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很早的時候看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天道的時候,就對丁元英的那套音響很好奇,但是因為對音響不懂,所以也就把這個忽略了!
但是前段時間認識一個玩音響的朋友,而且這個朋友也是很喜歡《天道》這部電視劇,自然地話題就多了起來。
尤其是談到丁元英的這套音響的時候,這哥們的話題,就更是止不住的讚嘆和佩服,和書中葉曉明對丁元英的評價如出一轍。
葉曉明說:「因為你不懂音響,不知道這裡的道道。都說文如其人,那玩音響的,就是聲如其人,文化、氣度、財力都在裡面了。」
芮小丹問:「怎麼講?」
葉曉明讓芮小丹看著一隻樂聖旗艦音箱解釋說:「他的音箱和這個音箱都是用5吋的喇叭,外觀尺寸相似,但這個音箱只有一個低音、一個高音和4個接線柱,而他的音箱卻有兩個低音、兩個高音和八個接線柱,這就是說,兩對常規的音箱才能做出他的一對音箱,所以他用2臺前級和4臺後級推動。據我所知,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廠家生產這種音箱,也許還沒有這種意識。」
芮小丹問:「這說明什麼?」
葉曉明拍著音箱說:「這麼給你講吧,推它的最高境界是一臺前級,兩臺後級。丁先生的音響表面上看是一套,其實是兩套最高境界的推法在同時工作。這已經不僅僅是音箱和機器增加了一倍的問題了,已經超出了音響技術的範疇,是境界,是氣度。」
我朋友又對丁元英的這套音響詳細的跟我這個外行解釋了一遍。基本我寫這些是鸚鵡學舌。
每隻箱子四單元由雙後級四路獨立推動,只要前級有兩路輸出,接兩套後級就搞定,就是雙功放玩法。可以叫他為雙路雙功放分音接法~
這種玩法並不稀奇,等同於將兩對箱子頭對頭地摞起來,十年前國外和港臺就有燒友在這樣玩了。
無非將兩對箱子做在了一個箱體裡,8隻接線柱無非是雙線分音的4隻接線柱的雙倍而已,既然是推兩對箱子,那肯定要用兩套功放組合來推。這樣喇叭單元上下對稱可以讓每聲道音箱的線聲源轉變成接近點聲源~
從機器說就是1臺CD機帶2套一臺前級兩臺後級的系統,從音箱上說就是把兩對音箱做到一個箱體裡。一般音箱都是從分頻點分配波段,然後搭配相適應的功放,然後再通過不同線材微調。
而這種雙系統的推法首先是解決了前級驅動力和後級推動力的問題,不是一般的大馬拉小車,然後是通過降低或提高一組系統裡的低頻振幅來調節整套系統的聲音平衡,在滿足低頻和高頻的基礎上,中頻過渡自然。
這種音箱可以根據不同器材有幾十種玩法,但是一般來說一臺普通的合併機是推不動的,只能推響。
如果用一個一轉二的轉換接頭從CD機分出2組信號,用2臺合併機推1對常規音箱,一臺機器推高頻,一臺機器推低頻,然後調節高低頻的振幅,雖然不如雙組的過渡平滑,起碼比合併推法要好,但是和雙組推法的原理一樣。
調節高低頻的振幅其本質也是濾波,但和選通濾波的效果不一樣,沒有信號損失,最大限度減少了突起和凹陷,聲音堅實飽滿就不用說了,因為前級驅動和後級推動太大了,這裡主要是說過渡自然。
這樣出來的聲音,絕對的牛x,而且據說當時的劇組這套音響做下來190多萬,在當時的那個年代絕對可以說得上頂級的音響了,在當時估計全世界也沒幾套,但是劇組卻為了電視劇的效果沒說190萬而是說的40萬,想來可能怕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吧,但是就算四十萬的話,在當時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也不是一般普通人玩得起的。
但是就算現在這個年代,上幾百萬的音響也是為數不是很多的,而且在外行看來也是沒有太多的亮眼之處,盡顯低調的態勢,可以算得上低調的炫耀。
以丁元英的處事態度和做人方式,他的這套音響絕對不止是低調的炫耀而且是真正的發燒土匪。
也是一種對生活的享受,對境界的無聲的追求!
---------------------------------------
本文由魚樂嗨世界原創,小人物的視野看世界,你有你的大世界,我有我的小視野。!
關注並私信我,發送文字「天道」,僅限前50名,即可贈送獲本文所提到的《遙遠救世主》電子書!以及免費獲取一份本打開你思維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