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這本2011年的舊雜誌,蒙奇笑了。他看到了一篇巔峰內格雷多的報導。從阿爾梅裡亞籤下這名出自皇馬青訓的強力得分手,是蒙奇的得意之作。10年前,他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神奇經理」了。在蒙奇的勤勉操持下,塞維亞成了「歐聯杯之王」。然而大家似乎還是搞不明白,體育經理究竟是做什麼的?
FW(《足球周刊》):在一般球迷看來,西甲俱樂部的球員買賣由經理獨攬大權,是這麼回事嗎?
M (蒙奇):我不太清楚別的俱樂部是什麼狀況。反正從我21年體育經理生涯的角度看——其中19年在塞維亞,2年在羅馬——俱樂部該買哪名球員,該賣掉誰,肯定要和教練進行協商,但決定權在體育經理團隊手中。
FW:有沒有別的不為人知的事務,實際上是您來負責?
M:只要是和體育相關的,都是我的責任。我有這方面的行使權。有董事會的信任,有主席的信任,我可以放手去做。當然我需要團隊的協助,共同商議,但決定最終還是 要本人拍板。
FW:聽起來責任重大。
M:比大家想像中的大得多。但這既然是我的工作,再大的責任也不會感到有負擔。
FW:轉會窗開啟之後,您每天要接打多少電話?
M:關窗前那幾天跟瘋了一樣。一天下來,電話、WhatsApp等等沒有150通也差不多。可能媒體在轉會窗口開放時更關注體育經理們的工作,其實我們全年都很忙的,要在一線隊和全球各地之間來回跑。
作為體育經理,蒙奇每天最典型的工作狀態就是不停接聽電話,與各路人士溝通,在忙碌的轉會收官階段,他每天會有150通電話。
FW:中國球迷圈管您叫「神奇經理」。為什麼蒙奇這麼特別?
M:蒙奇其人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地方。非是帶著極大熱情投入事業,始終保持著工作的連續性,做好和主教練的溝通工作,傾聽會員們的意見。並不存在所謂的「蒙奇成功秘訣」。想要好的結果,就得充分準備,充滿信心。
FW:本賽季您回到了自己的家塞維亞。怎麼評價離家在羅馬工作那段經歷?
M:從羅馬歸來,我自覺更全面、更成熟了。在羅馬第一年,我們取得了近20年的最好成績,而後一年遇到一些困難,也取得一些成績。回憶起那段工作經歷,讓人感覺高興和滿足。首先羅馬是一家偉大的俱樂部,而我從中學到了東西。
FW:過去20年在歐洲足壇,塞維亞無疑是成功典範。那其他俱樂部是否可以學習複製「塞維亞模式」?
M:可能有些方面做到移植和複製,但是照搬整套體系很難。事實上大多數東西是沒法搬家的:城市、環境、交流氛圍、球迷。一家俱樂部就是一個世界。不同的俱樂部或許能分享某一種理念,但複製一個成功過的架構是做不到的。
FW:在轉會市場上,球員經紀人究竟是俱樂部經理的朋友還是敵人?
M:在利益這個前提下,什麼樣的經紀人都談不上朋友或對手。有利益衝突或糾紛時,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對立關係。經紀人積極參與到足球世界的運轉中,對於俱樂部經理們來說,如何篩選經紀人提供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FW:那麼多的球員,那麼多的經紀人,該如何篩選甄別他們提供的信息?
M:海量的工作。只有通過大量工作才能避免犯錯誤。所有經紀人打電話過來都會說:「我這有一個非常非常棒的球員。要不要試試看?」如果沒有系統性的信息管理,就只能被人牽著走。要做出有主見且明智的決定,就必須自己去了解每個球員的必要信息。該如何實現這一點?海量的工作。
FW:經理會不會在談判中和經紀人翻臉?
M:大體上大家都會本著買賣不成仁義在的原則辦事。你向我推薦一個球員,而我沒看上或是不需要,大家都會理解,不會為此生氣。
FW:為什麼經理會經常遇到買錯人之類的問題。
M 引進一個球員其實沒那麼容易。你首先得參考和設想球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水準。而個體的現有水準評估,也要結合他在團隊中的表現來看。球員從一個環境跳到另一個環境,可能因為不適應、不習慣、不高興而影響狀態,踢不出水準。每一宗轉會操作都是一大盤棋,下出什麼樣的結果都正常。絕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FW:蒙奇似乎總有辦法將「不好用」或者「教練不喜歡」的球員以非常合理的價格出售。怎麼做到的?
M:球隊肯定要給新球員一個適應期。有些球員短時間內完成不了融入,就要想辦法找出問題所在。我本人是很有耐心的,情願給每個人多一些時間來調整。不過一旦發現市場上剛好有這樣一個機會,那就沒必要再勉強,比如像達布爾或「小豌豆」那樣的狀況。我們很希望團隊通過克服困難獲得進步,但俱樂部也相當依靠轉會營收來發展壯大,在賺錢這方面機不可失。
從球員時代司職門將,到成為體育經理乃至「神奇經理」,蒙奇將足球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獻給了塞維亞。
FW:關鍵是否在於找到一個心甘情願接盤的買家?
M:關鍵在於你手裡得有選擇。選擇越多,球員越容易出手,回報越可觀。如果只有一家報價,那可有點麻煩了。交易成功與否還相當仰賴球員的資質和口碑。如果球員在過往俱樂部表現非常搶眼,那談起來容易得多了。
FW:能說說您最慘痛的那幾次引援失敗嗎?
M:我失誤的時候可多了,可不止幾次。畢竟20年時間經手那麼多轉會操作,組建過那麼多次球隊,或大或小避免不了錯誤。讓我說出一個名字多少有點勉為其難。只能說,有那麼一位,其實人很努力,但大家就是對他不滿意,其實責任在我。
FW:有沒有賣掉以後感到後悔的球員。比如因莫比萊?
M:因莫比萊、阿斯帕斯……都是好球員,之前之後都在賽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但在某個時間點,對於環境的適應和融入不是太……(嘆氣)而且最終原因還是球員主動要求離開。(聳肩)
FW:為什麼有的球員在之前或之後都很棒,偏偏在這裡打不出水準?
M:因為球員也是人啊。我經常說,球員不會忘了該怎麼踢球。但他們終究是普通人。信心、心態、環境、外部支持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發揮。不光塞維亞的引援,在塞維亞獲得成功的球員可能出去就踢不好了。原因很簡單,在這邊覺得順,換個地方就不順。
FW:球員踢不好也有可能是教練的問題。
M:有可能是教練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球員本人甚至是整個俱樂部有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因素是佔主導地位的。球員狀態好不好,水平高不高,都有可能在一支球隊踢不好。
FW:過往經歷中,沒能籤下哪個球員讓您覺得最遺憾?
M:就我的經理生涯而言,最遺憾的一次擦肩而過大概就是範佩西。大概是2004年,範佩西距離塞維亞已經非常非常近了,但最終選擇了阿森納。他大概就是我最想得到卻最終沒能牽手的球員。
FW:炒教練不一定解決問題,但是個解決問題的手段。是這樣嗎?
M:我本人不相信靠炒教練來解決問題這套理論。我對待球員、教練和既定規劃還是很有耐心的。實際上經我手只解僱過4個教練。從數學分析來看,換了教練就解決問題的概率也不是很高。但就像你說的,有時候炒教練也算是一種解決方案,只是為了換而已。
FW:上賽季身為體育經理的卡帕羅斯炒了教練,自己執教了……
M:那種狀況確實不是很常見。但考慮到華金(卡帕羅斯)的性格……他可是個非常好強好勝的人。
FW:有沒有想過自己也試試當教練?
M:我從來沒想過,未來也沒這個打算。而且我也沒資格。我沒教練證。再說性格也不合適。我這人更感情用事,有時候太衝動,當教練需要個性更沉穩冷靜一些。
FW:您怎麼看英超傳統上教練管引援的模式?
M:讓教練身兼經理職務這種模式我不是太喜歡。我覺得像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這種教練管訓練比賽、經理管買人的形式更平衡,也更有效率。讓教練帶完訓練就去考察球員、去談判,再去打比賽,自己就亂了。
FW:可教練和經理雙軌制的話,可能會發生矛盾。
M:矛盾說不上,爭論是難免的。其實有爭論是好事。大家在一起合作就必須交換意見,分享見識才能達成目標。
FW:說是雙軌並行,在塞維亞,您被賦予的權力會不會大過教練?
M:其實還是主席說了算嘛。而且俱樂部運營是以經濟做底,用錢說話的。部門職能上其實沒有誰大過誰的問題。經理部門管經營,技術團隊管技術,各司其職。
1月27日,塞維亞俱樂部舉行了建隊130周年慶典,隊史上的重要獎盃一一陳列在會場上,這其中的大多數,都蘊含著蒙奇的汗水。
FW:不少俱樂部砸錢買新秀、買天才球員。您覺得值得嗎?
M:取決於俱樂部的建隊模式和思路。買新秀是一類建隊思路,當然兼有積極和消極因素。我覺得認準了這麼做的俱樂部一定是有長遠打算。
FW:卡裡索加盟武漢卓爾,這樁交易有沒有故事?
M:也不算一樁特別的交易。卡裡索想去中國開始一段新冒險,對俱樂部直接講明了。對方很慷慨,談判時間也充裕,就這麼定了。丹尼爾(卡裡索)是個好球員,兼備偉大的人格。
FW:您怎麼評價《足球經理》遊戲?
M 只能說不太一樣。不管是足球遊戲還是足球經理遊戲。每一代都在改進,製作者力求接近真實,但距離真正的足球世界還很遠。說到底,遊戲玩家還是不完全了解我們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樣。
FW:那您玩過《足球經理》遊戲嗎?
M (笑)沒玩過。我每天連真的足球經紀事務都忙不過來呢。
採訪:武一帆
本文原載自第785期《足球周刊》
發行日期:2020.3.26
部分內容有刪改
圖片源自網絡
受疫情影響,部分城市購買實體雜誌不便,讀者們通過點擊「閱讀原文」,通過足球周刊微店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