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人從不提自己的血統?網友:只有選寵物才論血統
最近在網上有一個有趣的言論,一位外國人很疑惑,為什麼中國人從來都不提自己的血統?要知道在外國有一個貴族血統是非常牛叉,非常高人一等的存在。可是到了中國卻完全沒有人注重血統。而網友們大多會心一笑,調侃道:在中國選寵物才論血統。
當然以上只是調侃,實際上中國人不論血統出身和我們的歷史文化有著很大的關係。
中西方「君權神授」的區別,導致中國人對貴族血統沒那麼感冒
在古代人們都是相當的敬畏鬼神的,所以為了更好的統治人民,統治者普遍採用了「君權神授」的噱頭對人民進行哄騙。具體表現形式,便是西方的加冕和中方的「天子」行為。
不過二者的區別在於,西方的君權神授是「神權凌駕於君權」,君王的權力由神賦予,表現形式便是教皇為君王「加冕」。在這種形勢下,放大了君王的神聖性,加之君王本身對自身血統的宣揚,才造就了外國對貴族血統的痴迷。
而中國的「君權神授」則是與之相反,是「君權凌駕於神權」,神的存在是為了讓皇帝更好的統治人民。因為皇帝是「天的子嗣」,所以人民要對皇帝敬畏乃至上供。而且在中國古代,只要你當上皇帝,那麼造福百姓,處理政務就會變成你的畢生事業,這種為百姓做實事的做法也在另一種程度上「削弱」了皇帝的神聖性。至於所謂的血統,只有在皇帝「戴綠帽」的情況下,才會拿出來說一說。
中國階層的流動性,讓中國人主動忽略了血統
和西方不同,中國階層的流動性一直都是相當的強的。從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唐朝寒門子弟與士大夫階層的「大換血」,充分說明了,與其信什麼血統高貴,不如多讀兩本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畢竟只要書讀得好,那麼就有成為統治階級的可能性。我都已經是統治階層了,血統不血統的,還重要麼?
中國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讓我們建立起了「來著皆友人」的思想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多民族的國家。在這個56個民族的大家庭中,我們早就習慣了彼此的差異,讓我們可以互相理解和包容。從中國歷史上幾次的民族大融合中,我們早就磨合成了一家人,對於外來的其他民族,也是抱著最大的善意。畢竟朋友當著當著就成「自家人」了。具體參考唐朝的「懷柔」政策,最後,真的是一家人。
強大的民族認同感
在近代中國,我們曾經遭受過西方列強傷害和欺辱,他們抱著不懷好意的心思強行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對著祖國母親各種燒殺搶掠,致使中國各民族苦不堪言。最後在中共的正確帶領下,才使我們將豺狼虎豹趕出了中國大地!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建立起了強大的民族認同感。大家是一家人,大家都受過傷,吃過苦,最後是靠著互幫互助才一起挺過了難關!這時候說血統,判高低,實在是即傷心,又沒有必要。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真的是在挑寵物的時候才會提血統,畢竟,血統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