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公眾號 | 瀟瀟竹
今天是冬至,既是傳統節氣也是節日,是要吃餃子慶賀的。但今年又是甲子年,年份不好,除了新冠疫情的持續反覆之外,數量龐大的民間資本持有者們也戰戰兢兢。與民間金融巨鱷馬雲「馬爸爸」而言,就是一個流年不利的現狀。
先是所主導的螞蟻金服暫緩上市,導致名譽嚴重受損,後又受國家有關方面的「約談」(就是警告的意思),而後日前其網際網路金融存款產品統統下架(螞蟻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這是要「拍死「老馬的節奏哇!
更是雪上加霜的是,有關消息還顯示,馬雲主導並投資的湖畔大學雲南分校因規劃調整停止招標,也就是說該項目招標已經被叫停,必然面臨著長期的「糾錯」,未來大致可能性,是要「黃了」的結果。
看來,一些人眼裡的「馬爸爸」真的要風雨飄搖了,能不能過好這個年都難說。都說今年難,我看,難的可能不僅僅是普通百姓,某些「高官」難,金融巨頭難,資本為代表的市場也難。難!難!
無可迴避的是,在「流年不利」之下,以馬云為首或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巨頭們「屋漏偏逢連陰雨」,最近消息又稱「社區賣菜」或者說網際網路金融將進一步加大監管,「資本無序問題」必然面臨解決。
同時,網絡上已經產生了極大量的對馬雲們和資本們的不利的聲音。
有網友甚至恨不得馬雲去死,甚至部分人竟然對民間資本遇到「滑鐵盧」拍手稱快。他們,已經有了對「馬雲們」必欲除之而後快,恨不得「往死裡打」,剔骨、刮肉,再「踏上幾腳」的決心。
本號想問的是,這些人研究過目前管控約束資本的幕後背景嗎?知道國家有關方面的真正意圖嗎?或者說,知道什麼是現代社會和資本嗎?這些人,大概率屬於「圍觀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大概率屬於基本不懂卻人云亦云」起鬨架秧子」的人。
首先,我要說得是一定分清楚「馬雲」和「馬雲手裡的資本」,是兩個不完全相同性質的兩個屬性的問題。
什麼是資本?如果按」馬導師(馬克思)」對資本的精準定位:「資本來到這個世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說白了,資本就是瘋狂的,逐利的,是血腥的。如果用我們口頭禪來形容資本的本質,它就是「頭上長瘡,腳底流膿的,世界上最壞的東西」,是本質上「逐利」的東西。
離開了逐利的屬性,就不是資本。也就是說,只要是資本就會逐利,就和貓會喵喵叫,而狗會汪汪叫一樣。任何人也無法改變資本和資本的本質。
換言之,在不可避免資本必然產生、必然存在、資本會必然走向逐利的前提之下,其實無關乎是馬雲持有資本,還是「狗雲、驢雲」持有資本。
只要任何一個人持有了資本,資本的本質屬性必然驅使持有它的人,去投資、去逐利。
以此分析之,馬雲的「問題」,本質上仍是資本的屬性決定的。無論是誰持有它,是你是我還是他,都必然是一個「操性」,必然利用市場和流通環節去創造利潤和價值。
有網友稱:馬雲和過去比「變質了」,變壞了。那是你不了解馬雲和資本。馬雲當年很善良,為了求職可以當北漂,參加無數家公司試聘,因為長的太醜沒人要。那個時候,他不就是一個有上進心、有思路的小夥子嗎。
後來,馬雲有了錢了,也就是有了資本了。他拿著的錢(資本),不可能容許他存銀行,資本這玩意如果「不流動」就是廢紙,一定會貶值而不是增殖。如果是你,如果是一個正常人,也都會去投資。
所以說,並不是「馬爸爸」真的成為高利貸者、食利者,變成了惡魔,而是資本和「資本家」的必然選擇。
馬雲該打板子,但他卻一定有在資本挾裹之下的無奈之處。
不是他多麼血腥,而是背後的資本的血腥;不是他變壞,而是到了他這個可以掌握資本的位置,沒有那個人不會「變壞」。這是我們必須搞清楚的第一點。
接下來,我們必須分析在資本逐利屬性和本質,無可改變的前提下,為什麼仍然不能讓馬雲承擔主要責任的問題。
馬雲本質上壞嗎?他不壞。馬雲的資本壞嗎?至少有兩面性。或者說,資本的好與壞,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監管監督是否到位。我國網購市場以及現在的網際網路金融,對於中國乃至世界仍是比較新鮮的事物。
二三十年前的網購(淘寶)的興盛,對國家監管者而言就是個新鮮的不能再新鮮的東西,從上到上的政策指向就是「走走看」。馬雲的淘寶和時下的「花唄、借唄們」,能走到今天,其實正是監管寬鬆、機制制度不健全的原因。
而馬雲,作為資本的代言人,當然會謀求更大的寬鬆環境,甚至他都不希望有人監管他。這也正是為什麼,他在此前的外灘金融峰會上「放炮」稱「不希望被監管」的原因。
但讓我說,它的發展、發展到時下近乎瘋狂的逐利(一個螞蟻金服可以募集2萬億資本,我國2018年的GDP不過90萬億的樣子,而他自己僅拿出千萬元即可,一定是大把把地割「韭菜」才行的),其實正是因為監管缺失,因為「系統性和科學性監管不存在」,而不是「系統監管太多」的原因。
是因為來自上層的監管機制相對的滯後,以及對新鮮事物的審慎,讓馬雲和他的資本有了持續壯大的可能。也是它什麼發展到今天,卻可能走向反面成為「禍水」的原因。
另一個層面也必須認識到,來自地方的監管同樣不足。本號記得,馬雲在今年9月曾到湖南長沙考察調研,所到之處幾乎萬人空巷、人人爭睹為快,這是馬的高光時刻。在當地,馬雲竟然獲得該省兩位主要領導的親切會見與接見。
是什麼讓馬雲有如此魅力?如此大的份量?資本的力量耳!當地求「財」若渴的心態耳!對於這位掌握巨額資本的「財神爺」,當然要好好招待,這與各地謀求發展的內心動力不謀而合,也正是其「暢通無阻」的根本性原因。
馬雲在湖畔大學雲南分校的「遇阻」,或代表了地方方面開始清醒了。但此前的「大手一揮」給予其「近2萬畝地」的支持,那得多麼大的魄力和決策才敢給?我們得知道,全國「最著名」大學清華大學才佔地6000多畝,而同樣知名的浙大僅佔地不過萬畝(9335.16 畝),除了馬爸爸手握資本的「神奇」之外,難道不與一些地方監管者「媚資本」背後的「松監管」有關嗎?
這所被立項,甚至拿到地的「雲南分校」,據稱僅僅用了90個日曆天(不是工作日)就完成項目用地初步規劃方案,論證評審後15個日曆天制定正式規劃成果。
讓人瞠目之餘,如何不能不讚嘆「地方主導」的一路綠燈之下的結果?
的確,這就是資本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卻著實透露出一些地方謀求資本注入、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焦渴。眾所周知,地方發展經濟,沒有項目不行,沒有投資(更不行)。為了發展,或者說為了政績,地方官員往往「屈尊低就」,甚至或可能到了低三下四的地步。
這其實,正是催生「資本無序」的重要原因,且重要性不能低估。
其三,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眼光和心態看待資本,看待馬云為代表的民企和民企資本。
在闡述核心觀點前,我想先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每一個人,是否還想回到過去?回到原始落後時代,或者說完全沒有市場、搞計劃經濟的時代?我想,絕大多數享受了現代生活的現代人,不可能再沉緬於過去,也不可能回歸古代。
這麼說吧,什麼是資本?具體的形式必然以貨幣為載體。雖然貨幣並不完全代表資本,但貨幣卻是資本的重要表現形式。
如果完全視資本為萬惡的,是不應該容於世的。那麼,我們就只能回歸到原始社會以貨易貨的時代了。
就如在我們現代社會,完全沒有貨幣或資本之下,一戶農民想要獲取鋤頭等農具,他只能趕著他的豬或扛著自己生產的糧食,到生產農具的地方去互換;如果城裡人想吃苞谷,如果手裡沒有其他東西可以用來換,至少你必須給農民下地務工三天,才能換得你的口糧。
以此類推,沒有貨幣的時代究竟是什麼時代?能夠想像到是怎樣的殘酷嗎?
正是資本啊,正是貨幣啊,才擺脫了「以貨易貨」的原始、奴隸社會的落後,這是任誰也否定不了的。概言之,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是分分秒秒也離不開「資本」的。
而資本的存在,其本質之二必然要「流通」,必須謀求去流通。
「擱在柜子裡的錢」不是資本,資本的本質屬性必然是流通,也只有通過流通才能實現其價值。必須通過市場和「流通」,才能將人力成本、科技成本、倉儲物流成本等附加到資本之上,最終形成利潤(剩餘價值)!
而利潤是什麼東西?社會財富的真正來源耳!沒有資本,基本上就不可能有大量的現代化財富的創造與積累,正是因為資本和利潤的存在,才能讓政府有稅收!工人有工資,科學家有價值,農民有收入,中產階級能穩定,才能實現如「變魔法般」用幾十年創造出歷史上幾百年人類的總和也創造不出來的社會財富。
一些人,至今仍天真地認為,「打倒了」馬雲,取消了「資本」,就可以獲得一個更幸福的明天。竊以為,你不妨試試,沒有民間企業、沒有民間資本,你能獲得幾個就業崗位?
或者說,如果沒有民間企業,你有多大本領和過去年代一樣去,能打破腦袋進國企、機關」吃皇糧「?
再或者說,徹底拋開資本和市場,回歸到計劃經濟的年代,你還想不想天天「限量供應」,計劃著分配仍然吃不飽飯、還用煤票、布票和糧票?
或許,因為資本本質的血腥和逐利,他們這些「資本家們」,會分配給自己更多的利潤,他們或許在大碗吃肉、大秤分金,這個沒有錯。但是如果沒有資本、沒有諾大的馬雲群體們和無數家民營企業,可能,(應該是絕對)我們的絕大多數窮人們,「連喝口肉湯的可能性都不會有」!
以為「反了」馬雲,一些人就能迎來幸福的生活?
呵呵!這個,無異於「做夢」!
當了憤青,就迎來了幸福的生活了嗎?讓馬雲去死,馬雲的資本去死,你就富裕了?想想真的可笑又好笑。(看下圖,馬雲成一些網友眼中萬惡的資本家了)
對於我們而言,絕大多數人(甚至是百分之百的人)其實已經獲益於資本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日益開放的市場,這是真理而不是虛妄。如果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反而「端碗罵娘」想否定市場和市場經濟,如果是無知或白痴也罷。
如果不是白痴和無知,我都懷疑這些人是「美帝敵對勢力派出的特工」。
對於廣大已經受益於改革開放40餘年成果的億萬人群而言,切切要保持理性。一定不能徹底否定馬雲和他們手裡的資本的價值,而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馬雲和民間資本。
真正的理性的、客觀的態度是,利用好它的天然的、巨大的優勢,讓它和他們為社會和國民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利潤,藉此讓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民生「大蛋糕」越做越大!我們每個人,才有可能分配的更大點!
最應該避免的一個觀點是,切忌對馬雲們「落井下石」、一棒子打死。如果某些人真這麼幹了,不僅是開歷史的倒車,也是在砸包括最廣大窮人們的「飯碗」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