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5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獨立自主的國內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的主體,這要求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作為我國消費金融「主力軍」的銀行信用卡業務也因此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網財經力邀業內專家學者特別推出「推動信用卡業務可持續發展 助力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欄目,探討新發展格局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前景及動能。
作者: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陳文
受全球經濟下行以及新冠疫情雙重影響,發展經濟內循環已得到廣泛重視。消費金融作為拉動內需、促進內循環的有效工具,擁有了全新的戰略定位和時代意義。與之緊密相關的,是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做好金融服務脫虛向實,不斷下沉,向廣大的基層市場提供更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務。
一、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金融服務的門檻不斷下調,覆蓋面加以擴大,便利性不斷提升,開始從高高在上逐步走進千家萬戶,普惠金融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但仍然存在普惠金融覆蓋不足和普惠金融業務風險收益失衡等問題。
(一)普惠金融市場供給不足
基於廣泛的地域和龐大的人口,以及不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我國社會存在龐大的普惠金融市場需求。佔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對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巨大,從業者普遍具有旺盛的信貸需求,從業人員屬於普惠金融的重點發展對象。然而銀行出於風險控制考慮,限於現有技術應用能力,對普惠金融領域的客戶深挖不足。作為銀行最貼近普惠金融服務的信用卡業務,也不能滿足普惠金融市場的需求。
(二)普惠金融服務風險收益失衡
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尚缺乏針對普惠金融客戶的有效風險策略,大規模推廣普惠金融業務存在障礙。而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其他普惠金融實體,受經濟周期和疫情影響,承擔著較高的市場風險,通常情況下難以通過銀行風險政策審核。由於收益不能覆蓋成本和風險,普惠金融難以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二、我國信用卡產業科技賦能發展現狀
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全面提升了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能力和意願。信用卡產業通過科技和數據驅動業務模式創新,整合發卡、收單、特惠、用卡生態環境建設各環節,降低業務成本的同時,大幅度提升對客戶風險和需求的洞察力。
(一)移動網際網路助力信用卡獲客創新
近年來,信用卡產業得益於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創新速度大幅度提升,線上、線下場景化獲客有效替代了傳統的擺攤設點方式,使獲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銀行信用卡通過布局商業網絡,打造場景金融生態圈,將金融服務全面嵌入到消費環節,利用金融服務整合商業服務,助力商戶建立與客戶的長期關係。信用卡業務以金融服務促商戶交易,將海量商戶資源構建成發卡、收單、特惠、用卡的生態環境。
(二)大數據分析提升信用卡風控能力
由於具有天生的零售基因,信用卡產業在大數據應用方面走在銀行各項業務前列。信用卡產業不斷加強對存量客戶的精耕細作和深度經營,圍繞客戶生命周期全面提供服務;同時在風險管理領域依託大數據分析建模,實施「貸前-貸中-貸後」全面風險管理,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三)金融科技綜合運用創新信用卡服務能力
信用卡產業正在加大金融科技手段的綜合運用,藉助科技手段,提升客戶服務能力。各發卡行依託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提供豐富的功能和消費場景,既包括線上申請辦卡、支付、分期、查詢、還款、轉帳、調整額度等基本功能,也包括購物、積分查詢兌換、手機充值、購買保險、ETC等一系列生活服務功能,在場景方面,涵蓋了線上線下「吃喝遊購娛」各個領域。
三、科技賦能信用卡服務普惠金融的發展趨勢
做好信用卡的普惠金融服務,不但有利於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內循環,對於平衡區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也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消費金融正規軍的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如能依託科技力量,做好普惠金融客群服務,則可有效填補市場空白,避免前期網際網路金融和P2P野蠻發展過程中引發的風險事件,避免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響,使消費金融市場在健康有序的道路上快速發展。
(一)豐富普惠金融客戶數據,提高信用卡風險防控能力
由於歷史原因,普惠金融客群數據基礎不足,針對相關客群的分析模型有限。因此,做好普惠金融服務的前提是夯實普惠金融客戶數據基礎,豐富數據模型,加強模型學習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對普惠金融客戶的風險識別能力。使銀行能夠通過客群分層經營,實現科學定價,獲得風險收益的均衡,實現普惠金融長期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發展在線服務,擴大普惠金融覆蓋範圍
普惠金融難以實現盈利主要問題在於客群下沉嚴重,單純依靠傳統手段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信用卡行業應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契機,加快線上渠道的建設和業務應用,通過利用網絡服務手段,降低獲客和服務成本,提高信用卡業務的覆蓋面和普惠金融服務的可得性。
(三)借力金融科技,創新產品服務體系
信用卡產業應深入學習充分了解小微企業主、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客群的真實需求,靈活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信息技術和金融科技工具,圍繞著普惠金融需求最為旺盛的商圈、商戶場景做好真實交易場景中的客戶需求和市場特點,推出普惠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幫助廣大從事正當生產交易的有金融需求的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低收入人群獲得便捷有效的普惠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