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4月20日晚,江蘇淮安陳先生與朋友正在燒烤店裡喝酒,陳先生卻突然趴在了桌上,覺得胸悶頭痛,心跳加快,還有些喘不上氣來,朋友見狀趕緊將他送往醫院。
醫生給陳先生查了心電圖,告知陳先生是急性心肌梗死。
當醫生在跟陳先生家屬溝通診斷以及治療方案的時候,陳先生有點猶豫,覺得自己還年輕,心梗不會與自己那麼快就搭上邊。
陳先生也學過醫,便拿起手機查詢"心梗患者的發病特徵"等方式來對比自己發病的症狀,從而驗證自己是否真的是"心肌梗死"。
距離發生心梗已經過去了1個半小時,陳先生的心臟抽血檢查結果顯示:心肌已經出現嚴重損傷甚至壞死時,陳先生這才趕緊籤字,同意手術。
幸運的是,通過急診介入手術,陳先生也脫離了生命危險。
據醫生稱:患者突發心肌梗死,一是本身比較胖,體重達220斤,二是平時喜歡抽菸、喝酒,熬夜,養成了不好的生活習慣。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
因發病急驟、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常並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病症,嚴重危及生命安全。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地區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在農村已經超過了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成為猝死的首要原因,很多人聞"心梗"色變。
在中國,心梗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保守估計每年新發50萬例。
你可能覺得和自己沒關係,是老年人的疾病,那你就錯了,心梗越來越喜歡找小鮮肉啦!
心肌梗死突發,有哪些信號出現?
心梗是在缺血缺氧的情況下發生的,冠狀動脈那邊一堵上,心肌這邊就缺血了,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胸口疼痛。
心肌缺血後產生的疼痛感覺會刺激神經中樞,所以才會有牙疼、咽喉痛、胳膊疼等。
也就是說,在心梗發作時,病人的主流感受是胸口痛,但牙疼、咽喉痛、胳膊疼等情況也是不能被忽視的。
除了痛,如果出現了以前從未出現過胸悶、乏力、心慌症狀,或在活動時出現心慌、氣短等現象或症狀加重的情況,也需要理解就醫。
心梗是怎麼來的?
得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等疾病,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有以上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積極治療,以防引發心梗!
過度勞累,也是誘發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劇烈體力負荷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另外,遺傳、肥胖、抽菸、久坐不動等因素也容易引發心梗,所以要早睡早起,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並遵循有氧運動的四原則:循序漸進、因人而異、全面發展、持之以恆。
出現急性心梗的前兆時,要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急性心梗一旦發生,心臟的血液供應就會突然停止,這時就得及時通過放支架或者溶栓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新獲得血液供應。
開通血管的理想時間是發病後120分鐘內,每拖延一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死去。
所以,不能因一時疏忽和猶豫等原因錯過了治療心梗的最佳時機。
關注深讀視頻,了解更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