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時代,直播是主播吸引流量的重要方式。吃東西直播在國外走紅後,國內不少主播也打起了主意。不過,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吃播」慢慢變了味。不少主播每次直播都端上了大量的食物,宣稱是大胃王,但最後被曝光是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
不少網友表示,「吃播」應該是以介紹美食為主,而不是宣揚暴飲暴食,看誰更能吃,這種不健康的「吃播」既浪費了食物,也會誤導觀眾亂消費。
亂象:浪費食物 誤導觀眾
「『吃播』應該是分享美味,讓人認識和了解美食,暴飲暴食式的『大胃王吃播』純粹是譁眾取寵。」石獅網友「藍天」表示,人們對手機越來越依賴,但很多時候都是在消磨無聊的時光,「吃播」也是因為滿足了不少網友獵奇的心理,從而在網上火熱起來。一些「大胃王吃播」,為了看不見的流量,硬撐著也要吃完大量食物,不僅浪費食物,也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負擔。
網友「小語」告訴記者,看著「大胃王吃播」長期暴飲暴食,也許有人會對他們的胃感到擔心。實際上,鏡頭前面是暴飲暴食,幕後卻是造假泛濫。多家媒體曝光了「吃播」假吃、催吐,有的連食物也是造假的,龍蝦是塑料模型、辣醬是番茄做的,最過分的是,竟然還有中途更換主播的,「完全就是在欺騙觀眾」。
不少網友認為,很多人愛看「吃播」,除了滿足獵奇心理,還會覺得有解壓作用。但是,不免有些觀眾缺乏判斷,在看了「大胃王吃播」之後,對暴飲暴食盲從,將其誤認為是健康的飲食方式,這樣的影響可就弊大於利了。此外,不少「吃播」都是在凌晨時段進行,觀眾熬夜不睡覺本身就對身體無益,觀看過後如果也跟著吃宵夜,無疑更不健康。
叫停:多地立法 嚴禁亂象
網友們表示,「大胃王吃播」雖然看上去只是將過量的食物塞進肚子裡,但是這副「吃相」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既過度浪費食物,也辜負了美食的滋味。在全民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大環境下,「大胃王吃播」也因與杜絕「舌尖上的浪費」背道而馳,引發不少輿論關注。
今年8月份,央視就批評了「大胃王吃播」行為,多家直播平臺隨後回應,將對「大胃王吃播」進行整治。記者昨日在搜索平臺搜索「吃播」關鍵字時,發現平臺有一個置頂的溫馨提示:寶寶們,一定要珍惜糧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有網友表示,平臺親切的稱呼,文明的提示,讓人看了很暖心。
也有網友發現,除了輿論關注和媒體批評之外,多個地方出臺法規,嚴禁「大胃王吃播」亂象,這些亂象也終將在公眾視野中消失。9月份,河北省出臺規定,廣播、電視、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禁止製作、傳輸、傳播假吃催吐、量大多吃、誇張獵奇、暴飲暴食等鋪張浪費的行為。
合肥市明確規定,禁止在網絡平臺開展暴飲暴食以及其他鋪張浪費的直播行為,有關條例在11月1日已開始施行。海口也明確要求,網絡自媒體不得從事假吃催吐、誇張獵奇、暴飲暴食等宣傳鋪張浪費的直播行為,該決定自11月30日起施行。
而在近日,廣東省也通過立法,要求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音視頻信息的審核,及時制止涉及餐飲浪費音視頻信息的傳播。對於出現的違反規定情況,將由廣播電視主管部門、網信部門依法予以處理。(陳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