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民間偏方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
中醫師多年行醫期間,大量珍藏偏方秘方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傳播中藥知識,弘揚中醫文化!
【中藥名】防風草 fangfengcao
【別名】廣防風、土防風、抹草、穢草、落馬衣、假紫蘇、馬衣葉、豨薟草、四方莖、臭草、臭蘇頭、鴨兒蔑、大篾草、大羊古騷。
【英文名】Epimeredi Indian Herb
【藥用部位】唇形科植物廣防風Epimeredi indica (L.) Roth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2米。莖方形,多分枝,密被白色茸毛。葉對生,草質,闊卵形至卵形,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近圓形,兩面均有茸毛,具細小腺點。花輪生,下部為腋生,上部可排到頂端而成長總狀花序;萼管狀,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內外均有短毛;花冠管狀,粉紅色,2唇,5裂齒,上唇直立,全緣,下唇闊,擴展,內面有短毛;雄蕊4,突出,花葯連貼;雌蕊1,柱頭2裂。小堅果圓形,黑褐色,平滑。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產地分布】野生於路旁、荒地、村邊草叢中。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曬乾。
【藥材性狀】全草長60~180釐米,全體被白色短粗毛。莖四稜形,具明顯縱溝,有分枝,表面灰綠色或棕灰色,質稍脆,斷面纖維性,中央有近方形的白色髓。葉對生,皺縮捲曲,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闊卵形或卵形;葉上表面灰棕色,葉下表面灰綠色,邊緣具疏鋸齒,質脆,易碎;有時可見葉腋殘留鐘形灰綠色花萼。氣香濁,味微辛苦。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苦。歸膀胱經、肝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溼、解毒、止痛。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臨床應用】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適量,煎洗或搗敷。用治感冒身熱、嘔吐、腹痛、筋骨疼痛、瘡瘍、溼疹。
【藥理研究】防風草所含的大環三萜類物質體外試驗具有抑制KB細胞增長的功效與作用。3種防風草內酯ovatodiolide、4,5-epoxy-ovatodiolide和anisomelic acid對麻醉狗的降壓作用、對血管緊張素酶(ACE)的抑制作用、對離體蛙心臟作用以及對牛蛙心房單細胞鈣離子流作用的試驗表明:後兩種物質在劑量為60μm和600μm時對ACE有微弱抑制作用,但對血壓沒有影響;靜脈注射前一種物質具降壓作用,並可抑制離體蛙心收縮。3種化合物均可抑制鈣離子流動。
【化學成分】防風草含卵防風二內酯、4,5-環氧卵防風二內酯、防風酸、4,7-氧環防風酸、4-亞甲基-5-羥基卵防風二內酯。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治癰腫:鮮防風草二兩,搗爛絞汁調黃酒燉服,渣外敷;或用鮮防風草、兩,鮮馬鞭草三錢,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特別說明:本條內容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傳播中藥知識,弘揚中醫文化,從小受母親影響,長大後也從事了中醫研究,喜歡各種中草藥搭配,就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帶著這種好奇心進入了中醫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樂趣,歡迎中醫愛好者加我,互相交流學習!
中醫講陰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有陰就有陽;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一物降一物,沒有一種物質是單獨存在的、沒有制約的!維持整個宇宙的平衡運轉,各個維次空間都有他們自己的一套非常嚴密的制衡系統!所以每種疾病,也必然會有一種降服它的藥物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