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絕緣體中新的量子現象,目前的理論尚無法解釋

2021-01-19 萬象經驗

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在一種由二碲化鎢製成的絕緣體中發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量子行為。這種行為被稱為量子振蕩,通常只在金屬中才能觀察到。在絕緣體中發現這種量子現象為我們理解量子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這一發現還暗示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的存在,該團隊稱之為中性費米子。

從定義上來說,金屬和絕緣體的區別是非常大的,金屬通常是導電的,而絕緣體是不導電的。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物體的電導率取決於電子在材料中自由移動的程度。在金屬中,電子是很容易進行移動的;而在絕緣體有很高的電阻,會阻止電子的移動。

這樣一來,金屬可以表現出一種被稱為量子振蕩的現象。當在極低溫度下暴露於磁場中時,電子可以轉換成量子態,從而導致材料的電阻率發生振蕩。然而,這在絕緣體中卻不會發生,因為它們的電子移動得不太好。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觀察量子振蕩是金屬與絕緣體之間差異的標誌,或者至少這是一個世紀大部分時間裡的傳統思維。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意外地發現了絕緣體中的量子振蕩。該團隊使用的是二碲化鎢,它在整體上表現得像金屬,但當它被刨成像石墨烯那樣的二維形式時,就變成了絕緣體。當測量單層材料在磁場下的電阻率時,他們發現它開始振蕩。

目前的理論無法解釋這一現象,但研究者們提出了自己的假設。他們說,振蕩的可能不是電子本身。相反,強烈的相互作用可能會創造出新的量子粒子,這些量子粒子會表現出觀測到的效果。

由於絕緣體阻礙帶電粒子(如電子)自由移動,這些新粒子必須帶中性電荷。這些假設的中性費米子可以表現出觀測到的量子振蕩。研究小組說,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驗證中性費米子是否存在,或者是否有其他的解釋來解釋觀察到的奇怪現象。

相關焦點

  • 絕緣體發生量子振蕩現象,科學家:可能出現一種全新量子粒子
    有一個全新的量子世界,就隱藏在絕緣體中。最近科學家意外在絕緣體內發現了量子振蕩,這原本是屬於金屬的獨有現象,可能暗指其中有新的量子粒子存在。在金屬中,電子具高度移動性,電阻率(抗導電性)很弱,而約一個世紀前,研究人員觀察到當處於磁場與極低溫環境下,電子會從「經典」態轉變為量子狀態,從而引起金屬量子振蕩(quantum oscillation);相比之下,在絕緣體中電子無法移動,加上材料電阻率非常高,因此無論施加多少磁場強度,都不會發生量子振蕩。
  • 《自然》:絕緣體中發現量子震蕩,推測或許存在新粒子
    普林斯頓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他們在一種由鎢製成的絕緣體中觀察到了量子振蕩。這種現象通常在金屬而不是絕緣體中觀察出現。該發現為我們理解量子世界提供了新的見解,也暗示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的存在。
  • 《自然》:量子絕緣體為電子創造了多道高速公路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重要論文,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一種量子現象,即所謂的高陳氏數量子異常霍爾效應(high Chern number quantum anomalous Hall)。論文作者中絕大多數為中國學者。
  • 歐洲發現不屬於地球的詭異現象,科學家無法解釋
    歐洲發現奇怪現象,科學家無法解釋,平行宇宙是否存在?人類自身誕生以來。在地球上也生活了幾百萬年了。經過無數人的努力奮鬥。人類文明終於可以擺脫地球走向太空。特別是最近幾年,人類文明一直快速發展!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從未停止。
  • 「心靈感應」或許真的存在,和物理現象有關,人類科學無法解釋
    目前人類仍然無法解釋量子力學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可以說量子力學仍然是一個不完善的理論,就像是曾經的人類認為,太陽系就是宇宙的全部,日心說雖然比地心說先進,但是因為科技的限制,哥白尼無法想像宇宙真實的大小,就算今天相信每一個人面對可觀測宇宙900億光年的距離,都會感覺大腦發暈,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廣闊,人類遠比自己認為的渺小。
  • 「量子大氣理論」可能揭示物質的秘密
    鑽石也許能探測到物質的量子大氣層在過去的幾年裡,一些材料已經被證明是物理學家的遊樂場。這些材料不是由任何特殊物質構成的——只是普通粒子,如質子、中子和電子。但它們不僅僅是各部分的總和。這些材料擁有一系列顯著的性質和現象,甚至使物理學家發現了物質的新相——超越了我們最熟悉的固態、氣態和液態。
  • 量子糾纏新發現:令人毛骨悚然的神奇現象
    圖源:sciencenews量子糾纏是一種經常被誤解的現象。不了解它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又是老生常談了,明明用普通概率論就能輕易解釋。而對於了解的人來說,它是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神奇現象,以頗為神秘的方式解釋現實的本質。事實上,量子糾纏兼具以上兩種特點。如果拋開現實世界的運作原理不談,那麼量子糾纏可以用普通概率理論來解釋。雖然它可能會出現超距幽靈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但只有當無法從多維角度思考它時,它才會成立。
  • Nature: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它不僅可以用來構建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物態,也是量子霍爾效應在電子學器件中實際應用的關鍵。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零磁場下具有無耗散的手性導電邊緣態和精確的量子電阻,更有利於實現低能耗電子器件,在物質科學、精密測量和電子器件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由美國物理學家F。 D。 M。 Haldane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於1988年從理論上預言。
  • 早期量子理論:從黑體輻射到薛丁格方程,見證量子理論的發展
    量子物理是研究微觀粒子(線度為10^-10m)運動規律及微觀結構的一門學科,是近代和現代物理學的理論支柱。本文將介紹早期量子理論的相關知識。因為專業性複雜,不再列出具體公式。當加熱鐵塊時,我們先感覺到它發熱,當溫度超過300°時,就會發現它開始呈暗紅色,赤紅,橙紅,黃白,最後出現白光。光是一種電磁波,也就是說,任何物體在高溫下都會發出電磁波,通過實驗驗證,發現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射電磁波,科學家稱之為熱輻射。
  • 凝聚態物理學的進展,宏觀量子現象,以及超流性的發現及研究進展
    1939年唐特和門德耳松發現了它的逆效應,即液氧經極細的金剛砂粉流出時,容器內的溫度略有升高。在發現了液氦的這些奇異的現象後,超流性的理論研究也得到重大進展。這方面貢獻最大的是蘇聯物理學家朗道。朗道從1937年起就和卡皮查一道研究超導和超流。他把量子理論應用於液氧的超流現象,於1941年提出二流體模型。
  • 海市蜃樓不只是光學現象,科學家找到新的解釋,或涉及平行宇宙!
    海市蜃樓不只是光學現象,科學家找到新的解釋,或涉及平行宇宙!地球有了46億年的悠久歷史,於所有生物而言,它更像是生命的保護罩。在它的庇護下,才形成複雜的智慧生命,所有生物都是由單細胞朝著多細胞的方向發展。
  • Nature重磅: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由美國物理學家F. D. M. Haldane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於1988年從理論上預言。2013年Cui-Zu Chang 等在鉻(Cr)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從實驗上觀測到了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Science340,167-170 (2013) )。
  • 筑波大學發現新理論,完美解釋超導電流為何沒有電阻也會消失
    肖楊日本留學日本筑波大學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的小泉裕康副教授成功地在理論上闡明了用目前廣泛應用的超導標準理論無法解釋的一個現象,即當超導體在磁場中由超導狀態相變為普通的金屬狀態時,超導電流不會產生焦耳熱此次研究提出的新理論表明,應該認為「超導電流是通過貝裡連接形成的集體模式所產生的迴路電流集合」。另外他還發現,拉什巴型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可能對貝裡連接的產生非常重要。目前的超導標準理論經常被指出在解釋超導電流方面存在問題。此次的成果為應該如何變更基礎理論以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指南。隨著標準理論改變,還有望明確長期以來一直不清楚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的機制。
  • 物理所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中獲進展
    近十幾年來,拓撲絕緣體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於Z2拓撲絕緣體,其拓撲性質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如果將Z2拓撲絕緣體的時間反演對稱性破壞,會形成一類新的拓撲態,即磁性拓撲絕緣體。磁性拓撲絕緣體可以表現出一系列新奇的物理性質,例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軸子絕緣體等。
  • 我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金屬液...
    (資料圖片)在生活中,很多人會成為兩個明星的「CP(配對)粉」。但你知道嗎——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液態金屬的液滴居然也能鎖定「CP」,在軌追逐。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導致的液滴協同運動行為,對於探索認識原子層級的電子自旋行為乃至宇宙尺度的行星運動問題均有啟示。
  • 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工具
    曾經有一種說法,量子力學已成為科學的根基。在近半個世紀裡,我們一直在找一個方法來解釋一些在經典力學中無法得到解釋的現象,這正是量子力學對我影響最大的地方。量子力學的系統發現所提供的有助於在不同領域探索未知,發展新技術,創造新利益的關鍵特性在某種程度上和在物理學發展的過程中發現的機械能的原理是一樣的。我非常喜歡這一點。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 神秘的宇宙存在4種神奇的現象,每一個都讓科學家感到驚詫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我們看到的時空平坦穩定,可如果我們將宇宙放大很多倍,你就會發現,整個宇宙空間一點也不坦平靜,反而是到處都存在扭曲現象。只不過正常的時空扭曲由於幅度較小,我們無法真正感受到,雖然我們的肉眼無法看到平靜宇宙下的時空扭曲現象,但是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已經證實了它的確是普遍存在的。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相比之下,建構子理論更為整體,試圖解釋這顆彗星在原則上可能會有哪些軌跡。例如,彗星速度超過光速的軌跡是不可能的,但是速度低於光速的軌跡是可能的,只要它們也符合相對論定律。今天主流的物理學理論可以解釋像兩個黑洞碰撞這樣劇烈的現象,但很難解釋一棵樹如何存在,以及為什麼存在。建構子理論關注的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因此可以解釋那些本質上不可預測的領域——比如演化——的規則,即任何需要解釋的模式。
  • 用物理描繪美麗新世界,薛其坤等三位中外科學家分享「復旦-中植...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麥可 · 貝裡教授,因其在基礎量子力學中引入幾何相位而聞名。他指出了量子態在絕熱循環過程中所產生的相因子,這一相位與由量子系統哈 密頓量控制的動力學演化所產生的的動力學相位不同,它是由幾何原 因產生。這一相位的發現是量子力學的基礎性重大突破,現在通常稱 之為貝裡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