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科技賦能信用卡服務更廣闊普惠金融客戶

2020-12-23 中國網財經

編者按:今年5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獨立自主的國內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的主體,這要求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作為我國消費金融「主力軍」的銀行信用卡業務也因此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網財經力邀業內專家學者特別推出「推動信用卡業務可持續發展 助力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欄目,探討新發展格局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前景及動能。

作者: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陳文

受全球經濟下行以及新冠疫情雙重影響,發展經濟內循環已得到廣泛重視。消費金融作為拉動內需、促進內循環的有效工具,擁有了全新的戰略定位和時代意義。與之緊密相關的,是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做好金融服務脫虛向實,不斷下沉,向廣大的基層市場提供更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務。

一、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金融服務的門檻不斷下調,覆蓋面加以擴大,便利性不斷提升,開始從高高在上逐步走進千家萬戶,普惠金融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但仍然存在普惠金融覆蓋不足和普惠金融業務風險收益失衡等問題。

(一)普惠金融市場供給不足

基於廣泛的地域和龐大的人口,以及不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我國社會存在龐大的普惠金融市場需求。佔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對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巨大,從業者普遍具有旺盛的信貸需求,從業人員屬於普惠金融的重點發展對象。然而銀行出於風險控制考慮,限於現有技術應用能力,對普惠金融領域的客戶深挖不足。作為銀行最貼近普惠金融服務的信用卡業務,也不能滿足普惠金融市場的需求。

(二)普惠金融服務風險收益失衡

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尚缺乏針對普惠金融客戶的有效風險策略,大規模推廣普惠金融業務存在障礙。而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其他普惠金融實體,受經濟周期和疫情影響,承擔著較高的市場風險,通常情況下難以通過銀行風險政策審核。由於收益不能覆蓋成本和風險,普惠金融難以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二、我國信用卡產業科技賦能發展現狀

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全面提升了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能力和意願。信用卡產業通過科技和數據驅動業務模式創新,整合發卡、收單、特惠、用卡生態環境建設各環節,降低業務成本的同時,大幅度提升對客戶風險和需求的洞察力。

(一)移動網際網路助力信用卡獲客創新

近年來,信用卡產業得益於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創新速度大幅度提升,線上、線下場景化獲客有效替代了傳統的擺攤設點方式,使獲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銀行信用卡通過布局商業網絡,打造場景金融生態圈,將金融服務全面嵌入到消費環節,利用金融服務整合商業服務,助力商戶建立與客戶的長期關係。信用卡業務以金融服務促商戶交易,將海量商戶資源構建成發卡、收單、特惠、用卡的生態環境。

(二)大數據分析提升信用卡風控能力

由於具有天生的零售基因,信用卡產業在大數據應用方面走在銀行各項業務前列。信用卡產業不斷加強對存量客戶的精耕細作和深度經營,圍繞客戶生命周期全面提供服務;同時在風險管理領域依託大數據分析建模,實施「貸前-貸中-貸後」全面風險管理,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三)金融科技綜合運用創新信用卡服務能力

信用卡產業正在加大金融科技手段的綜合運用,藉助科技手段,提升客戶服務能力。各發卡行依託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提供豐富的功能和消費場景,既包括線上申請辦卡、支付、分期、查詢、還款、轉帳、調整額度等基本功能,也包括購物、積分查詢兌換、手機充值、購買保險、ETC等一系列生活服務功能,在場景方面,涵蓋了線上線下「吃喝遊購娛」各個領域。

三、科技賦能信用卡服務普惠金融的發展趨勢

做好信用卡的普惠金融服務,不但有利於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內循環,對於平衡區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也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消費金融正規軍的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如能依託科技力量,做好普惠金融客群服務,則可有效填補市場空白,避免前期網際網路金融和P2P野蠻發展過程中引發的風險事件,避免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響,使消費金融市場在健康有序的道路上快速發展。

(一)豐富普惠金融客戶數據,提高信用卡風險防控能力

由於歷史原因,普惠金融客群數據基礎不足,針對相關客群的分析模型有限。因此,做好普惠金融服務的前提是夯實普惠金融客戶數據基礎,豐富數據模型,加強模型學習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對普惠金融客戶的風險識別能力。使銀行能夠通過客群分層經營,實現科學定價,獲得風險收益的均衡,實現普惠金融長期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發展在線服務,擴大普惠金融覆蓋範圍

普惠金融難以實現盈利主要問題在於客群下沉嚴重,單純依靠傳統手段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信用卡行業應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契機,加快線上渠道的建設和業務應用,通過利用網絡服務手段,降低獲客和服務成本,提高信用卡業務的覆蓋面和普惠金融服務的可得性。

(三)借力金融科技,創新產品服務體系

信用卡產業應深入學習充分了解小微企業主、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客群的真實需求,靈活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信息技術和金融科技工具,圍繞著普惠金融需求最為旺盛的商圈、商戶場景做好真實交易場景中的客戶需求和市場特點,推出普惠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幫助廣大從事正當生產交易的有金融需求的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低收入人群獲得便捷有效的普惠金融產品。

相關焦點

  • 陳文:科技賦能下消金公司的三大展望
    發展普惠金融,需要平衡被服務主體的成本可負擔以及服務主體的商業可持續兩者之間的矛盾。傳統的線下消費金融公司,一方面是借款人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放貸機構盈利微薄甚至大量虧損,部分機構既沒有解決成本可負擔,也沒有實現商業可持續。在2016年杭州G20峰會首次被提出的數字普惠金融被認為是解決普惠金融現實難題的重要手段。
  • 如何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 業界展望金融科技賦能行業前景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金融科技圓桌對話環節,廈門國際銀行信息副總裁張宏,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德華安顧人壽總經理助理、首席信息官肖萍,馬上消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王洪斌、融和科技副總裁李千裡進行了圓桌對話,各位嘉賓結合行業分享了金融科技領域賦能行業最新動向。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飛速發展,為中國金融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場景。
  • 數據科技驅動金融普惠!順德農行為客戶提供更多便捷服務
    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多樣化金融需求不斷浮現,這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加快數位化轉型,為客戶提供更多新服務與新選擇。今日,記者從順德農行獲悉,該行通過上線「續捷e貸」產品,實現線上產品無還本續貸,有效穩定企業現金流,減輕小微企業資金壓力。
  • 金融科技賦能灣區普惠金融 交通銀行創新實踐打通普惠最後一公裡
    交通銀行深化金融科技實踐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率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之際,普惠金融便被市場視作金融機構大有可為的領域之一。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廣東,小微企業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主體,50%以上的生產總值和稅收,是經濟發展及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基石。
  • 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發展推動效用的實證分析
    摘要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對普惠金融賦能作用日益增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城鎮收入差距作為普惠效用指標,基於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對於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對2008年至2018年我國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於推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進而城鄉收入差距越小。
  • 百位金融科技專家齊聚南京 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
    金融機構發展金融科技,要立足解決金融的痛點、難點,要與產業深度融合,要注重社會效益,承擔起社會責任,實現更多讓利於社會,讓中小企業從中獲益。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江蘇蘇寧銀行首席科學家郭毅可視頻演講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江蘇蘇寧銀行首席科學家郭毅可發表題為《鑄就人工智慧重器 賦能金融產業升級》的視頻演講。
  • 科技賦能,信用卡業務進入「精耕細作」時代「星特寫」
    2科技賦能信用卡業務受宏觀經濟和金融監管趨嚴的影響,銀行業利潤增幅趨緩、息差收窄,向零售業務轉型,打造輕型銀行和價值銀行,成為眾多銀行的戰略選擇,「得零售者得天下」成為業界共識。作為金融科技應用最早的金融業態之一,信用卡行業在客戶、帳戶、支付的相關金融科技應用管理上有一套相對健全的機制,但與新興網際網路企業相比,信用卡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管理理念均存在明顯的差距,信用卡業務轉型迫在眉睫。
  • 精準投放普惠金融服務 招聯金融助力奮鬥者群體
    近期,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合作區管理局主辦、以「金融科技塑造韌性世界」為主題的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成功舉辦。
  • 雲南中行:科技賦能點亮智慧生活
    日前,雲南中行從眾多金融機構中脫穎而出,成為雲南省首家參與研發區塊鏈+住房專項維修資金管理系統的商業銀行。該系統的上線,向廣大群眾展示了近年來雲南中行科技賦能智慧生活的又一成果。  開具首張專項維修資金電子票據發力「區塊鏈+民生」應用  自2019年開始,為改善業主辦理維修資金業務「辦一件事,跑多次腿」的局面,雲南中行通過科技賦能金融服務,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區塊鏈+維修資金電子票據信息化建設,助力全國首張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電子票據成功開具。
  • 平安普惠獲「年度普惠金融領航企業」革新服務模式為小微四維賦能
    為助力普惠金融實現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平安普惠充分認識到金融機構應該肩負起賦能者的角色:不但保證線上交易信息公平透明、便利高效,更關注當前小微企業成長性和經營可持續性難題,用綜合性服務來提高小微人群的金融素養、經營能力,進而根本性改善小微融資難問題。
  • 陳穎:金融科技是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核心力量
    中小企業是培育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源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商業銀行特別是恆豐銀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來說,發展普惠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既是大局和責任,也是市場和機遇,特別是金融科技大發展的背景下,普惠金融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空間,下面講三點想法:第一,普惠金融成效顯著,正向高質量可持續邁進。
  • 農業銀行信用卡中心榮獲2019「中國優金融獎」年度信用卡中心大獎
    在這項備受矚目的金融業年度評選中,來自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託、期貨、投資、財管、金融科技的21家金融機構與企業,憑藉年度市場表現與行業影響力,獲得16項年度大獎。其中,農業銀行信用卡中心憑藉「政策響應、行業領先、實體支持、創新賦能」等方面的綜合卓越表現,實至名歸榮獲「年度信用卡中心」大獎。
  • WeLab旗下匯立銀行正式開業,科技賦能虛擬銀行拓展金融服務邊界
    2020年7月 30 日,WeLab Bank(匯立銀行)正式開業,將為香港750萬人提供純線上、7*24數字銀行服務。據悉,WeLab Bank在今年4月進入香港金融管理局轄下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開始試營業。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網際網路保險發展穩中向好,數位化變革「長驅直入」,新技術持續全鏈式賦能。供應鏈金融區塊鏈市場規模迅速增長,跨境支付競爭更加激烈。數字普惠金融生態系統形成《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正在形成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中心,以網際網路企業為支撐,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金融科技企業賦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
  •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績背後 科技賦能銀行敏捷組織轉型
    中信銀行積極推動信用卡資產證券化業務,報告期內,累計發行信用卡分期債權資產證券化產品30.52億元;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處置信用卡不良資產本金規模25.45 億元,有效加快了資產流轉。另外,中信銀行信用卡的手機客戶端動卡空間APP月活客戶突破1000萬。
  • 擁抱監管以科技助力金融機構精準服務,百融雲創讓"金融普惠民眾"
    「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系統正在形成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中心,以網際網路企業為支撐,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金融科技企業賦能,基礎設施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
  • 廣發證券推出業內首位AI主播小田 金融科技賦能客戶服務
    據悉,AI主播小田是以廣發證券的員工為原型,結合錄製該員工的多條音頻和視頻記錄,通過語音識別、語義理解、人臉關鍵點檢測、人臉特徵提取、情感遷移等多項前沿科技,結合語音、圖像等多模態信息進行聯合建模訓練上線。這也是整個證券行業的首位以員工形象為原型合成的虛擬主播。
  • VANKRI平臺安全:金融科技普惠未來
    本年5月,安全普惠在鄭州率先落地了典當借款的全流程線上處理。從這個事例中,咱們能夠看到技能的前進怎麼改動金融場景與普通人之間的間隔,普惠金融又是怎麼在科技賦能下完結新一輪的價值飛躍。  讓一家小微企業的創業者,不用為了借款而在城市間奔馳繁忙,而是專心將目光投注到創造與未來上——這是另一種意義上,誇姣的人間焰火味。
  • 陳海寧:數字科技引領 創新金融服務
    運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實踐「面向全用戶、貫穿全時域、提供全服務、實現全智聯」的願景,以用戶體驗為驅動、以賦能增信為基礎、以價值共創為目標,打造開放的BaaS「銀行即服務」。全景銀行的「四全」建設目標,對我們科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科技的作用已從「後場支撐」轉變為「前場引領」,從「模仿跟隨」切換成「創新研發」,從「服務銀行自身」擴展到「服務生態用戶」。
  • 泰隆銀行湖州分行:科技賦能 探索金融服務改革
    泰隆銀行湖州分行:科技賦能 探索金融服務改革 2020-12-20來源:浙江在線通訊員 徐佳   泰隆銀行湖州分行立足小微金融的服務特點,充分利用科技平臺,通過線上化形式,利用科技賦能探索金融服務改革,為小微企業提供更便利、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在浙江銀保監局和湖州銀保監分局的具體指引下,泰隆銀行湖州分行積極推廣PAD金融移動服務平臺和信貸中臺集中作業。PAD是一個沒有現金的「移動網點」,可完成90%以上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常規性綜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