得考上公務員就會讓他立刻揚眉吐氣,但聽他說了之前的工作狀態,覺得換到一個新的更有挑戰性的崗位確實有助於他的成長。然而,也許是慣性使然,他已經開始不願意離開這種安逸的環境了。就算曾經有一千個想要離開的念頭,但只要有一個留下來的理由,他就會選擇留在原地。
之前看《肖申克的救贖》的時候,我對裡面的一段臺詞印象很深——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有的人,原本可以有更好的未來,卻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安逸。一開始也許會覺得不好意思,後來自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最後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這樣的環境了。
很多學生,高中拼命學習,寫作文的時候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信手拈來,數學公式背得滾瓜爛熟,用英語甚至可以寫情書。到了大學,課程沒那麼多,晚上不用熬夜看書,突然覺得太多的時間沒處打發。看到別人玩網遊,自己也跟著玩。剛開始,覺得太影響學習,玩一兩個小時就不玩了;後來,覺得遊戲確實挺有意思,而且大家一起玩很熱鬧;最後,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遊戲了,玩遊戲的時候激情滿滿,看書的時候無精打採。
畢業前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四年來並沒有學到什麼知識,加入職場的技能一樣也沒掌握。英語連四級都沒過,根本不用指望看原版資料;用辦公軟體只會打字,稍微複雜一點兒的數據透視表之類的工具一個不會;應用文寫作語句不通,錯字連篇。簡歷上「個人特長」一欄實在乏善可陳,只能象徵性地寫上「有集體觀念,努力肯吃苦」這類可以放到每個人身上的話。
有的人名牌大學畢業,剛入職的時候,覺得老員工的水平也就那樣,自己努努力肯定比他們強。但看到其他新員工並沒有多拼,自己也就不想拼了。漸漸地,發現自己已經成了當初自己眼中那個能力不怎麼樣的老員工了,只是年齡增長,能力並沒有同步提升。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學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每個人都認為自己不可能是那個「死於安樂」的人,可一路走來卻發現自己已經離「生於憂患」越來越遠。
你的才華原本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請不要再選擇安逸。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