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7月11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通訊員邵瀅)「今年的訂單已經排到10月份了,生產根本來不及……」、「跟去年比,我們的訂單翻了一倍……」、「剛剛還有客戶給我打電話,要求先打現金過來,讓我儘快給他們發貨……」這段時間,寧波慈谿市勝山鎮的自行車配件企業不約而同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火爆」:訂單翻倍、現金等貨,甚至有客戶主動提出幫企業買設備擴產能,這一輪因為疫情而帶來的自行車行業火爆景象,讓配件生產企業既驚喜又忐忑。
「今年的訂單是井噴式的,增長率大概在200%左右。」盛夏時節,寧波博力車業的車間同樣熱火朝天。這是一家專門生產自行車剎車件的企業。就在今年2月份,公司總經理胡立君還在為復工復產發愁。然而,從3月份開始,訂單突然多了起來,到了5月份,訂單漲幅高達100%。火爆的景象還在持續,近期國內整車生產企業、歐洲、南美客商的訂單越來越多,訂單已經排到了10月份。
和博力車業一樣,附近的另一家自行車配件生產企業——寧波捷雅車業迎來了工廠成立20年來生意最好的一年。這是一家專門生產自行車變速器和定位飛輪的企業。從4月底開始,來自國內外的訂單一天比一天多,如今已經排到了10月份,以至於企業有些措手不及。「我們現在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工人缺口很大。」
4月底開始,該公司從日產700萬到800萬套產品增加到了900萬-1000萬,從產能上看,擴大了20%-25%。然而,相比翻一倍的訂單來說,這樣的產能顯然遠遠不夠。捷雅車業總經理羅華飛告訴記者:產能跟不上的主要原因在於招工不好招。今年以來,該公司已經比往年增加了30多名工人,但眼下工人缺口依然還在25人左右。「沒辦法,我們的工人只能加班加點,每天早上5:30上班,晚上9點才下班,周末無休。」
「這種火爆的場景,只有2017年共享單車瘋狂擴張的時候才有過。」胡立君和羅華飛紛紛回憶起了那個似曾相識的場景。
寧波慈谿市勝山鎮是我國三大自行車零配件生產基地之一,擁有大大小小150多家自行車配件生產企業。自行車行業一直被視為是「夕陽產業」,很多企業一直靠著微利生存。誰也沒有想到的是,2016年到2017年之間那場瘋狂的共享單車大戰,竟然讓勝山鎮的自行車零配件企業結結實實坐了一回過山車。
「太瘋狂了。一開始我們一天生產2000臺,後來過了一星期,訂單增加到20000臺一天,後來又增加到40000臺一天。」胡立君回憶說,共享單車最瘋狂的時候,他曾經在3個月內創造了1個億的產值。不過,泡沫很快粉碎。瘋狂的場景僅維繫了3個月,就戛然而止。「有很多企業買了設備,結果設備還在路上,共享單車已經不行了。」
對於這次自行車的火爆景象持續時長,勝山鎮自行車行業協會會長徐明強認為,「我覺得今年、明年都會好。」因為訂單太火,這段時間不停有客戶打電話來表示要打現金過來,甚至還有天津、廣東的客戶主動跑上門來等貨。
對於這一輪自行車火爆的景象,徐明強做了客觀冷靜的分析。首先,這一輪疫情讓歐美等國家的公共運輸陷入了停滯,政府鼓勵騎車出行,尤其是英國、歐盟國家,還對騎車上班的每人每月補貼500歐元,這是催生自行車強大市場需求的根本原因。「疫情還會持續,出行習慣的改變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最起碼明年還是好的。」
不過,市場越是火爆的時候,越需要冷靜。「太忙了不見得是好事。」捷雅車業總經理羅華飛考慮的是行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市場行情好了,必定會有很多小企業跟風進入,他擔心的是產品同質化的背景下,自行車配件企業又會陷入一場低價惡性競爭。
寧波博力車業則選擇了「飢餓營銷」的應對策略。他們砍掉了外銷的訂單,只做國內大客戶。「我們把外銷切掉以後老外頂不住了,他們說設備他們來買,讓我們擴大產量。」
面對訂單激增,很多企業選擇了不盲目擴張產能。如寧波日騁車業,將日產30萬套產品提高到了45萬套,超能擴大了50%。這樣的產能,不足訂單增量的一半。產能跟不上訂單,一方面的原因是人手不足,另一方面原因則是企業不願意在數量上做文章,而更願意在提高產品附加值上做加法。
在加班加點趕製訂單的同時,寧波日騁車業最近在忙著做兩件事:一是加快研發半自動和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二是加快產品更新換代,趁機淘汰低端產品,加快推出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不斷創新,走差異化競爭之路。」
企業正在做的也是政府正在考慮的。據寧波慈谿市勝山鎮政府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勝山自行車零配件行業規上企業產值達2.38億元,同比增長40%;6月份增速尤其明顯,規上企業產值達1.04億元,同比增長58.32%。面對飄紅的成績單,寧波慈谿市勝山鎮鎮長楊立保持了冷靜和理性。他建議企業要抓住契機,向中高端轉型升級。「我們想通過這一次自行車行業發展契機,鼓勵企業加強技改、開發新產品,從中低端向高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