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拉·默克爾:四度問鼎總理的德國「鐵娘子」
當地時間2017年9月25日,德國柏林,德國總理默克爾現身基民盟(CDU)黨總部,獲贈獻花,慶賀大選獲勝。圖片來源:東方IC
9月25日公布的德國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安格拉·默克爾帶領的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獲得33%的選票。這意味著,已幹滿三屆德國總理的「鐵娘子」再度連任已成定局。
默克爾1954年出生在西德漢堡一個姓卡斯納的牧師家庭。在她出生後不久,全家搬到了東德。默克爾在東德接受教育,成為了一名物理學家。
默克爾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89年。斯蒂凡·科內琉斯所著的《默克爾傳》中寫道,那年11月9日,默克爾和一位女性朋友「在蒸汽浴中經歷了柏林圍牆的倒塌」。從此,她的政治生涯也拉開了帷幕。 >>詳細
相關報導:德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贏得選舉
馬克龍致電默克爾賀其大選獲勝 稱兩國將繼續合作
德大選:傳統大黨得票率低 黨派勢力明顯向右推移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文祝賀默克爾連任德總理
競選重重困難 默克爾有何「神器神功」
圖片來源:中新網
【經濟成果獲得認可】 德國今年經濟將增長1.8%左右,已經是連續7年增長,並且聯邦政府已經實現連續4年財政盈餘。觀察德國在歐元區內的經濟趨勢,可以發現它最好地戰勝了經濟危機,不僅走出危機,而且創造了淨就業,工資高於歐元區其他國家。
德國的經濟奇蹟讓默克爾成為此次大選獲勝的最大原因。發展中小企業的德國新經濟模式,值得各個國家思考與借鑑。>>詳細
【應對難民危機獲認可】
相比歐洲其他國家,德國的安全形勢始終得到了較好的維護。儘管去年發生的恐怖襲擊曾一度引發民眾反默克爾情緒高漲,但隨後,大多數民眾意識到,冷靜應對難民危機帶來的挑戰才是最重要的。
分析人士指出,難民湧入帶給德國社會的不安情緒使得人心求穩,這反倒使得選民更願意選擇12年來帶領國家穩步前進的默克爾。 >>詳細
【挑戰者實力不足】
2017年1月下旬,社民黨將前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從歐洲政壇請回國內並推上前臺。民調數據顯示,短短幾周內,社民黨的支持率迅速攀升,甚至一度追上並反超聯盟黨。這一現象被稱作「舒爾茨效應」。
分析人士認為,舒爾茨缺乏國內從政經驗,他主打的「社會公正」牌並非德國當前面臨的最棘手問題,沒有獲得民眾廣泛關注。 >>詳細
相關新聞: 德國的選擇:穩中有變的默克爾主義
為組閣 默克爾轉變難民政策
外媒:民眾憂安全 德極右翼黨崛起或因社會危機
德國民調顯示:聯邦議院選舉後默克爾支持率上升
保護主義日益興起 德如何發展與中國關係
【或對中國要價更高】 德中關係雖然重要,但並不是默克爾外交政策當中最優先的部分。歐盟外交、對美關係和國內政治壓力(如綠黨的環保壓力)都可能推動默克爾在中歐雙邊投資協議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也就是說,雖然默克爾仍舊會致力於推動更密切的中德、中歐貿易投資關係,但是她可能會要價更高。 >>詳細
【對華關係或有震蕩期】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前駐德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姜鋒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認為,從組閣選擇來看,德國政府今後處理對外關係可能會更加「敏感」和猶豫不決,更加趨向政治功利。這會給中德關係帶來一些麻煩,尤其在意識形態和經濟議題上,但大局不太會有大變。 >>詳細
相關新聞:默克爾:一次難言開心的勝選
德極右政党進議會被稱政壇「地震」 黨內內鬥不斷
外媒關注默克爾勝選:極右派勢力崛起 第四任期難題不少
內憂外患雙面夾擊 默克爾未來面臨眾多挑戰
【組閣不易 默克爾陣營內部仍未談妥】隨著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獲勝,默克爾組閣之路開啟。不過,由於今年出現不少「新情況」,德國媒體報導稱,聯盟黨內部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詳細
【默克爾贏得四連任 面臨四大外交挑戰】 25日,德國大選結束,總理默克爾邁向第四任期,隨著全球面臨重重危機而寄望這位全球最有權勢的女人扛起重責大任,四大議題勢必會考驗四連任的默克爾的外交手腕。 >>詳細
【領導歐盟有「兩難」】 默克爾進入第四個任期後,從綜合實力看,德國將依然是歐盟內最重要的領導國家。但是,由於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基社盟得票率下降,議會內還受到新崛起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掣肘,因此,新政府推行其歐洲政策的國內條件變差,在這種情況下,默克爾更需要與法國攜手推動歐盟改革。 >>詳細
相關報導:默克爾慘勝 右翼政黨坐大:國際社會怎麼看?
德國選擇黨,曇花一現還是洪荒猛獸
德國選舉結果給歐洲添變數 開放與排外或持續博弈
國際觀察:三大選舉塵埃落定 歐洲一體化路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