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特色大獲好評。片中 控制宇宙空間站、 擔任 地球導航重任 的人工智慧系統「莫斯」想必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莫斯所說的「讓人類保持理性是一種奢求」也成為全劇中的一個閃光點。回到現實中, 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決定性議題,影響著國家安全、經濟發展、人權和社交媒體,其在健康醫療領域的應用也一直備受關注。
北京時間2月12日,一項基於電子病歷進行臨床智能診斷的研究成果在線刊登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醫學》上。 在這項由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夏慧敏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張康教授等專家聯合完成的研究中, 人工智慧不僅能夠「看圖」識別影像,還能「識字」即讀懂病歷中的文本信息,對某些疾病的準確度與經驗豐富的兒科醫師相當 。進一步印證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健康醫療的廣闊應用前景。
圖:Nature Medicine
「美國人工智慧計劃」拉開帷幕
同樣在今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將籤署一項行政命令,啟動「美國人工智慧計劃」(American AI Initiative),以進一步填補美國AI發展國家級戰略的缺位。
美國白宮在今日發布的一項聲明中表示:「新興技術正推動著未來產業的發展,人工智慧(AI)就是其中之一。從交通、醫療、教育到安全,人工智慧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生活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即使在這些技術商業化的早期階段,我們也已看到人工智慧在輔助工人、診斷疾病和改善國家安全方面的力量和潛力。」聲明還提到,作為人工智慧的早期開發者和國際領導者,美國受益匪淺。但隨著全球人工智慧創新步伐的加快,其不能坐視不管並自認為領導地位得到了保證。 因此,該倡議要求聯邦政府優先考慮醫療保健和其他領域機器學習的研究和開發,把資金和資源轉向人工智慧研究,並呼籲制定美國主導的人工智慧國際標準等,加速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領導力,包括五個「關鍵支柱」。
1. 投資AI研發。 政府將要求各聯邦機構在其研發預算中「優先考慮人工智慧投資」,但並未詳細說明白宮將投入多少資金以支持這一計劃。該計劃還呼籲各機構更好地報告人工智慧研發支出,以便對整個政府的研發支出進行概述。
2. 釋放AI資源。 各機構將幫助 AI 研究人員取用聯邦數據、算法和計算資源。
3. 制定AI標準。 此部分與治理監管相關,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和其他小組將共同起草管理人工智慧的一般準則,以確保其安全性、使用需合乎道德。具體將將涉及哪些領域並不清楚,但指出將會涉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美國國防部等。因此,不難看出整個計劃將與健康醫療行業息息相關。
4. 創造AI勞動力。 白宮的 AI 資詢委員會及其就業培訓委員會將尋求讓協助勞工進修的方法。此外,還將要求各機構創建計算機科學獎學金和培訓課程。
5. 國際合作及AI優勢保護。 美方希望與其他國家合作人工智慧,同時不損害美國的利益,或放棄任何美國的技術優勢。但並未提及是否會解決科學家、工程師和學生的移民和籤證問題。
未來醫療「兵家必爭之地」
該計劃涉及人工智慧發展的主要關注領域,但業內人士表示, 缺乏 明確資金也令人感到擔憂 。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18個國家啟動了國家層面的人工智慧戰略。數字從澳大利亞和丹麥的大約2,000萬美元到韓國的近20億美元不等。
在此之前,川普政府已經對人工智慧採取了一些措施。2018年5月,其就人工智慧的產業角色舉行了一次峰會。2018年9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宣布,已承諾為人工智慧研究提供20億美元資金,其中包括一些已經在進行中的項目。當月,白宮還呼籲公眾參與更新現有的國家人工智慧研發戰略計劃。
對於川普最新的美國人工智慧計劃,外界反應褒貶不一。 「白宮最新的行政命令正確地將人工智慧作為美國決策制定的重點,」紐約大學AI Now研究所聯合主任Kate Crawford告訴《科學》雜誌。但她擔心的是政府對產業的關注度以及明顯缺乏學術界和民間領袖的參與,僅僅通過提及隱私保護和公民自由並不能消除人們對川普政府在這些問題上「令人不安的記錄」的擔憂。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川普政府的計劃應優先考慮人工智慧研究和培訓項目,並加強數據等輔助基礎設施。如果川普政府希望其人工智慧計劃具有變革意義,其需要做的不僅僅是重新規劃現有的資金,用於人工智慧研究、技術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
數據創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執行長Daniel Castro也表示, 美國公司已經接受了人工智慧,但他們的行動速度仍不夠快。 「中國在人工智慧研發方面的一些指標已經超過了美國。」例如,自2014年以來,中國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已超過美國。
實際上,美國要想在全球舞臺上,尤其是醫療領域保持人工智慧的競爭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今年1月,根據Healthcare IT News的報導,到2022年,中國醫院系統的IT投資預計將達到657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是以前沿的人工智慧形式。此外,歐洲也正在採取類似的舉措,例如最近歐盟計劃在整個醫療保健領域推動人工智慧協作和發展。在美國,人工智慧已經證明了其在醫療醫療領域的價值,但更多的投資和研發僅僅有助於推動其成功。正如美國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John Halamka博士所述:「作為哈佛大學國際醫療創新中心教授,這意味著我每年旅行40萬英裡,體驗各種文化的醫療保健。在美國以外,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推動數據管理和使用機器學習模型來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
目前,美國政府還未提供更多有關該計劃的細節,僅表示將為聯邦機構制定具體的「可交付成果」時間表,並預計在未來6個月內公布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