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忠告:人過五十,餘生不長,要善待自己,學會靜而不爭

2021-01-10 網易

  《易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老話常說「易乃群經之首」,易經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經常引用和擴展,以此為依據又衍生出很多智慧箴言。比如老子的《道德經》、明代的《菜根譚》,甚至是行軍戰鬥的《孫子兵法》都離不開易經的思維體系。

  

  人生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我也一直認為,30歲前,人生可以靠努力。但40歲後,人生就需要一些「運氣」了。

  這種運氣,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玄學,而是通過選擇的智慧,永遠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

  這,就是《易經》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

  《易經》:從古至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研究《周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易經忠告:人到五十,日子寥寥無幾,要善待自己,學會靜而不爭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日子寥寥無幾,要善待自己,學會靜而不爭

  歲月無聲,時間無情,人生的五十歲悄悄地落在我們的頭上臉上,面對叢生的白髮,看著臉上的滄桑,你不得不發出感嘆:我們是真的老了,曾經以為五十歲是多麼遙遠的事情,當五十歲來臨,你才真正覺得「人生苦短」。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

  《易經》不單單是只有算命佔卜之道,其中為人處世,以及人的一生中有著的所有事情,都能夠在《易經》中找到答案。

  

  易經總結:人到五十歲,無論精力還是體力都已走了下坡路,面對生活的難,我們有時候往往會覺得精疲力盡,疲累不堪;然而無論多累多難,所以易經說:人到五十歲,也要善待自己,休息自己,靜養自己,不要讓自己失去健康的身體。

  一、人到五十歲,善待自己,你的健康才最重要。

  

易經: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也
譯:道德淺薄而位置尊崇,智慧小而圖謀大事,力量小而擔負重任,很少沒有不遭禍患的。

  人到五十歲,一切都需要錢,你總覺得錢不夠花,拼命去掙錢;但你應該要明白,你的健康比錢更重要,你在家庭中無可替代,你是家中的天,一旦你的身體失去健康,家中的天就塌了,你失去了健康,就是家中的災難。

  

  人到五十歲,身體已經走了下坡路,不要再去拼命,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不要和年輕人去拼體力和精力,如果過度地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就會為健康埋下了隱患,一旦染上疾病,失去健康,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來。

  人到五十歲,要學會勞逸結合,不要總是熬夜,你「熬」的是命,錢要慢慢掙,細水才能長流,你要學會「養」好自己,休息好自己,才能掙到更多的錢。

  

  所以要善待自己,注重營養,不要捨不得吃,捨不得喝,「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免談。

  二、人到五十歲,要學會看淡得失,讓一切隨意,學會達觀處世,不要讓自己的心總是那麼累。

  

易經: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譯:君子見到見到微小的趨勢變化就要行動,不會等到一天過完。

  人到五十歲,經歷了生活的風雨,看過了人情的冷暖,應該明白,有些事強求不得;有些人勉強不來,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要學會看得破,放得下,不要那麼執著,人生的一切都是過程,一切都是無所得,何必緊抓著不放手,讓自己那麼累。

  

  人到五十歲,最累的還是心累,生活是按倒葫蘆起來瓢,不是風就是雨,不是這事就是那事,我們的心一刻也不能安頓,搖擺不定的心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神;那些不舍的名利慾望,「求而不得」,就是痛苦煩惱,就是人生的負累。

  

  要想使自己精力充沛,心中快樂,就要學會放手,看淡生活,讓自己有一顆安靜的心。

  人到五十歲,要看淡名利得失,要看淡成功失敗,俗話說人到五十多半輩,過了四十沒有事,人到了五十歲的年紀,事業功名大多都已成定局,不要還苦苦不放,也許總覺得不甘心,無奈卻強求不得;不如放下心中的欲望,讓一切順其自然。

  保持一顆平常心,讓人生隨意,過一種淡泊的生活,善待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心靈總是那麼「煎熬」。

  

  心太累,有時候是太認真;有時候是擔憂太多,牽掛太多。學會看開些,生活就是處事無大事,何必那麼執著,認真,計較,糾結,心繃得太緊,就是自己給自己添堵,就是自己給自己壓力,不要太在乎,不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生活該來的你擋不住,不該來的,你的擔憂就是「杞人憂天」,學會放鬆自己,學會把心放寬,才會有坦然快樂,心才不會那麼累。

  

  人生不過是得意失意,成功失敗;一切都是暫時,一切都會過去。死抓著不放手,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人生哪有什麼是永遠,一切來了都會走,連我們的生命,都有凋零的一天,你還能抓住什麼,學會放手,讓心靈清空,才不會活得那麼累,才是善待自己。

  

  《易經》不僅是佔卜之書,更是智慧之書

  老祖宗給我們的告誡,早懂少吃虧,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很多人都問我,想要學習很多古人的智慧,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起?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書本上獲取!

  那麼該看什麼書呢?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看一看《易經》!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以前聽人這麼說《周易》的學問博大精深,我還不太理解,直到後來,我聽到一位老人家這樣說過:

  

我們從出生、上學、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
因為《易經》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種人生劇本,而你的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它早就幫你推演完了;
很多事情,看似是運氣,其實根本有跡可尋。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所以說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讀懂中國《易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不過很多人覺得原始版《易經》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讀的是這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我看了《易經》之後發現,裡面不僅有深奧的大道理,還有很多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讀《易經》真的可以讓我們把握自己的命運!你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再對照易經裡的64卦,一一對應。我看完之後,對於很多年前在生意場上遇到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易經》告誡:人過50,在這三件事上要學會低調,學會靜而不爭
    易經總結:人到五十歲,無論精力還是體力都已走了下坡路,面對生活的難,我們有時候往往會覺得精疲力盡,疲累不堪;然而無論多累多難,所以易經說:人到五十歲,也要善待自己,休息自己,靜養自己,不要讓自己失去健康的身體。
  • 餘生,靜而不爭~
    是啊,到了一定年齡的人,早就沒了分別心,嫉妒心,日子從容從指尖划過,不驚不擾,放下了所有的情緒的羈絆,有了惰性,平淡如水。 靜而不亂,靜而不爭,不爭就少了煩惱,多了溫和。人生短短一輩子,有什麼值得爭得呢?
  • 易經告誡:人到五十,要想餘生過得舒服,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個循環規律的,從《易經》來分析,帶你認識這個規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而且不僅僅是世界的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易經告誡:人到五十,要想後半生過得舒服,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所以,人到五十歲,一定要記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忠告,要好好愛惜我們的身體,才能有資本去享受那麼美好的生活啊。
  • 人過五十,慢慢老去的你,一定要學會富養自己
    暮然回首,人過五十,一縷白髮,一臉倦容,一絲憔悴,證明了漸漸老去的自己。世上最無情的就是時間,你再怎麼挽留,它也不會放慢自己的腳步。人過五十,既然上半生悄然逝去,在下半生就一定要好好善待自己,取悅自己,讓自己每天開心,不辜負餘生的每一天。很喜歡《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中的一句話:「人都會老去,而我想漂亮地老去。」
  • 易經:人過五十,餘生不長,這3種人最好少往來,避而遠之是上計
    易經說:人過五十,餘生不長,這3種人最好少往來,避而遠之是上計經常找你喝酒的人易經說,當你老了經常找你喝酒的人,不要走得太近。你現在的應酬已經不少了,不能總是喝酒。人到老年了,自己的身體要注意保重。經常找你喝酒的人,不是你真正的朋友,只能算酒肉朋友,因為真正的朋友會對你的身體負責,只會勸你少喝,而不是總來找你喝。
  •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假如1個人只靠錢日常生活,他就一無是處。假如1個人只靠姓名活著,他就一無是處。錢用盡了,名氣就沒有了。唯一1個人的造就能夠一直留到這一全世界。人在五十歲,如同這些成熟甜蜜的車釐子一般漂亮。
  • 餘生不長,所以,請務必善待自己
    還是那個願意跟我們分享生活的你,雖然外面的世界風很大雨很急,我們卻都不曾放開過彼此緊牽著的雙手。這樣,就很好。剛剛看到了工作室的聲明,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這一次工作室的表現很出色,值得嘉許。我們的肖先生終於學會保護自己了,工作室也終於學會如何保護你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你越是忍讓有些人就越是肆無忌憚。所以,有時候人的善良必須要帶有鋒芒,這種鋒芒不是用來無故傷害他人,而是用來保護自己。
  • 「學會靜養,餘生安詳」:人到五十,要在四個方面靜養自己,有理
    人到五十,我們已經進入了人生的下半場,往後餘生,也就三十來年左右的時間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已經走過了人生歲月的許多風風雨雨,也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現在,我們要懂得安靜下來,為自己的餘生做個調理和安排的了。有人說:「學會靜養,餘生安詳」,人到五十,要在四個方面靜養自己,我們的餘生,才會有更好的福氣啊。
  • 易經: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順其自然,最要緊的是活好自己
    《易經》告訴我們: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順其自然,最要緊的是活好自己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記得要給自己留這四條「後路」1、一條回到老窩的路。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人老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人到五十,我們如果還在異鄉奔波,那麼,我們就算是比較辛苦的一代人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如果我們還在異鄉奔波,這就說明,我們混得還不算是很理想。
  • 餘生不長,請好好善待自己
    餘生不長, 請愛自己多一點。 要把養老金合理的消費, 不要再省吃儉用了。 餘生不長, 請別為難自己。
  • 往後餘生,善待自己方不負此生|百家故事
    今年春節過得很是冷清,午後一個躺在床上看著手機,看著風聲鶴唳的新聞,心中感慨起餘生其實不長,生命真的很脆弱。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籃球明星科比又不幸墜機,我真該慶幸還能安居在鬥室之中,陪伴著家人。看看已經發福了許多的身體,別說五公裡啦,玩個跳繩都上氣不接下氣。2、往後餘生,一定要善待自己。以前我在乎的東西很多,為了夢想不停地追逐,總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總是擔心自己碌碌無為,為此不停地奔跑,錯失了沿途很多美麗的風景。
  • 寫給奔五的70後:人到五十,才發現我們的餘生已經開始了
    願年輕時所有汗水都有收穫,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負。人生路上,要學會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無論發生什麼,都要記住:如果這個世界沒人疼惜你,你要疼惜自己。善待自己,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不跟自己較勁,願你用心感受生命中的美好,靜享歲月中的悠閒時光,懷一份欣喜,一路向陽。人到五十,懂得了看淡名利,學會知足常樂。
  • 餘生不長,好好地善待自己,更健康快樂地活!
    大家好,歡迎來到辛迪談養生,我是辛迪,在2020的鼠年,大家過了一個最難忘的鼠年,因為這次疫情,大家足不出戶,防止擴散,有人焦躁不安,有人心若磐石,有人逃避退卻,有人逆向而行。無論戰況如何發展,只要身處這個戰場,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無路可退,只能勇敢地面對。
  • 易經忠告:命裡無時莫強求!有時候,我們要學會「認命」
    易經忠告:命裡無時莫強求!有時候,我們要學會「認命」。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發現,有太多的事情,總是身不由己,不是自己不夠努力,而是努力之後,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是沒有結果的。有時候,我們只能認命,不能逞強,學會換一種角度看世界,接受世事無常,接受人生的失敗。
  • 易經忠告:做人不要「窮老實」,在這3個方面要學會「硬氣」一點
    人到了50歲,應該好好享受生活,把子女養育大,自己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不過有些人能獲得子女的孝順,能讓自己的餘生過得幸福,而有些人到了晚年以後卻被嫌棄,如果想要餘生過得漂亮,則需要在自己身上進行提升,而且人到50歲,要學會在以下3個方面「硬氣」,這樣晚年才不會被嫌棄,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
  •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別忘了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別忘了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人到五十,就像這些成熟甘甜的櫻桃一樣,是美好的。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更要守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啊。今天我們來聊聊《易經》對70後的忠告: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別忘了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1、一條回到老窩的路。人到五十,我們如果還在異鄉奔波,那麼,我們就算是比較辛苦的一代人了。
  • 餘生很貴,請珍惜健康,善待自己(深度好文)
    餘生很貴,請珍惜健康,善待自己。 別總跟自己過不去,別在爛事上過多糾纏, 要學會凡事都看開看淡一點,做一個簡單的人。
  • 夫妻吵架猶如仇人,不要逢人訴說委屈,餘生不長好好善待自己
    可是我的內心其實是十分脆弱的,只是逼著自己,不得不往前一步、樂觀一些,哪怕是暫時的忘掉一些不開心,也要對著鏡子,綻放一個微笑。久而久之,我也便覺得自己是快樂的。許多朋友喜歡向我吐苦水,有些事我聽聽一笑而過也就翻篇了。
  • 易經:人過四十五,若你還在拼搏,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易經:人過四十五,若你還在拼搏,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易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老話常說「易乃群經之首」,《易經》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經常引用和擴展,以此為依據又衍生出很多智慧箴言。
  • 不驚不擾,靜而不爭的女人,很強大
    而當下無助迷茫的你,只是被現實生活的艱難引發了慌亂,才會讓你絕望的認為幸福離你非常遙遠,而實際上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只需要不驚不擾,做個靜而不爭的女人,那麼自然會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儘管身為女人,在力量上與男人有著巨大的懸殊,但並不代表女人沒有自我強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