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崇德:
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唐貞觀十四年(640)明經及第,先任虔化(今江西寧都)縣令,後擢升為宣州刺史。虔化任滿時士庶挽留,又鍾情於虔化的山川靈秀、田腴物豐、民風淳樸,遂舉家從浙江松陽順義鄉誠信裡徙居虔化。崇德公是叔安公第七十九世孫,江西省虔化(寧都)縣令,他在中華廖氏發展史中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其後裔在當前全世界廖氏總人數中佔多數以上。在眾多的後裔中,因承襲先祖的職務官名而分為武威、清河、太原三郡。廖崇德是現在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四川以及臺灣、南洋等地區大多數廖氏宗族的先祖。
崇德生三子 1蘭芝2蘭階3蘭得
80世祖——1蘭芝2蘭階3蘭得 81世祖——1光堯2光祿3光景——光堯,蘭芝公長子,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曾任兵部侍郎(相當於如今的國防部副部長);光祿,蘭芝公次子,唐中崇景龍相未年(707)進士,曾任汀州剌史;光景,蘭芝公第三子,翰林學士,曾任宣州剌史。廖氏家族進入歷史鼎盛時期,成為名符其實的百年望族。光堯、光祿、光景三公子孫甚眾,支系繁多,廖氏家族人口劇增,居住區域也迅速擴大。
2009年12月19日,廖氏崇德公祠竣工大典在江西省寧都縣肖田鄉王泥排村隆重舉行。
維修一新的祠堂威武壯觀,上午9點半,來自全國12個省市(包括香港代表,總會澤雲會長因為要參加澳門回歸慶典,沒有到會,但是他專門發過來了賀信)的廖氏宗親600餘人在崇德公祠大廳舉行莊嚴的祭拜大典,崇德公像前擺放三牲祭禮,香港廖太全代表全體宗親敬香,深圳廖遠耿宣讀祭文。上午10點在祠堂門前舉行盛大竣工慶典,首先祠堂修建理事會錦洪理事長致辭,運堪副理事長做工作報告,福建連昌等宗親發言,河南唐河叔安公紀念館修建委員會房先生、當地鄉鎮及村委會領導作為嘉賓出席,當地媒體踴躍採訪。大家合影留念。中午12點在祠堂內舉行盛大家宴,置辦酒席70桌。大家歡慶一堂,緬懷祖德,敘述親情。
廖崇德
79世廖崇德。生於公元602年。唐貞觀年間進士。任虔化縣令。妻盧氏,生三子:蘭芝、蘭階、蘭得。蘭階過繼崇榮,蘭得過繼崇韜。其後,「廖氏三郡」全部是崇德公子孫。後裔由浙江松陽縣遷居江西寧都。廖崇德是現在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四川以及臺灣、南洋等地區大多數廖氏宗族的先祖。大竹廖氏各宗,凡稱「系出武威」的,都是廖崇德的後裔。
80世廖蘭芝,進士。
81世廖光堯、廖光祿、廖光景。光堯,蘭芝公長子,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曾任兵部侍郎(相當於如今的國防部副部長);光祿,蘭芝公次子,唐中崇景龍相未年(707)進士,曾任汀州剌史;光景,蘭芝公第三子,翰林學士,曾任宣州剌史。廖氏家族進入歷史鼎盛時期,成為名符其實的百年望族。光堯、光飂、光景三公子孫甚眾,支系繁多,廖氏家族人口劇增,居住區域也迅速擴大。
為方便尋根問祖,特將光堯、光祿、光景三公支系簡介如下。
廖光堯支系。
82世廖奇軾,福建將樂人,唐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生五子:番、璵、琬、琰、瓊。83世廖瓊。字世丹,號桂亭,唐代榜眼,官授福州佐武威將軍,後任漳州司馬光祿大夫;公萬夫莫敵,百戰百勝,封萬勝將軍;生三子:侁、儼、極、皆善戰,封將軍。84世廖儼,生於845年,卒於962年,享年117歲;榜眼及弟,官至御史中丞上柱國;對開發福建安溪縣做出了很大貢獻,頗受稱讚,時有「未有安溪縣,先有廖長官」之說;妻黃鳳姑,生於847年卒於969年,享年122歲,封一品夫人;生9子,均有功名。此後廖儼後裔搬遷到許多地方,東南亞等海外地區都廣有分布。
廖光祿支系。82世廖德遷,生二子:友程、友麓。83世廖友麓,生三子:昌歧、昌復、昌盛。84世廖冒歧,生於唐德宗貞元三年(788),官至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長);妣萬氏、朱氏、楊氏,生子廖寬、廖榮、廖金、廖全、廖璋、廖紫、廖緩、廖鈴鐺、廖顯、廖鑾。85世廖鑾,曾任武昌太寧;生三子:三傳、四郎、五郎。86世廖三傳,生子廖通。87世廖通,生三子:克敬克純、克淘。88世廖克敬,生二子:廖融——廖凝。89世廖融隱居衡山,號衡山居士,是當時著名的學者、詩人。89世廖凝,居虔化,曾任彭澤縣令變是當時名士。廖融後裔世係為:廖融——廖圖——廖安重——廖永昌——廖祖謙——廖英——廖應剛——廖叔振——廖遠達——廖志高——廖聰甫——聰甫後後裔多居江西寧都、瑞金、石城、黃陂等縣。
廖光景支系。光景後裔是廖氏家族中最大的一個分支,分布的地域極廣,估計不下百萬。82世廖瓊瑄、廖琳瑄、廖瑞瑄;瓊瑄於743年欽取進京,卒於途中;琳瑄曾任兵部尚書,後遷任廣東增城。光景後裔幾乎全部外遷。
82世廖瓊瑄,
83世廖四十一郎;其子孫系恐有遺漏。
84世廖國清
85世廖滔剛
86世廖元景
87世廖文興、文廣、文舉、文福、文亮、文錄、文用、文明、文峰,兄弟共9人:長文廣,曾任南朝宰相(現存於廖府的家譜記載是的元景公『同上:譜中寫的是光景公』官至丞相之職);老三文舉,翰林學士;老四文福,翰林學士;老五文亮,翰林學士;老六文祿,地方武官;老七文用,翰林學士;老八文明,任通政司;老九文峰,任提刑司;文興九兄弟在五代十國和北宋初期是一個頗為顯赫的家族,因此廖氏源流歌中有「金街九子佐君王」、「九子文興花又昌」之句。文興官居參政大夫,妻梁氏,生三子:棠、花、萼
88世廖花,字循政,號實蕃;妻馮氏。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四年(963)進士,官拜湖廣參政大夫,世居延平廣府順昌縣下陽圩,(960年)遷居上杭廓坊,為福建汀州上杭永定始祖。祖祠建於清聖祖玄燁康熙二十一年,永定城之(千本堂)是閩、粵、贛所稱武威廖氏始祖。生一子:昌。
89世廖昌,字燕及,妻楊尚昆氏,生三子:廖徹、廖政、廖敏。廖花後裔從徹、政、敏三公以後,陸續遷到沿海各地、湖廣、四川、臺灣及海外許多地方,地域廣闊,分支繁多,如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臺灣、香港以及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許多地方,都必須有徹、政、敏三公後裔;
90世廖政,字拱*,號二十郎;妻梁氏。生五子:太一郎、太二郎、太三郎、太四郎、太五郎。
91世字誥,號太五郎公。妣黃氏太五娘。生六子: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伯四郎、伯五郎、伯六郎。
92世廖伯六郎,妣嚴氏,生九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千八郎、千九郎。
93世廖千七郎,妣黃氏七娘,生五子:號:文鄉、文顯、文德、文政、文景(譜中字體為上:日,下:文)
94世廖文景公,號五郎。妣伍氏、俞氏。生一子:祖疇公。
95世廖祖疇公,妣賴氏,生六子:旺生、九生、汝賢、畝福、五齡、滿清。
96世廖旺生公,妣吳氏,生三子:永祖、永宗、永生。
97世廖永宗公,妣謝氏、邱氏。生二子:逸景、景厚。
98世廖逸景公,妣張氏,生三子:江富、張瑛、黃保。
99世廖張瑛公,妣黃氏、黃氏。生三子:黃琛、黃碧、黃源。
100世廖黃琛公,妣賴氏。生二子:永全、永綠。
101世廖永全公,妣張氏。生三子:應塾、應科、應道。
102世廖應塾公,號汝德公,妣張氏、邱氏。生五子:而僬(譜中此字有出入)、而仁、而仕、而伊、而俸。
103世廖而僬公,號明英公,妣張氏,生四子:抱一、惟一、丞一、貞一。
104世廖丞一公,號利鄉公,妣賴氏、黃氏。生四子:鴻飛、鴻騰、鴻升、鴻程。
105世廖鴻程公,妣吳氏。生一,子:海宴。
106世廖海宴公,號紹祿,妣賴氏,生六子:仁侯、仁錫、仁商、仁易、仁立、仁嘉。
107世廖仁侯公,號招鳳公,康熙戊戌年(1718年)出生。從福建到浙江遂昌陰坑口水竹塢開山定居,現世稱:「開山太公」。仁侯公過世後葬於玉竹山莊(水竹塢)社公對面。墓葬座西朝東。妣賴氏,康熙壬寅年生。生五子:毓臻、毓泰、醜妹、毓奉、毓球。
108世廖毓球公,字戌生,乾隆丙戌年九月初一日巳時生。妣徐氏,生三子:壬魁、華魁、富魁。
109世廖壬魁公,嘉慶辛酉年九月十七戊時生。妣張氏、羅氏。生一子:雲榮。
110世廖雲榮公,道光丙戌年正月十七戊時生。終於光緒二十三年正月初四丑時。安葬於玉竹山莊(水竹塢)北竹林田邊,無墓碑。妣黃氏,生三子:永和、永蘭、永掛。
111世廖永和公,鹹豐庚申年五月初七日寅時生。妣尹氏,生五子:慶堂、慶庚、慶旺、慶財、慶茂。
112世廖慶旺公,光緒丁亥年二月十二日亥時生,妣塗氏,名明鳳。生四子:義林、義松、義椿、義樟。
113世廖義林公,民國年間當兵外出,客死他鄉.
113世廖義松公,妻*氏,生二子:貴生、貴金。
113世廖義椿公,妻*氏,生四子:水生、水餘(承華)、水寶、水良。生二女:麗花、麗梅。
113世廖義樟公,妻*氏,
114世廖貴生公,妻符氏,生二子:福光、福華 ,生一女:樟花
114世廖貴金公,妻*氏,生一子:福偉,生一女:雄英
114世廖水生公,妻*氏,生一子:福全,生一女:素娟
114世廖水餘公(承華),妻徐氏,名琴翠;子:福平(玉竹少爺)。養子:松存,養女:鳳蘭、鳳媛。(養子女均系徐氏親生子女) 前妻張氏生二子:福雄(早年夭折)、福平
114世廖水寶公,妻*氏,前妻*氏,原妻*氏,生一女:美娟
114世廖水良公,妻*氏,生一子:福峰(早年夭折),生一女:芳雅
廖光祿支系
82世廖德遷,生二子:友程、友麓。83世廖友麓,生三子:昌歧、昌復、昌盛。84世廖昌歧,生於唐德宗貞元三年(788),官至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長);妣萬氏、朱氏、楊氏,生子廖寬、廖榮、廖金、廖全、廖璋、廖紫、廖緩、廖鈴鐺、廖顯、廖鑾。85世廖鑾,曾任武昌太寧;生三子:三傳、四郎、五郎 。86世廖三傳,生子廖通。87世廖通,生三子:克敬克純、克淘。88世廖克敬,生二子:廖融——廖凝。89世廖融隱居衡山,號衡山居士,是當時著名的學者、詩人。89世廖凝,居虔化,曾任彭澤縣令變是當時名士。廖融後裔世係為:廖融——廖圖——廖安重——廖永昌——廖祖謙——廖英——廖應剛——廖叔振——廖遠達——廖志高——廖聰甫——聰甫後後裔多居江西寧都、瑞金、石城、黃陂等縣。
傳至廖四十一郎(名騰驤,瓊瑄之子),宋時避亂入閩,定居於汀州寧化石壁,其後屢遭兵禍,再遷福建延平府順昌縣合陽。據閩、粵、贛各地族譜記載:廖氏近祖一世為閩、粵、贛開基始祖花,字實蕃,號循政,崇德九世孫,文興之子,世居福建延平府順昌縣合陽,後遷上杭藍溪覺坊村,是上杭、永定廖氏始祖。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封湖廣參政大夫,妣馮一娘誥封夫人,生一子:昌,字燕及,燕及夫人楊氏、周氏。燕及有子三:徹、政、敏。徹,字甫田,太學生,妣張孺人,生二子:百三郎、百一郎。政,字拱辰,寧陵(河南省)縣丞,妣梁安人,生五子:太一郎(懋誠)、太二郎(懋實)、太三郎(懋孫)、太四郎(懋綱)、太五郎(懋宗)。敏,字納齋,湖廣德安府通判,妣趙安人,生五子:念六郎、三十郎、三十一郎、三十二郎、三十三郎。從此,徹、政、敏三大房族運昌隆。
廖光景支系
82琳宣公 人俊:翰林院侍講學士,是琳瑄公後裔,居江西贛州路寧都。
世系:人俊一哲士--昭德一長壽--發祥。長壽:德公之子字星一,知縣,妣周氏生子發祥。
附:79.崇德。80.蘭芝。81.光景。82.琳宣。83.仲坤。84.永鳴。85.英俊。86.應禮。87.萬松。88.必蔚。89.道全。90.執奉。91.夫美。92.興譽。93.廣吉。94.華文。95.子任。96.人俊。97.哲士。98昭德。99長壽。100.發祥。
(琳瑄公:始徙江西後子孫遷湖廣楚南等地,妣餘氏夫人,生子二,仲坤、仲乾。仲坤公,山東谷城知縣,妣周氏夫人,生子二永鳴、永久。永鳴公,坤公長子官御吏,妣潘氏夫人,生子一,英俊。永久公:坤公次子,官大夫居湖武昌。英俊公,奉直官,妣袁氏夫人,生子二應禮、明進(官將軍)。應禮公,循史官,妣賀氏夫人,生子二,萬松、萬昇。萬松公,妣何氏生夫人子三,必金、必尉、必相。必尉公,任長樂縣總政,妣周氏夫人,生子二,道全、吉安。道全公,妣羅氏夫人生子一,執奉。執奉公,官知州,妣姚氏夫人生子二,國楨、夫美。夫美公,進士,妣王氏夫人生子一,興譽。興譽公,歲進士任教諭,妣楊氏夫人,生子二,廣吉、廣祥。廣吉公,妣成氏夫人,生子一,華文。華文公,進士妣趙夫人氏,生子一,子任。子任公,舉孝廉,妣王氏夫人,生子一,人俊。人俊公,翰林院講學士居江西贛州。妣王氏夫人,生一子:哲士。)
輩分: 人哲昭長發 英雄尚後來 永言多福顯 景運自和開
發祥公:字汝表,翰林院侍講學士,居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鵝頸大邱圳上。湖廣永州衡州路總管,避亂遷入湖南寶慶「武攸湛田」(今隆回、洞口、武岡一帶。
人俊公宗圖說
餘七歲而椿摧於冠?萱委於擄.丁國之否,而命也奈何!雖罔極,籍祖母之呵護,而自少至壯無不以萁裘墜焉是懼.傾於一陽之復,念動天良,得不究吾根底而示之萬葉下乎?
蓋餘先武威人也,後汨沒無聞.家傳有睥睨孫曹,灰吹煨盡而氣鼓炎炎於昭烈者,若吾祖之雲化是也.及晉唐又汨沒,而宋運彰明,獨有金精公一仙留題家譜,曾元來雲垂一線以及俊也.俊何許人,水木之思,支流之慮,敢以煢獨擲耶?
於是從俊起,作五言四句之班次於後,曰;" 人哲昭長發 英雄尚後來 永言多福顯 景運自和開."蔗班字一定而世守之,下非其種者無繇插入,不昭一脈之芬芳哉!俊不得北面而檥之衙官曲宋,但驢鳴犬吠,一作蚯蚓入宗圖,以付子若孫焉.
大元至元十六年建子月 瑀之孫翰林院侍講學士人俊謹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