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好的一首詩,也是唐詩最好的一首,卻像謎語一樣,千年難解

2020-12-16 騰訊網

李白的《蜀道難》堪稱千古絕唱,有人認為它是李白全部詩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認為它是全部唐詩中最好的一首。但是,這首詩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對於它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闡釋。李白不同於李商隱,也不同於李賀,他的詩歌藝術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境,不走朦朧晦澀之偏鋒。

這一首《蜀道難》是一個例外。關於它的內容含義,歷代的學者們就像猜謎一樣,猜了一千多年。我們先看詩: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東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詩的用韻,也突破了梁陳時代舊作一韻到底的程式。後面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編《河嶽英靈集》稱此詩「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

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係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

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最起碼我們能夠看到李白在創作這一首作品時,他明顯處於一種狂放、恣肆、亢奮的狀態,他天真、浪漫、自由等秉性都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換言之,這是一首形式大於內容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倘若斤斤計較於它背後的故事和詩歌的寓意,未免有方圓枘鑿、膠柱鼓瑟之嫌。浪漫的詩篇,應該以浪漫的情懷去閱讀,去吟詠,去領悟。

相關焦點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之謎
    可在李商隱那個時候,這首詩裡相隔的確實是萬水千山。因為路很長,所以格外珍惜每一次對話。因為詩很短,所以每個字都具備著直接敲動心弦的能力。然而,詩讀懂了,我們卻依然面臨著一個難題——似乎不出難題,作者就不該叫李商隱而改名白居易似的。這個至今還被人爭論不休的問題是:這首詩到底是寫給誰的?!
  • 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詩,語言很「接地氣」,卻將異地相思寫到了極致
    無論歷史上對於唐詩以及其他詩人的評論有多少,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李杜的地位再也不會有人能夠超過,說起唐詩,說起詩歌,李杜就是永遠的最高點。【臨其詩境】而李白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極致的浪漫,更在於他對普天下各式各樣的人,都有著一顆同樣強烈的同理心。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兩人在生命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也是最落魄的時候,都曾到過一個地方,那就是聞名遐邇的洞庭湖。李白是在759年,被流放遇赦的時候,沿長江而下路過洞庭湖,與兩位朋友相聚洞庭,一鼓作氣寫了8首詩,篇篇都是精品,讀來拍案稱快!而杜甫是在768年,離開成都草堂後,也是沿長江而下,來到洞庭湖,寫下了1首詩。
  • 王維寫夏天最好的一首詩,曾被列為唐詩七律的壓卷之作
    他也寫過一首《納涼》,「喬木萬餘株,清流貫其中。前臨大川口,豁達來長風。」繁密的樹木遮擋了烈日,川口、涼溪,置身其中,讓我們也感受到夏日在深林風口的無盡清涼。但是這兩首一首語言太過焦躁,一首語言太過平實,都稱不上是王維的經典夏日之作。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只要對中華文化有入門水平的人,都不可能沒聽過「詩仙」李白的大名,這位青蓮居士對中國詩壇的影響力十分深遠,後世文人無不將之奉為圭臬。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李白最富殺氣的一首詩,金庸將其用作書名,絕世武功就在詩中
    李白的詩,或豪氣可幹雲,或飄逸如塵散,總有一首能夠打動你的內心,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是詩歌界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精神領袖,他的詩被後世詩人當作唐詩的楷模,他的背景被眾多史學家們爭相研究、發掘。
  • 李白的詩經常被後人修改,只有這一首詩改得妙,一字之差意境全出
    李白的原文經過了這麼久的時間,其實很多人已經是不知道了,畢竟後來修改過的作品,還頻頻入選課本,以至於今天的人,已經不太清楚,這首詩被人修改過。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每次讀一首詩,那應該還是要了解原文,知道一首詩的來龍去脈,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唐詩|最好的告別,是依依不捨後,離別的我送給他們這首特別的詩
    離別總是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古人的離別更是令人黯然神傷,因為那時的交通不像現在這樣發達,一旦離別,有可能此生在無法相見,所以古人比我們更能懂得離別的滋味,今天相逢給大家帶來的是唐朝時的一首著名的離別詩,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譬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李白的《靜夜思》等,皆是古人寄託對家鄉親人思念的上乘之作。然而,在同一盛唐時代,也有一位人品極差的詩人寫了一首「近鄉情怯」詩歌入選課本,後成為流傳千年的經典!此人便是我國唐朝時期著名詩人宋之問。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一個千年難解...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 引言
  • 詩仙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讀唐詩,必讀李杜,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便是唐詩的兩座大山。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對現實生活的生動記錄,而李白則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上天入地,他的想像力汪洋恣肆,如大江大河,奔湧不息,令人讀來心潮澎湃。李白的性格極度張揚,和他寫的詩一樣,在當時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了一杯烈酒,火辣辣地刺激著人的神經。
  • 李白最「牛」的一首詩,將自己名字寫入詩中,後人至今沒超越!
    李白最「牛」的一首詩,將自己名字寫入詩中,後人至今沒超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文史更是他國無法比擬的,在這上千年的文史當中,最具文化色彩的當屬於詩詞文化。古往今來,我國誕生了很多詩人,但是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詩仙李白,作為我國最偉大的一位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豪邁奔放,今天和大家介紹的就是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將自己的名字寫入詩中,後人至今無法超越,接下來和我了解一下吧。
  • 每天一首詩:我們現在讀的《靜夜思》原來不是李白的原著
    《靜夜思》這首詩也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歌,我們今天看看這首詩裡面蘊藏這什麼玄機和奧秘。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首先,有個疑問「床」指的是什麼?在唐朝可以指像凳子一樣的坐具,它既有可能是坐具,也有可能是臥具,總之它一定是在臥室裡。
  • 李白最搞笑的一首詩:美女看見李白就跑,假裝害羞!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上至頭髮斑白的耄耋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少年兒童,都會背幾句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幾乎是許多人的啟蒙詩歌。詩人之間的逸聞趣事古來不少,可是要說李白寫了900多首詩,哪一首詩最搞笑?許多人可能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是哪一首?
  • 杜甫對李白極盡敬仰之情,一首唐詩非常樸素,但字字都是真情流露
    但是不得不讓人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今天看兩個人的歷史地位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在文學史上、在兩人真實的關係當中、杜甫和李白是有著相當的差距的。一則李白比杜甫要大上幾歲,二則杜甫也自認為李白的才華無人能敵,自己頂多是李白身邊的跟從者。今天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表達的這種情感。杜甫的全文用字非常的樸素,但表達的情感就很真實,字字都是真情流露。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 李白去世37年,一個著名詩人在他墓前寫下一首感慨深沉的悼亡詩
    但是唐詩並沒有因為李白等人的去世而變得黯淡無光,反而在另一批傑出詩人的帶領下,獨闢蹊徑,走上了另一條登峰造極的唐詩巔峰之路。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詩人,就是一個曾經在去世37年之久的李白墓前寫下一首感慨深沉的悼亡詩的詩人。
  •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最好流傳最廣的5首詩,你背過幾篇?
  •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這首詩名為《巴山道中除夜抒懷》。按照現在的說法,他也是一名資深驢友。唐朝最出名的驢友應該是李白了,一邊遊玩,一邊寫詩,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作。崔塗雖然也漫遊天下,也寫詩歌,但是他的詩歌卻常常是充滿了羈旅的惆悵,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抒懷》便是他最出名的一首作品,入選《唐詩三百首》,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
  • 李白很狂的一首詩,通篇每一句都很狂,尤其是最後兩句氣勢如虹
    李白,字太白,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仙」,他的詩自成一派,寫得很有韻味,例如《望廬山瀑布》、《靜夜思》、《將進酒》等等,那都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得很有趣。這也是李白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寫這首詩時李白還沒有去長安,可以說是雄心勃勃,打算去到長安一展身手,去實現人生理想。不過後來我們知道,李白由於得罪了權貴,最終還是離開了長安,開始去到各地遊玩,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那麼我個人認為,李白離開長安是正確的選擇,如果他不離開長安,一直還生活在那個地方,相信他不可能寫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傳世名篇。
  • 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唯獨這一首,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唐朝詩人之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毫無疑問的三大詩人。其中白居易的詩歌最淺顯易懂,相傳他每有新作,都是先讀給不懂詩歌的老婦人聽,她們能聽懂了,這才算過關。白居易的詩,並沒有李白的瑰麗神奇,也沒有杜甫的沉鬱頓挫,卻是千錘百鍊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