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圍繞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多角度、多形式展現東昌府區文明之風、文明之花開滿整個城區。即日起,中共東昌府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大眾網聊城頻道、大眾網東昌府工作室推出《城市文明看東昌》系列報導。
報導從最美好人在身邊、志願服務在行動、文明新風尚、創城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多個角度採寫稿件、拍攝視頻,展現東昌府人民群眾對創城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支持率,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城工作氛圍。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志鵬 王靖程
「老年文體活動室給退休的老人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場所,社區還免費給我們提供筆、墨、紙等用品,這些項目活躍了老年生活,豐富了社區文化。」活動室內,78歲的賈開勤老人正在繪製一幅《清香散作萬裡春》作品。一到周四上午,賈開勤便和幾位退休好友來到古樓街道興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室書寫、繪畫,這些成為他們退休後「雷打不動」的活動。
「小陣地」釋放大能量。社區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盤活用好各級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志願服務作用,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明實踐活動場所也是創文明城市考核硬體指標。如果說文體活動室是看得見的「面子」,那群眾文體活動則是創城成果的「裡子」。
64歲的徐秀山老人是市供銷社企業退休工人,也是興華社區轄區居民。對他而言,文明實踐站的活動室讓他退休後的生活變得「忙碌」起來。在家研習、在外學習,社區不僅給書畫愛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也愉悅了老人們的身心健康。
「有時候文明實踐站還會邀請專業老師過來指導,我們畫的書畫也經常參加省、市展覽。書寫水平提高了,身體也挺好,感謝社區給我們提供了平臺,今後我們退休老人還要堅持畫下去,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徐秀山老人動情地說。
古樓街道興華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為滿足社區居民的文體活動需求,社區採取一室多用,必要時文體活動室還會當成會議室。「除了供退休老人書寫、繪畫的活動室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設置了籃球場、桌球臺、棋牌室以及歌舞活動室等,站前搭建的大戲臺子同樣豐富了社區群眾的生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在2020年1月,省文明辦公示的2019年度山東省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中,東昌府區古樓街道興華社區被評為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社區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隊,由「五老」服務隊、理念宣講隊、文化服務隊、教育服務隊、體育服務隊以及金融服務隊等組成,隊員們通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調解鄰裡糾紛、普及文體知識等方式服務社區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