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作品引熱議 消失在流水線的年輕女工當真被時代淘汰了嗎?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由上億打工者的汗水支撐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曾為中國經濟騰飛與持久繁榮奠定了牢固基礎,佔有兵就是這段巨變史的親歷者和記錄者。二十年來,他數百萬次地按下相機快門,讓一個個打工者彷徨、辛酸與快樂的瞬間得到永恆定格。佔有兵記錄的影像多次獲得社會的認可,其具有的真實力量更是一次次提醒人們回望過去,思考當下。誰曾想,因為他的作品,這兩天一個話題 #被時代淘汰的流水線年輕女工# 衝上了熱搜。

 佔有兵:用攝影為打工者收集和整理「文獻」

「拍攝他們(打工者)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拍攝我自身。」佔有兵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說,「他們不但是我的鏡像,也是我曾經的經歷。」20年前,佔有兵離開部隊,開始在酒店業和製造業一線一邊打拼,一邊紀錄,他的作品在八年前為他贏得了一份媒體的職位,佔有兵也得以更專心地用相機記錄下「打工人的常態生活。」

工廠內來來往往的女工人潮(受訪者佔有兵供圖)

初到廣州的打工者還帶著一絲新鮮感(受訪者佔有兵供圖)

佔有兵將拍攝比喻為「收集文獻」,未能被拍攝的狀態則是文獻缺失的遺憾。佔有兵用「不斷拍攝」的做法來避免這種遺憾,同時盡力找到「不同的線索」,讓「文獻」更加完整。每次進到車間,佔有兵都懷著一種「最後一次遇到這些人」的心情,「窮盡一切辦法」去追求拍攝角度、景別和拍攝對象狀態的多元,以至在拍攝過程中偶爾會引起誤解,產生一些摩擦。

臥鋪汽車內休息的打工者(受訪者佔有兵供圖)

佔有兵說,自己踏上攝影師這條道路並無特意規劃,而是「社會需要時的順勢拿起」。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製造業的打擊一度讓佔有兵深感不安,也讓他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一路來與書籍和相機相伴,佔有兵不斷觀察且適應著飛速變遷的社會,也不斷把握住時代給予的機遇,閱讀、寫作和拍攝已經成為驅散佔有兵心中危機感的重要力量。目前佔有兵將自己定位為「打工文獻的搜集者」,為未來開辦「農民工博物館」的目標努力著。

回憶起勞動密集型產業最鼎盛的年代,佔有兵說,生產效率最大化的目的要求著工人對某一特定工序的極端熟練,也限制了人生存與活動的空間,「人被一個比較強的機理所控制著。」而對於當年網際網路上對自己照片的負面評論,佔有兵也看得很開——每個個體對圖片的解讀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觀點很正常,「我不能強制所有人用一種方法來看一個照片。」

正在朗讀英文的女工,不少人在流水線上依舊嘗試改變命運(受訪者佔有兵供圖)

佔有兵攝影作品的人文關懷還體現在對人生命周期的關注之上,例如一位女工從小姑娘到退休的數十年曆程。同時他鼓勵著被系統「困住」的人保持上進的心態,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滿足於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你被困住的機率是很大的。」佔有兵說,「不過一些有思想的人總是在隨時做出改變,努力獲取知識和技能,更好一些的則積累到了足夠的人脈和資源,改變自己的處境。只有被困的系統,沒有被困的人。」

智能製造企業人士:一些領域機器代替人力漸成大勢所趨

12月2日上午,第六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在東莞開幕,以拓斯達、大族雷射、沃德精機為代表的東莞裝備業軍團,與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等世界級大咖同臺競技,彼此相互交流實現產需對接,加快推動區域智能製造產業發展。

拓斯達科技機器人銷售部營銷總監吳章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擁有2000多人的大企業,他們比較容易請人,然而他們的終端企業卻面臨招工難的問題。

吳章藝表示,伴隨著中國製造業的「人口紅利」不斷地消失,「招工難」、人工成本高等成了不少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的非常棘手問題。企業也開始尋找「機器換人」之路,來提升企業競爭力。誠然,在政策紅利利好的情況下,各行業正在上演「機器換人」,成效顯著。機器代替人力,正在逐步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所趨。

這番言論正契合了佔有兵的照片引發的「被時代淘汰的流水線年輕女工」的話題,也呼應了某種時代焦慮。

學界人士:「女工」們消失在流水線 卻能在其他領域發光

對於「年輕女工被淘汰」的話題,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認為,時代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不同的需求,企業對機器人的投資降低了後期的成本,對勞動密集型工作對需求會減少。正如拓斯達科技機器人銷售部營銷總監吳章藝向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介紹稱,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日益提高的管理成本等因素託舉著「機器換人」的大趨勢,今年的疫情也導致機器人行業出現井噴。

車間中的女工面帶疲憊(受訪者佔有兵供圖)

胡剛認為,與其說這是女工們「被時代淘汰」,不如說這是「被其他領域分流」,「用工形式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包括女性在內的新一代的活法和選擇更多了。」胡剛說。

胡剛稱,關心新一代的同時,對於那些為中國經濟發展付出過心血,卻正在慢慢老去的老一代勞動者們,社會要繼續更多的關注和保障。另外胡剛建議他們也應主動去彌合信息的鴻溝。「畢竟這是一個不停學習,不進則退的時代。」胡剛說。

要想以更高的技能水平支撐起「中國製造」,顯然還需要更多技能「勞動者」,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製造」的未來掌握在新生代農民工手中,偌能給他們搭建更多實現人生夢想的平臺,相信這些有知識、有技術的新生代農民工,也將會託舉起「中國製造」的明天。

監製:白中華

記者:楊昶

編輯:劉紅偉 王一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流水線上的女工越來越少了?真相很現實
    然而時光荏苒,到了21世紀以後,流水線女工的身影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最近,網絡上有一位叫做佔有兵的攝影師,就用他的相機拍攝了20年來流水線兩側年輕女工的工作與生活,還有她們的崗位逐漸被自動化機器替代的過程。看到那一組組的照片,確實挺令人感到心酸。
  • 流水線女工逐漸消失的背後,原來是三千萬光棍悲慘人生的開始
    於是兩天三夜的打魚曬網,什麼時候錢花光了就繼續在工廠的流水線上找一些日結工作,今天不知明天。有的時候這些人也會覺得自己是個廢物,但倒在地上,又覺得人生沒有什麼可求的了,網友們把這些年輕人戲稱為「三和大神」,三和大神的精神世界很寬廣,或者說他們必須這樣,否則就活不下去。
  • 流水線女工消失的背後,是三千萬光混「悲慘」人生的開始
    此言正是對工廠的真實寫照:在流水線的工廠裡,人已經變得不像人了,而更像一臺機器,機器地重複著每一個動作,重複地過著每一天的生活。有時候甚至麻木到了懷疑自己到底是重複活著每一天,還是活了一天重複了無數遍。工廠最易泯滅人的意志,在日復一日地重複辛勞的工作後,開始的雄心壯志便被逐漸澆滅了,詩歌與遠方早已遙不可及,往後的生活,便只剩下了苟且。
  • 社會觀察:「內卷」年代,所有淘汰悄無聲息
    這些照片一以貫之,就像一部長達10512000分鐘的紀錄巨製,記錄了流水線兩側的年輕女工,逐漸被自動化機器淘汰的過程。我把這個新聞告訴了我一個銀行的朋友他告訴我,自己雖然每天西裝革履,打著漂亮的領帶,表面上像一個高級白領,如果拉不來業務和資源,自己和這些年輕女工沒什麼區別,因為自己再怎麼熟練,
  • 從深圳郊區工廠到谷歌程式設計師,流水線女工孫玲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從流水線女工到谷歌程式設計師,孫玲的故事被簡化為女工逆襲的雞湯敘事。但在孫玲真實的境遇裡,有驚險,有層層躍升中不斷被選中的偶然,還有她愣頭青般的執著和勉強。只是勉強之後,還是要面對階層打下的烙印。她與命運纏鬥許久,仍在故事的中途。
  • 流水線女工發展史:被逼跳軌到坐擁615億財富!她經歷了什麼?
    聽起來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她是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群飛,從2萬起家到如今身價達到615億的女強人,她一直都很低調,在今年的胡潤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白手起家的女富豪榜單的時候,48歲的她以615億元財富位居女富豪榜首位,而且財富比去年上漲45%,但是她的一身就是跌宕起伏的,父親雙目失明到母親去世,家庭貧困被迫輟學,再到從一個流水線女工到成立深圳成立藍思科技,一直到公司上市,在這
  • 實拍流水線女工:99年少女熟練製作情趣用品
    我們將鏡頭對準一群忙碌的女性,她們深處流水線卻自由獨立,她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實力撐起了電商時代製造業的半邊天,她們創造了新的流水線模式,有人隻身一人當穿版模特,有人帶著幹農活的婦女們組建網店女人幫,有人幫助網店給螃蟹綁腿……攝影師歷時兩年
  • 西部著名風光攝影家張大明作品賞析
    部分獲獎攝影作品:三幅攝影作品入選國際「哈蘇」《大地的風採》中國攝影家大型幻燈作品集。《嗷嗷待哺》獲2002-2003年成都佳能攝影藝術雙年展「金獎」。《圌嶺雪霽》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攝影藝術展金獎。《初冬的新都橋》《雪山下的新城》榮獲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行攝365」四川旅遊國際攝影大賽 金.銀 獎。《古鎮春意鬧》榮獲四川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春社雎水踩橋」民俗攝影大賽銀獎。《山水環繞的震後美麗鄉村》獲四川省第十六屆攝影大會銅獎。《神山下的亞丁村》獲「行攝香格裡拉之魂—稻城亞丁」全國攝影大賽《銀質收藏獎》。
  • 兩岸攝影家四川採風作品在臺灣桃園開展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訊 12月4日至15日,第二屆「海峽兩岸攝影家攝影展」在桃園市文化局開展,共展示了兩岸95位攝影家的150件攝影作品。受疫情影響,展覽作品來自大陸攝影家四川採風作品,和臺灣攝影家疫情前來川拍攝創作作品,其成果將於近期匯集成冊發行。
  • 東莞某鎮電子廠:管理者站在背後監督,流水線忙時、喝水都沒時間
    東莞石碣某工廠,在今年六七月份迎來了繁忙時間,堆積的訂單和即將出貨、車間流水線也開始忙碌了起來,為了提高產能和產量,企業管理者往往都是現場督戰。 現在很多工廠大部分女工,年輕都是30歲上下,年輕的女孩子很少,工廠也出現了很多男工,和以前流水線清一色的女孩子相比,也算得上是時代的一個改變。
  • 未來將會有50%的職業消失?尤其是這三個行業,將被率先淘汰!
    否則,社會進步如此之快,我們卻還在原地踏步,就很有可能會被淘汰。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就曾說過:未來社會,將會有50%的職業都要消失。雖然可能這一天並不會太早的到來,但我們也應該提早做一些準備。尤其是從事這三個行業的人,更應該有一些危機感,因為它們很可能是最先消失的三個職業。第一個職業,就是收銀員以及營業員!為什麼這麼說呢?
  • 看莆田永豐鞋廠殘疾女工,從流水線雜工逆襲成為品...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莆田市永豐鞋廠的殘疾女工瞿文英,通過勤奮努力從普通員工成長為車間經理的故事。 自強努力 殘疾女工升任品管經理 瞿文英: 我來自湖南,從2011年就在這裡做,有八九年了,現在在廠裡做品質管理,算是一個小小的幹部。
  • 從流水線女工到年薪80萬,廠妹學霸:想要逆襲,這一點很關鍵
    她出身貧困,初中輟學後,高中恢復學業跟不上學校的進度,最終在19歲那年高考結束後,成為了一名流水線女工。流水線的工作枯燥到讓孫玲難以忍受,於是孫玲參加了一個夏令營去放鬆心情,結果對學習入了迷,也意識到了學歷的重要性。之後孫玲報考了專升本,然後開始了人生的逆襲,從這以後孫玲一步步走出了國門,經歷了漫長的輟學、工作、重新上學、出國留學後。
  • 《消失的愛人》試映 「小黎明」楊孟霖引關注
    由黃真真執導,黎明、王珞丹、林俊傑、楊孟霖、晏柔中等中港臺新四地演員共同帶來的首部華語「靈魂系」電影《消失的愛人》,即將於1月15日賀歲檔全國上映,日前,影片正在全國多地影城進行試映,電影最初的靈感來自於導演黃真真繼母和父親真實的情感經歷
  • 鄉寧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天佑
    鄉寧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天佑楊天佑,山西省鄉寧縣光華鎮南朝峰村人,國家稅務總局鄉寧縣稅務局幹部,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山西新聞網特約攝影師,(原)臨汾市地方稅務局攝影協會會員,鄉寧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 影像男藍色楊力鳴,楊力鳴瘋狂去愛全見版引網友熱議
    楊力鳴瘋狂去愛全見版引網友熱議楊力鳴的長相屬於陽光帥哥類型,因為話比較少,讓不少人覺得他是一個高冷男神,其實私下裡楊力鳴是一個活潑逗趣的美男子。楊力鳴瘋狂去愛全見版引網友熱議而讓楊力鳴真正在網絡上走紅的原因,則是楊力鳴作為男模,為影像男藍色拍攝的全見版寫真瘋狂去愛。
  • 這流水線、速度太快了
    現在我們流水線大部分都是30多歲的女工,一天工資有200多塊錢,一個月算下來也有6000多塊錢,相比其他二線城市,我們工廠上班工資是別人的2倍多。一家做藍牙耳機廠的電子廠,由於國內疫情漸漸控制,很多行業漸漸復甦,電子廠也迎來了自己的繁忙期,很多電子廠打出了大量招工,待遇從優等等。
  • 南京郵電大學 | 從生產流水線向管理流水線升級——數字經濟時代...
    雖然我們已經走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時代信息的零邊際成本規律與工業經濟時代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完全不同,但是當前大部分企業的管理理念、方法還停留在工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的流水線理念和方法在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升級延伸到管理,實現從生產企業向服務型企業延伸;從生產流水線到管理流水線的升級。
  • 張掖攝影家成林三幅作品入選國際攝影大賽
    甘肅張掖網訊 7月12日,第十六屆PSAChina國際攝影大賽公布成績,張掖攝影家成林的作品《疊瀑日出》《愛侶》《載歌載舞》分別入選畫意單色組風光主題、自然組不限主題和旅遊組不限主題組別。《愛侶 Love》《疊瀑日出 Falls sunrise》《載歌載舞 Singing and dancing》此次大賽得到了美國攝影學會(PSA)、國際攝影家聯盟(GPU)和寰宇攝影家聯盟(AUP)的三重認證。
  • 《元氣滿滿的哥哥》王耀慶穿超短褲引熱議 網友:不守男德
    在最新一期《元氣滿滿的哥哥》節目中,王耀慶的大膽穿著引發熱議。在這一期節目中,王耀慶走起了「商務休閒」風,他身穿一件白色襯衫,搭配一件超短褲,玩起了「下衣失蹤」,而且他的短褲居然比一旁吳昕的裙子還要短,這樣錄節目的男明星著實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