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何氏家譜]

2021-02-26 何姓

點擊下面文字即可閱讀 ↓↓↓
何姓必看何氏宣傳何家電影何氏族歌何 氏 群何氏名片何氏電視何氏家譜何氏族規

貴州遵義何氏家譜

何氏家譜

前言

我何氏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肇自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皇帝。皇帝姓公孫,名軒轅,因居於姬水,故又姓姬。所以,何姓最初實為姬姓。傳至桓叔成師,共30世。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桓叔次子萬封於韓原<今山西芮城縣西>,史稱韓萬,子爵,仕大夫,故亦稱武子萬。至萬重曾孫厥,厥因救趙氏孤兒脫險,歷史對他評價很高,正式以韓為氏,尊萬為韓姓始祖。傳至亞仲公韓信,共26世。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殺韓王安。二十九年<公元218年>,韓相國平之子張良為韓報仇,僱力士於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未遂,始皇疑六國皇室貴族所為,派人四處偵滅,適韓王安次子允,偕夫人張氏,子隆,孫騭,曾孫信等匿居廬江郡東鄉津,以撐船為業。秦探登舟查問姓氏,韓允指「河」姓,訛韓為何得以脫險,遂一家改姓何氏,從廬江郡遷扶風郡北隱居,何姓遂由此而來。漢高祖元年<公元206年>亞仲公信復遷廬江郡治舒縣定居,複姓韓不到十年,時逢韓王姓,淮陰侯韓信被漢王劉邦懷疑謀反先後被戮,有仇家藉此生由陷害亞種公韓信,信長子堿,次子蔗為避父仇又遁跡廬江郡<今安徽>西部山區,遇呂后偵探詰問姓氏,兄弟又分別指以何姓,訛韓為何脫險。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尊允為何氏受姓始祖,正式改名何堿、何蔗、從此不複姓韓,定居廬江郡治舒<今安徽廬江縣>。傳至何全皋共30世。

何全皋,長子何中立,字大體,唐大中三年<849年>生於袁州<今山西>宜春郡新喻縣大石橋何家街,後移籍洪州<今江西>豫章郡高安縣臨江鎮南京街鐵索橋。任河陽節度使,魏博左司馬。因父何全皋被軍人所害,料難襲父職,逃奔京都長安<今西安>,改授兵部司馬,繼遷河南節度使,封簡命侯。鹹通中,南詔陷播州,乾符二年,夜郎復叛,何中立被封平播將軍,謹奉禧宗之命,掛大將軍印,領兵伐播。三戰皆捷。後因兵少難攻,請命益師。乾符三年,朝廷派楊端合兵助陣。播平,封中立祖為播州總管,賜以爵士,許以子孫世襲,永鎮邊疆,設總管府於播東九龍鎮<今團澤鎮九龍場>,距中立祖墓僅數裡<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洪水村養馬塘>。中立祖傳至懋公共23世。

我祖懋公及堂伯祖、堂叔祖忠、思、惠<景慶子、清公孫>,恩、勤、殷、德<景富子、灝公孫>叔祖志、恕、慈<景秋子海公孫>,因楊氏謀反而停襲。楊端28世孫楊應龍於明萬曆19年<1591年>謀反,濫殺屬官、百姓,恩公於宋世臣等憤極赴京上書。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明廷命李化龍總督十五省區官兵24萬赴播圍剿,萬曆28年<公元1600年>楊應龍困於海龍囤,決戰114天,囤破應龍自焚。其時恩、思、殷三公領兵助剿,但忠公孫漢良被應龍逼而附逆被誅殺。萬曆二十九年<公元601年>明廷廢播州,分設遵義<屬四川>平越<屬貴州>兩軍民府,改土歸流,廢世襲制,將我何氏受封田土收回出售民間。恩,思,殷有功於朝,其後裔分赴各地辦差。

因上述諸因,各房天各一方。堂叔伯思、惠雁居青山,恩葬青山將軍山,殷葬青山棗園寺捕鼠穴,德移居後壩。叔祖志遷湄潭,恕遷南鄉平水裡,慈遷遵義。傳至我支"必"字輩<2003年>共17世。

我何氏從公孫軒轅皇帝<姬姓世系>傳至桓叔公成師,以姬姓共30世近千年。從桓叔子韓萬<晉韓世系韓姓始祖>傳至亞仲公韓信,以韓為姓共26世近600百年。從亞仲公韓信次子何蔗<廬江世系何姓始祖>傳至何全噑共30世近千年。從何全噑子大本公何中立<遵義世系,入播始祖>傳至何懋共23世700年。從何懋予<"邦"字>傳至今<2003年>我支「必」字輩,共16世四百年。自皇帝至今<2004年>為帝為王為後為蔗人者共125世近四千年。

我遵義何氏出自蔗公。何氏受姓雖晚於兄弟姓氏,但據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卻居全國第十七位。自始祖中立公入播以來,何氏在遵義亦屬大姓。但由於傳之久遠,又缺乏統一完整的族譜,族種相互聯繫甚少。同姓之間視如路人。為緬懷祖先業績,發揚我族優良傳統,族內早萌發了重修族譜的意願。2003年清明節,何洪舉在中橋何氏將軍墳掃墓之時,倡導重修族譜,得到各地宗親的支持,實為幸事。

         族譜摘錄

 

1、  何氏宗譜

 

廬江郡縣出韓王安,為秦所廢,其子孫避秦亂則轉音為「何」;原出自周武王弟叔虞之後,其音為「角」。

三何競爽丕開東海,箕求四友齋芳,大展廬江學問。晉何元靜,字思澄,作遊山詩見重於沈約,為侍郎御史,少與族弟水部遜散子郎,俱擅文,名諺云:東海三何。子郎獨多。

宋何長瑜,與謝靈運、荀雍、羊睿,以文章相賞,號日四友,秉性仁厚,土多歸之,往城斷獄以春秋,民化恩禮之治。

漢何武,揚州刺史,秉性仁厚,好講上類,士多歸之,在任無赫赫之聲,常步九江,廣得郡守戴,不法狀聖聖慎自免,後為博士毀武於朝聖,子容為盜板擊廬江獄。武平心決之得不死矣。報服去任後,人常見其德恩思之釋。

何敞,字文高,官河南太守,郡有冤獄,以春秋至義斷之百姓陰德,廷尉天報九九子孫,白衣尚書詔賜雙雙弟兄。

漢何比幹,字少卿,武帝朝廷尉,時張湯持法嚴而比幹以仁恕判之,所全活者千餘人,惟汝號曰何公,忽有老嫗造門,曰:公先世陰德及公之身又治獄多平反,今天賜策以廣公後因出懷中,策九百九十枚,曰:子孫佩印符如此算。

南北朝何點,字子皙。或駕柴車或躡草履,隨意所適,必醉歸。人謂之通隱,梁帝賜以鹿皮,中召見引入華林園,詔拜常侍,點以手將帝鬢曰:乃欽臣老耶遂辭之,弟胤字子李,世稱點為大山胤,為小山慕會嵇之勝棄家而往,詔起關祿大夫遣司馬王果勸駕不應謂果。曰:卿何不表留同我隱。果曰:不聞有此例。胤曰:檀弓巷皆言物始。何必曰:例詔賜白衣尚書祿命山陰庫錢月給五萬皆固辭。

南北朝何敬容,字國禮官史部尚書,性好清潔,衣冠必麗,武帝朝常有侍臣袍服卷摺 。帝恕曰:卿衣帶如繩,將何所縛。敬容希旨每以,衣常不整伏床熨之暑月背為之焦。

何昌寓,字儼望,敬容之父。獨立不辭所交皆名士為宰相,以清白稱有姓閔者乞宮自告子騫笑遙遙華謂矣,賞梅賦詩。揚州東閣之與玩甌為記零陵溪上之娛。

南北朝何遜為揚州法官,宅有梅花一株,遜常吟詠於其下,後遷洛陽,思花,再請往其任上許之抵揚州,花方盛開,遜於東閣延名士醉賞之。

何彥章謫居零陵,曰:玩甌溪上,乃作亭自為之記仙遊湖側弟兄煉丹乘魚雲母溪邊女子食粉皆輕身。                                   何氏九仙其世代莫可嵇考兄弟九人,居仙湖側丹成各乘魚飛去世於唐。

何仙姑,增城人,何泰之女也。生時紫雲繞室,住雲母溪一夕,夢神教食雲母,粉可得輕身誓不嫁,往來山嶺其行如飛,唐太后遣使召見中路,不知所之,仙姑永州產幼時遇異人與一桃,食之,遂闢彀能遁,知人吉兇。

   明何瑞徵 ,河南人,崇禎戊辰榜眼,廣靜寡慾,文淵之卻館鼎新咳唾,成株景明之美才勝逸。

   明何文淵,廣昌人,守溫州廣靜寡慾,一郡大治後,為刑部侍郎,金者卻之有館歷吏部尚書。

   明何景明,字仲默,信陽人,與李崆峒等號四傑,美才勝逸咳唾成珠。

   明何恩,官宣尉司使中軍,有功於朝,請入聖廟。

   明何彥清,播州安撫使,安民勤政平播有功,請入聖廟。

   晉何琦,字萬倫,繁昌人,好古博學,苦家無以養,出為涇縣令。母亡,遂杜門謝客,高尚潔志,累召不起,後桓溫過其境,曰:此中有人。

   唐何番和州人,為大學士十餘年學成,行高諸生不敢與齒。宋,同舍將往附蕃正色叱之故六館無受汙者後韓愈為之立傳。

  宋何琬,字子浙江龍泉人柙宗常書其名於屛曰政事何琬文章棄濤濤亦同裡之人也。

   晉何準,字幼則,充之弟,高尚其志,潔身寡慾,膠州府累闢不就,充為剽騎將軍,勸準仕,準曰:第五之名,何減剽騎,準兄弟中第五。故云其穆帝後也,稚好出劍,挺英氣於少年,善談老莊,著才名於幼歲。

  明何直,東莞人,少英偉。好出劍,歷湖廣。布政二十年。無微遣一心夷上夙夜寅畏,尤功臣所難。

  三國時何晏,字平叔,東莞人,美姿容面如傳粉,以才名著。官吏部尚書,善談老莊,士大夫多宗之。

  唐何叔度,潛江人,少篤行。誼姨與叔度母厚母亡,奉姨若母姨卒塑望必往哭之,哀官太常有聲子尚之為吏部歸省叔度問曰:汝日傾朝送,可有幾人?對曰:數百。笑曰:此吏部耳非為何德彥也昔。毀浩作豫章令郊錢者篆及江亭往曰:故舊無後相窺世謂尚之立身簡約實奉叔度之遺教雲。

  晉何克,字次道,潛江人,初闢王敦兄,時盧守貧甚,敦於坐中,稱曰:家兄在郡,定往人士皆可許允。曰:所聞異是敦御之庾。

亮嘗為曰:氣度風概有萬夫之望。累遷尚書令輔幼主正色,立朝以社稷為己任諡文穆。

  唐何易,為宜昌令,治民有則家給人足,人皆息訟獄中草滿度庭,可張羅人有落花訟庭間草生囹圄靜之歌。

  梁何鳳為建安太守,極仁慈伏臘每放歸家皆依期而至,位居烏府裡賜柏臺。

   明,何敏中,洪武以才行卓異,任祁門知縣,上書言時政得失,朝廷嘉之,行人賜以樽酒,陛徽州府,後轉嘉興府,所至有政聲。

 

2、  廬江譜序

 

始祖諱中立,字大本,唐河陽節度使,弘敬祖之後矣。於僖宗乾符二年,奉旨平播,歿於播之東鄉,至今碑跡尚存,是為何姓之始祖也。後因楊氏叛亂,譜系失傳。復由恩、思、勤三祖於明之僖宗五年纂修家譜,以遺至今。

後來尋流必溯其原始支派演之,有自探末求其本,乃識支分之有間嘗考我廬江世系,由季唐逆而溯之,遙而嵇之。秦漢以上,而至於唐虞三代,三皇五帝間誠帝王之後裔也。何則按公孫軒轅皇帝之次子少昊,金天師氏能修太昊庖義之法,別姓為姬,其子孫帝嚳高辛氏任其姓,而長子后稷乃周武王十五世之祖也,武王弟叔虞之少子封於韓,至春秋時晉強而滅之,封桓叔之子萬於韓原,其姓始異姬而為韓,傳至韓王安,而後又為暴秦所滅,其子孫為避秦難始轉音為何,或曰何本為韓。韓為杞夏後也,然考夏之後,未有封於韓,未可信矣。此不過嵇之載籍核之,世紀一觀其淵源之樂而已,至若世序相繼各號居裡,又安能得其詳細哉。出險遷至於漢與三國及兩晉南北朝及至隋與唐之乾符年間,計二千二百而二十年矣,則更姓之後大約有四十餘世乎,可知始祖以前由有宗觀始祖以後,不少族譜屬也。憶自韓原顛沛則燕趙齊魯諸邦,七國三楚之地,何不可適乎則弘敬祖之鎮河陽大本,祖之起豫章,原由於江西,無足疑矣。

 

3、始祖大本何司馬公敘

   

本大祖者,系江西臨江府新喻縣大石橋何家街生長人氏,後移籍清江縣南京街鐵索橋,乃大唐文宗武宗朝,為河陽節度使,弘敬祖之後也,歷宣宗、懿宗。而中立荷蒙國恩,為兵部司馬,恪恭厥戩翼戴,王家時有播之遺孽,鹹中南詔等寇陷播州,朝廷聞報,至僖宗乾符而年,欽命我祖大本公受平蠻,奉旨來播,我祖不畏強,御兵討奈寇繁兵寡弗克剿除愛請命益師,乾符三年,朝議命太師武略將軍楊端督軍同伐,我祖同寅協恭會師助陣披堅執將士協心努力,攻討始剿除夜郎浮竹等處,夷賊復請靖播疆復平成功復命,朝廷恩詔,凡平播功臣照職留守管理,永鎮邊疆,故我祖與楊氏統羅田、張、譚、袁、吳、盧七姓,目領黃平草堂二處,安撫司真播白泥餘慶重安六山長官司傳襲自乾符年間起歷昭宗宣宗,五代梁、唐、晉、漢、周越宋及元至明之十三主,神宗時因楊端二十七世孫應龍肆虐逆亂我恩祖、思祖、不得已同宋世臣等臨闕告變朝命命李化龍駐重慶,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分兵九路並進,應龍自焚朝議亭,襲設流更播州為遵邑,吾家之恩襲頓止鳴呼,我始祖忠勤王國佑後人其能已於恩哉。

 

何氏世系表

   (黃帝—公元2004年必字輩近4000年)

  何氏(69代),出自韓氏(26代),韓氏出自姬姓(30代)。從公元2004年「必」字輩上溯到軒轅黃帝,共125代,近4000年。

 

姬姓世系 (黃帝—桓叔公·成師)

世次

字號

朝代

年號

紀元

居地

備註

1

軒轅

黃帝

五帝



嫘祖

玄囂、

昌意

姬     水

妻四人 生25子後生姬

2

玄囂

青陽

五帝





江水(河南安陽)



昌意


五帝




昌僕

高陽

若水(四川省內)


3

蛟極


五帝





河 南 濮 陽


4

帝嚳

高辛

五帝



姜原、

常儀、

義和、

慶都、

尚狄

后稷、

契、

放勳、

摯、

厭越

同      上

五妃對應五子

5


五帝








放勳

陶唐

五帝





山  西   平   陽

西

帝光


放棄

后稷

五帝



高級農官


不窟



厭越


五帝








6

不窟




高級農官


甘     肅


7

鞠陶





公劉

後 陽 不 窟 城


8

公劉




部落長


慶節

後 陽 不 窟 城


9

慶節




部落長


皇僕

殷湯王時在位

10

皇僕




部落長


差費

帝外丙時在位

11

啟辛

韓武子


前408

大夫


平     陽

晉三卿之一

12

韓景侯


前403


遷    陽    瞿

晉三卿之一、

封侯

13

韓烈侯


前397


陽     瞿

韓國君

14

韓文侯


前385



陽      瞿

韓國君

15


韓哀侯


前375


若山

遷   新   鄭

韓國君

16

韓懿侯




新     鄭

韓國君

17

韓昭侯




新     鄭

韓國君

18

韓宜惠王


前323


新    鄭

韓國君

19

韓襄王


前296


嬰、

咎、

蟣蝨

新    鄭

韓國君

20

韓釐王


前273


新     鄭

兄逝

事位

21

韓桓惠王


前237


安、非

新    鄭


22

韓安王


前234


成、亮

新      鄭

秦侵

韓、

追殺

安、

子逃

23

子信


前218


張氏

隆、冉

新    鄭

遷廬江

24

子孟




田氏

扶   風


25

雍伯





扶   風


26

亞仲


前202

太守

伍氏

廬    江

文帝封太守

                          

韓姓世系 (韓萬—亞仲公·韓信)

世次

字號

朝代

年號

紀元

居地

備註

1

韓萬

公子萬


前710


賕伯

韓原

尊為韓受信始祖

2

賕伯



前677

大夫


韓原


3

定伯



大夫


輿

韓原


4

輿




大夫


韓原


5

韓獻子



大夫


無忌、

韓原

晉六卿之一

6

韓宜子


前500

大夫


遷平陽

晉六卿之一

7

韓貞子


前500

大夫


不信

平陽

晉六卿之一

8

不信

韓簡子











伯音



大夫


平陽

晉四卿之一

9

韓莊子



大夫


平陽

晉四卿之一

10

康子


前472

大夫


平陽

晉四卿之一

11

韓武子


前408

大夫


平陽

晉三卿之一

12

韓景候


前403


遷陽霍

晉三卿之一

封侯

13

韓列候


前397


陽霍

韓國君

14

韓文侯


385



陽霍

韓國君

15


韓哀侯


前375


若山

遷新鄭

韓國君

16

韓懿侯




新鄭

韓國君

17

韓昭侯




新鄭

韓國君

18

韓宜惠王


前323


新鄭

韓國君

19

韓襄王


前296


嬰、

咎、

蟣蝨

新鄭

韓國君

20

韓釐王


前273


新鄭

兄逝

事位

21

韓桓惠王


前237


安、非

新鄭


22

韓王安


前234


成、亮

新鄭

秦侵

韓、

追殺

安、

子逃

23

子信


前218


張氏

隆、冉

新鄭

廬江

24

子孟




田氏

扶風


25

雍伯





扶風


26

亞仲


前202

太守

伍氏

廬江

文帝

太守

廬   江何姓世系(何庶出—全阜公)

字號

朝代

年號

紀元

銜接

居地

備註

1

何庶

自修

西漢


前196


王氏

贊、

成、

寵、

業、是

廬江

「何」逃生、更何

2

何成

伯愛

西漢


前165

左、張氏

廬江


3

何果

長孟

西漢

元豈

134

肖、張氏

金幹、

銀幹、

比幹、

啟先

廬江

平陽

4

何比幹

少卿

西漢

徵機

前90

太守

張、黃氏

10子

扶風


5

何壽


西漢

河平

前27

都尉


顯、並

阜縣

比幹

第八子

6

何顯


西漢

光延


光祿夫


阜縣

何壽長子

7

何鄢


西漢

元始


都尉


平陵


8

何寵


東漢

元和

公元40

太守


扶風平陵


9

何敞

文高

東漢

永之

公元100

太守


扶風平陵


10

何豹


東漢

永寧

公元125

少府




11


邵公

東漢

光和

公元178

諫議大夫


山東曲阜

董仲舒四傳弟子

12

何昌


三國


公元208



遷廬江


13

何楨


三國


公元240


龕、

助、惲

廬江

婁候

14

何惲


三國

太康

公元283

太守


廬江


15


西晉

太康

公元283

太守


閎、

楷、

充、準

建康


16

何淮

幼道

西晉

建武

公元307

太守


放、澄

廬江


17


西晉

隍安

公元360

太守


元度

等七子

廬江


18

何元度


西晉

元興

公元420

太守


僧達

廬江


19

何僧達


南朝

建元

公元480

太守


法勝

廬江


20

何法勝


南朝

大同

公元530

太守


之元

廬江


21

何之元

世伯

南朝

太平

公元560

太守


伯典

廬江

 


22

何伯典

憲章

隋朝

仁壽

公元600



煥、炯

晉陵

儒家學

23

何炯


唐朝

貞觀

公元630



源精

晉陵


24

何源精


唐朝

上元

公元670



孝物

晉陵

大學子

25

何孝物


唐朝

貞觀

公元700

軍校


晉陵


26

何俊


唐朝

景雲

公元710

軍校


晉陵


27

何默


唐朝

天寶

公元750

太常卿


進淘

靈武


28

何進淘

端公

唐朝

大何

公元833

太傅


弘敬

靈武


29

何弘敬

重順

唐朝

開成

公元836

兵馬使


江陵


30

何全


唐朝

鹹通

公元860

中 書 令、節 度 使


中立、神劍

江陵

30

 

遵義何姓世系(何中立—懋公)

 

世次

字號

朝代

年號

紀元

居地

備註

1

何中立

大本

唐朝

乾符

公元870

司馬

和柴楊任氏

正乾、正坤

臨江

命入播平夷

2

何正乾


唐朝

天佑

公元900

總管


九子,長繼業

九龍

播州

3

何繼業

漢祥

北宋

乾德

公元963

總管


承宦

九龍


4

何承宦

世嘉

北宋

潡化

公元1030

總管


九龍


5

何萬

北宋

元符

公元1098

總管


文宗

九龍


6

何文宗

北宋

宜和

公元1119

總管


九龍


7

何軫


南宋

紹興

公元1134

總督


昌盛



8

何昌盛


南宋

隆興

公元1163

總管


新民



9

何新民


南宋

嘉定

公元1210

總督


 



10

何果

光實

元朝


公元1250

宜慰使


彥清

四川

鎮國將軍

11

何彥清


元朝

元至

公元1278

安撫使


播州

播州安撫使

12

何欽


元朝

至元

公元1281

總管


榮祖

播州


13

何榮祖


元朝

至正

公元1340

總管


嬰、童

播州


14

何嬰


元朝

字正

公元1366

總管


友喜

播州

改總管為長官

15

何友喜


明朝

洪武

公元1368

長官


宜、瑛

播州


16

何琛


明朝

洪武

公元1395

長官


祥、

實、

申、

敬、克

播州


17

何祥


明朝

永樂

公元1411

長官


敬、德

播州


18

何敬德


明朝

正統

公元1437

長官


播州


19

何暉


明朝

景泰

公元1452

長官


敏林、

敏叔

播州


20

何敏林


明朝

天順

公元1463

長官

田氏

清、

灝、海

播州


21

何海


明朝

成化

公元1478

將軍


景秋

播州


22

何景秋


明朝

弘治

公元1490

將軍


懋、

志、

恕、慈

播州


23

何懋


明朝

嘉慶

公元1550



邦祿、邦爵、邦朝

上橋


 

字派、流芳錄、祖墓原族譜摘錄

        懋公世系字派

懋公子邦爵、邦祿、邦朝。因當時時局混亂,各居一方。子孫遍布遵義、松林、忠莊、新卜、花山、茅坡、官田壩、尚嵇等地。現各房字派混亂,相見不相識,猶如路人。邦祿公第十三代孫商討修譜拜祖等事宜。一致認為原字派從「邦」始至「先」共三十個字。現已取至第十六輩「必」字,所剩僅十四個字,故決定原十三字不變,新增十個字,共四十個字。

一、   原有字派

              邦永登文德,金汝國光宗。

              為仁洪應學,必正萬仕元。

              廷明在世遠,立志輝祖先。

二、   新字派

              邦永登文德,金汝國光宗。

              為仁洪應學,必正萬仕元。

              廷明在世遠,立志輝祖先。

              榮華承繼業,富貴傳佳聲。

                       後記

為了修好這部族譜,使族人更加團結親密,且激勵後人奮發.

 祝願:何氏家族

根深葉茂 萬世永昌!

打賞請隨意,轉發更給力!


這個視頻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看看。希望大家能看到這個視頻分享給親朋好友看看,能幫助到更多人哦.

精品薦閱→≥>>>

◆何姓來自何處?

◆何氏家譜匯總大全!何姓人必看!收藏了!

●這,就是我!姓何的咋啦?!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河北大廠《何氏家譜》首發式圓滿成功!
    《何氏家譜》2020年版編修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培忠(北遷何氏第十九代人)報告了修譜過程。何培忠在講話中說:本次續修《何氏家譜》始自1991年,經過資料收集、嚴謹考證、尋找斷續支系、增添百餘年繁衍信息等,一路艱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恆,全力以赴,歷時整整30載,在各地何氏宗親的協助下終使譜成。
  • 全國〖何氏家譜〗:這些省都有,太珍貴[建議收藏]!
    何姓家譜之上海市  上海青浦·何氏家譜一卷(清)王芑孫輯清刻本 一冊 江蘇常熟市圖  上海青浦·竿山何氏族譜不分卷(清)何廷璋重修 民國十三年(1924年)鉛印本 四冊 吉林大學 上海市文管  上海圖何氏宗譜□□卷 (清)何高才纂修 清光緒九年(1883年)刻本 二冊 吉林大學何姓家譜之江蘇省
  • 何氏山西大槐樹尋根(上)
    很多何氏宗親只知道始祖從山西遷出,但不知何氏還有郡望,還有堂號,以及韓改何一說,包括現住山西的何氏宗親也是沒有家譜,對何氏宗源莫辯。。所以筆者工作之餘,在網上搜集整理了從山西遷出的何氏信息,發現了一些蜘絲馬跡,希望對大家尋親有一定的幫助。由於個人能力有限,整理的信息不全。希望各位何氏宗親能踴躍提供各自家族信息,最好能找到明朝初期的山西省何氏家譜,大家都可以理清各支系的關係了。
  • 何氏將軍!播州戰爭中的青山何氏將領
    青山何氏九世何琛、何瑛胞弟分別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成化年間(1465~1487)襲播州、鎮遠長官司長官。何氏十世,即何琛之五個兒子:何祥,明永樂九年(1411)襲播州長官司長官,次子何實任鎮遠知州,三子何豐任龍裡長官司長官,四子任貴州把事,五子任金竹安撫司頭目。何瑛之獨子在成化年間任平壩衛指揮使。從此青山何氏在播州的事業達到鼎盛時期,是楊氏的得力項臂。
  • 何氏三鳳堂考釋
    〈〈中國家譜總目〉〉中收錄了屬於416個姓氏的堂號3776個。[1]<<中國家譜堂號溯源>>載有何氏堂號達108個。[2]「堂」約起始於三國後的晉時,六朝時同祖親屬稱之謂「同堂」,唐代始稱「堂」。[3]
  • 馬氏家譜——貴州 雲南 四川
    貴州省家譜字輩寶典1  貴州金沙馬氏一支字輩:「之世天佔連文元維正先如豐色將」。2  貴州遵義馬氏一支字輩:「似前濤盡龍世學國中德大庭應步登元鴻開事澤」。3  貴州玉屏馬氏一支字輩:「興朝相國仁義禮治光宗耀祖忠厚純良」。4  貴州畢節馬氏一支字輩:「懷玉成金啟賢開秀良才」。
  • 【何氏尋親】雲南昭通何氏尋找衡祁何氏滄洲支後裔附家譜
    秋闈期近,紹圖偕其族人章倬、浩然、興選、紹聲等,以家譜問序餘。公務旁午,未暇稽其全牒。茲按來序:有元克明、天明,昆季並顯於時,而皆發祥衡山。嗣天明,官永肇祁邑一支。克明第三嗣成三,遷居衡陽基西鄉長樂一支。除遠遊支外,有居衡山者、有居衡陽祁陽者。一本也,而二支矣。茲則聯綴成譜,分而複合。親親之道,其在斯乎。元以上不臆擬豪而閥不濫攀,崇本之道,其在斯乎。有善必錄,有疑則闕。昭穆以辨,長幼以序。
  • 「遵義會議」舊址,「茅臺酒之鄉」貴州遵義
    遵義地處中國西南地區、貴州北部,南臨貴陽、北倚重慶、西接四川,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涼溼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 【尋根問祖】貴州宗親尋根問祖信息一組(集中連發三天,以後分省發布)大家查查家譜,希望早日團圓!
    貴州宗親尋根問祖信息一組,大家查查家譜,希望早日團圓!2、我家是從四川的永川搬到貴州遵義餘慶的,我名陳乾強,我們的字輩是:八金仕天志,國光明玉相。乾坤有德忠,洪恩正朝廷。字輩譜:昌保萬連良 聯繫人:陳良玉 電話:18208680881 微信同號 地址: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龍廣鎮6、陳氏重慶八大房上貴州的還有七房不知到分支在貴州那裡,在貴州遵義、分支的 字輩譜:樹,炳,孝,義,傳。
  • 貴州臨床醫學:貴州醫科大學協和班、遵義醫科大學卓越醫生班……
    貴州臨床醫學的本科院校貴州擁有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院校:貴州醫科大學、遵義醫科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通過臨床醫學認證的院校)評估中 ,貴州臨床醫學的院校評估結果為:貴州醫科大學:C遵義醫學院(遵義醫科大學):C-臨床醫學ESI排名在臨床醫學的
  • 家譜記載當年驚心情節——海龍囤破時,奶媽背孫子逃走
    "遵義焦點"由《貴州都市報》遵義記者站出品。如未說明,所有文章均為貴州都市報遵義記者站原創。
  • 貴州遵義名列前茅的5所高中,高考成績有目共睹,誰是遵義最強?
    遵義市是貴州省非常有名的城市,這裡曾經召開過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對於新中國的成立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當地政府對於遵義市各方面的發展也是極為重視的,包括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今天就來介紹一下貴州遵義名列前茅的5所高中,到底誰是遵義市最強中學?
  • 貴州遵義習水赤水雙飛5日通知書
    歡迎參加貴州遵義習水赤水行程,本次旅程共5天,我們將在貴州遵義入住一晚、貴州習水住一晚,貴州赤水連住二晚,這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線路,也是展現貴北現代風貌的新旅程;冬季貴北相對寒冷,只要您擁有一顆溫暖的心旅途依舊會精彩,希望給您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祝旅途愉快!謝謝。
  • 遵義產區發聲:貴州除了國酒茅臺還有「雙十」名酒
    以「世界十大烈酒——遵義產區」的名義,讓「雙十」名酒告訴世界:貴州除了茅臺酒,還有遵義十大名酒、中國酒都十大質量獎為代表的「雙十」品牌!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致辭中說,產區是世界名酒的最佳表達方式。遵義排名世界十大烈酒產區首位,當之無愧。積澱深厚、品質優異、實力超群、品牌影響巨大的名酒企業,是遵義產區的主體和核心。
  • 何氏尋根信息(五)則,望何家人幫忙轉發!!
    2、我祖何之相娶冷,許氏於清朝雍正年間從遵義高村壩遷桐梓縣婁裡六甲地名南英臺慈竹林居住(現在桐梓縣木瓜鎮南英臺)。距今有十二代後裔了。何之相娶許,冷氏生何益,何元,何舉,何倫,何鳳,何明,何瑾。共七子。其中何舉娶黃氏生何茂全,(黃氏葬馬家溝,何舉葬正安橋盆巖)。何瑾娶黃氏生何茂達,兩弟兄都遷正安縣境內居住。這是我尋找的第二部分親人。3、何之良娶楊氏。
  • 2020貴州高考,遵義市南白中學與遵義四中,哪所才是遵義最好高中
    遵義市地處貴州北部,北接重慶、南臨貴陽、西靠四川,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遵義的基礎教育實力在貴州也是不遑多讓,境內兩所頂級王牌高中:遵義市南白中學、遵義四中,在全國中學百強排名裡都是「常客」,這兩所學校實力如何?一起來了解一下!
  • 貴州廣播電視臺2020「魅力貴州」青少年兒童春節聯歡晚會遵義專場
    貴州廣播電視臺 2020"魅力貴州" 青少年兒童春節聯歡晚會遵義專場於 1月13日在貴州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圓滿錄製完成此次活動自2019年11月啟動以來>吸引了全市1500餘名小朋友熱情參與近百個節目經過海選最終共有24個節目、近600名小演員登上了貴州省少兒最高專業舞臺展示了遵義藝術教育的豐碩成果主 辦
  • 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網上辣博會啟動
    本報訊 (記者 金忠秀 王維維)7月18日,第5屆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網上辣博會啟動。 據了解,第5屆貴州·國際辣椒博覽會將於8月18日至19日在遵義市新蒲新區舉行。活動將圍繞「生態貴椒·香辣天下」主題,開展招商招展、辣椒評選、網上辣博會、新聞發布會、辣博會互動等系列專題活動。
  • 遊紅城遵義、品貴州茅臺,旅遊產品發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辦
    遊「紅城遵義」,品貴州茅臺旅遊產品同業發布會在上海羅溪書院成功舉辦華文視訊 編輯:黎曉 通訊員:錦程2020年12月18日,由貴州遵義交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遵義市旅行社與上海佳琦旅行社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遊
  • ...3箱貴州醬香珍酒,還送價值2680元四天三夜的貴州遵義五星級旅遊!!
    周總理親自批示、副總理命名的白酒  貴州珍酒    而且使用的是跟貴州茅臺一樣的配方和工藝生產  並提詞「酒中珍品」,因此「貴州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廠」正式改名為「貴州珍酒廠」,「珍酒」之名由此誕生!珍酒有幸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唯一命名的白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