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一篇題為《發現一個好玩的帖,原來臺灣人是這麼看我們的!》的帖子引爆兩岸網絡,在帖子中版友「夜空的星隕」截屏了許多臺灣電視節目關於對大陸錯誤理解的、甚至是好笑的畫面,例如大陸女孩沒見過包包、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大陸沒有熱水器、大陸人分不清左右、大陸產婦學著臺灣坐月子等等,如此畫面讓大陸網友均笑從中來,紛紛吐槽。 【閱讀】
在大陸吃泡麵五六十人圍觀 大陸男生對臺灣女生有無限遐想
大陸沒有熱水器 《爸爸去哪兒》KIMI家教第一
誤讀截選
●消費不起茶葉蛋 在大陸吃泡麵五六十人圍觀而且他們好像不會吃茶葉蛋,那個茶葉蛋的東西,事實上他消費不起。茶葉蛋都消費不起,人均所得很低的。在深圳火車站吃泡麵,引起五六十個人圍觀,大家覺得這個東西這麼香。
●大陸人分不清左右
而且他們那邊那個轉彎,好像跟我們臺灣不太一樣,他們都說大拐、小拐。我要左拐跟右拐就好啦,沒有,他不行。他們有些分不清左右。
●產婦學著臺灣坐月子
臺灣的產婦在產後要坐月子,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過在中國大陸呢,原本是沒有這個風俗習慣的。但是隨著兩岸之間的交流,臺灣節目在大陸的熱播,那麼許多對岸的媽媽們現在也流行起坐月子了。
●楊丞琳&阿雅:大陸穿睡衣的都是有錢人
●大S是仙女下凡
●河南跟河北是中國最窮的城市,就他們的所得而言,冷凍水餃是非常昂貴的。
●馬勒戈壁是真實地名 在中國有一個地方叫戈壁,然後有一群羊駝,叫草泥馬對不對,然後叫馬勒戈壁,這是真的地名。因為生態危機的關係,被一些河蟹把那些草,把臥草吃光了
【更多】
「存錢到臺灣」成大陸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做的事。圖片來源網絡
大陸網友——」諷刺無下限 無知「
對於臺灣節目中一些嘉賓的說法,很多大陸網友紛紛表示「傻眼」,不理解為什麼臺灣節目會對大陸有這樣的認知。難怪網友反擊出言不遜的嘉賓為「島民之蛙」。網友都表示無力吐槽了,這些臺灣節目真是把臺灣民眾當成蠢貨嗎? 【閱讀】臺灣網友——「小鼻子小眼,只能說井底之蛙」
「陸盲」顯現偏見與無知 臺灣網友都覺得丟臉 相比底層民眾,臺灣的政商界人士,更有機會看到一個全面的大陸。經常上政論節目的綠營學者郭正亮,在微博發出評論,認為臺灣名嘴「如此以訛傳訛,如此自以為是,如此誤導民眾,如此不了解大陸」,實在令人汗顏。 【詳細】
在臺陸生——刻板印象導致兩傷
因為大學時老師總喜歡講新聞媒體在臺灣民主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陸生言牙曾經對臺灣媒體很是神往。來了之後才發現,什麼「言論自由下的媒體第四權」終歸是想像,「一百個頻道競爭八百萬戶收視」才是現實。一派和氣的臺灣人到了電視上就是各種出位與猙獰,謙和包容的精神在鏡頭前也變得一驚一乍又狹隘偏頗。 【詳細】
媒體人——臺灣綜藝節目 沒內容沒思想不改進論壇上一則《發現一個好玩的帖,原來臺灣人是這麼看我們的!》的帖子引爆網絡,內容充斥臺灣綜藝節目對中國大陸的誤解與偏見。對此,臺灣資深娛評人麥若愚批評,臺灣綜藝節目沒內容、沒思想、沒企劃,卻不見改進,總拿沒有錢做藉口。 【詳細】
相關報導:高凌風批臺灣綜藝節目沒希望:因陋就簡、惡性循環
臺灣媒體亂象 只重腥羶不求深度 透視臺灣名嘴亂象
「三全食品」——跟進打廣告
隨著「河南跟河北是中國最窮的城市,就他們的所得而言,冷凍水餃是非常昂貴的」的誤解帖子發出,三全食品在新浪微博藉機而上,將帖子內容與產品宣傳結合,娛樂一把自己又宣傳了一下自己。 【微博圖片】
理性看待兩岸民眾認知落差 媒體發揮正能量——
儘管不少內容幾年前就已播出,嘉賓觀點也早已過時或有所偏頗,但仍然引發大批網友的關注和議論。這一現象表明:兩岸民眾間的確存在不小的認知落差,彼此間的了解和理解亟需加強,而媒體和民眾更需在其中發揮正向功能。 【詳細】
臺灣人不了解大陸說明兩岸交流還不夠——
一時義憤容易消解,然而此次事件引起的反思仍未結束。海峽兩岸互通有無已近三十年,自2008年兩岸真正實現「三通」,也已過去五個年頭。政治上的接洽愈發圓融,但是兩地民眾的交流卻似乎還沒那麼圓滿。這不是靠制度上的放開或是鼓勵就能解決的,人際的交流靠的是心意的誠懇,表現在行動上,便是對於彼此不同以及因為不同而帶來的小齟齬的寬恕與包容。與國際友人相交尚且需要「求同存異」,何況與一母兄弟。 【閱讀】
兩岸民間交流 從抱怨、傾聽到改變——
不論是批評還是讚譽,其實都是兩岸從陌生到認識的過程。陸配及陸生的「反擊」,只是想要改變臺灣人對大陸的偏見,臺灣作者從過去所呈現的不適應感到現在的換位思考,也同樣是認識加深以後的轉變。【詳細】
◆ 歷經數十年分隔,兩岸民眾對彼此的了解並非一蹴而就,若想期盼水到渠成勢必要經歷磨合與融合,而這期間不僅是兩岸民眾互相在交流中對彼此加深理解,以耐心與愛心彼此體諒,兩岸媒體同樣承擔著傳播「正能量」的職責。我們應放下對彼此「臺灣媒體腥羶」、「大陸民眾陋習」的指責與誤解,解除抱怨,試著傾聽,共同努力從「誤解」邁向到「了解」!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