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存在色差是真的嗎?為什麼有色差
真正的紅木家具是存在色差的,這可以說是紅木家具市場的一個共識也是有關紅木的一個常識。真正的紅木家具幾乎難以做到無色差,故在市場可以接受允許的範圍內,紅木存在色差是正常的現象。
那麼造成紅木色差都是些什麼原因呢?
木材屬性所致
首先是天然原因,也就是說紅木有一部分色差的原因源於自然,也是紅木家具的一大天然賣點。
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層。同理,紅木也不例外,紅木家具可能是用兩顆樹甚至是三棵樹的材料製作而成,沒有兩棵一模一樣的樹。即便紅木家具是用同一棵樹製作而成,陰面陽面,樹心裡樹外面顏色都不一樣,以及樹齡不同、紋理不同等木材的天然屬性所致色差現象。
樹根是整棵樹吸收養分的最主要部位,此處色素沉積較多,故顏色也深,取材靠近樹根,顏色就深;而樹梢部位,色素沉積較少,自然顏色較淺。取材靠近樹梢,顏色就淺。
再者,如邊材和心材,這兩個部位的顏色對比非常明顯,邊材顏色淺,水分多,材質比較差;心材顏色深,水分少,材質比較好。
邊材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白皮,按照紅木的國家標準,「紅木」特指木材的心材部分,邊材部分不屬於紅木。產品正視面的用材應無邊材,其他部位零部件表面的邊材面積含量,應不超過該零件表面積1/10(寬度小於8mm的邊材不計)。誠信企業生產的紅木家具白皮含量通常都在國家標準內,祥利紅木取材更是低於國家標準面積含量。
切割面不同所致
不同的方向去切割木材所得到的木板也會不同,原木的加工方法不同,獲得的表面紋理是不一樣的。切割面一般分橫切面、徑切面和弦切面三種。
橫切面是指與樹幹主軸相垂直的切面,即樹幹的端面,可用來觀察各種軸向分子的橫斷面和木射線的寬度,它是識別木材最重要的一個切面。
徑切面是指順著樹幹軸向,通過髓心與年輪垂直的縱切面。在橫切面上看,凡是平行木射線的縱切面都稱徑切面,在這個切面上的木射線都呈斷續條狀與年輪相垂直。
弦切面是順著木材紋理,不通過髓,而與年輪相切的切面。這個切面的木射線呈現細線狀或紡錘形,V年輪構成花紋。在生產過程中,把板面與樹幹同心圓切線之間夾角在45-90度之間的稱為徑切板,夾角在0-45度之間的稱為弦切板。
因此,切面不同的兩塊木板件組合在一起,視覺上必然會出現色差。
拼板不同所致
大件的紅木家具,加上家具構造部位不同,以致無法做到面面獨板,拼板也是個技術活。
如果家具需要拼板,工匠師傅們一般都會選用材質、材色、紋理相對一致的材料進行拼接,再通過燙蠟和油漆工藝把這個色差儘量降到最低,但也多是順其自然,無法做到零色差。如果市面上真有零色差的紅木家具,木友們可要注意提防一下。
擺放位置不同所致
紅木木材本身為多孔材料,不同部位的密度不同,吸收光線也就不一,一般來說紅木家具擺放的位置若是接近光源,在顏色上明顯比其他地方的銳亮,這種色差是光線照射造成的視覺色差,屬於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