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舉行的國家電力公司2000年工作座談會上,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高嚴提出,公司要力爭2000年,確保2001年進入世界500強。這一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它對於我國電力工業將有哪些積極的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國家電力公司戰略研究與規劃部主任姜紹俊。
姜紹俊告訴記者,進入全球500強的基本條件是其銷售額排名在全球前500名之內,從這個角度看,《財富》實際上是在選擇全球「500大」。1998年,全球500強中共有20家電力公司入選,這20家公司分布於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和韓國等發達國家,其中按銷售額排名在首位的是東京電力公司,其全年銷售收入為398億美元,在500強中排名52位。1998年,國家電力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14億美元,在全球企業中排名第84位,在全球電力公司中名列第4位。除銷售額外,全球500強還有7項排名指標,包括淨利潤、總資產、淨資產、職工人數、銷售利潤率、資產利潤率和淨資產利潤率。其中前四項為絕對指標,國家電力公司均能夠達標,後三項為絕對指標派生的相對指標。所以從申報所需的財務指標看,國家電力公司已經具備了進入500強的條件,現在要做的是開始申報前的各項準備。
「但是財務指標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姜紹俊說,「我們在力爭從規模和指標上進入500強的同時,還要正視國家電力公司在效益指標、技術經濟指標、勞動生產率指標方面與全球500強平均水平的差距。」
姜主任分析說,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家電力公司主要在八個方面存在差距:
一是經濟效益偏低,1998年國家電力公司的淨利潤率和資產淨利潤率分別為2.69%和0.92%,低於500強公司的平均水平3.84%和1.7%。淨資產收益率為2.03%,比500強中電力公司平均水平低了近5個百分點。電源、電網的建設成本、企業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對較高,與日本相比,我們的發電設備煤耗每千瓦時高出70克,輸電的線損率高出3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人均利潤等指標相對較低。
二是科技含量和技術裝備低,公司戰略研究與規劃部近期組織的研究結果表明,國家電力公司1997年的科技進步貢獻率為44%,遠低於發達國家電力工業70%的貢獻率。總體估計,在發、輸電新技術的運用上,大約落後先進國家15-20年。
三是資本運營力度不夠大,500強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一個核心戰略指導下,圍繞一個或幾個核心業務,注重資產優化重組,積極開展資本運作,公司資產的證券化、社會化程度較高。國家電力公司還有差距。
四是電力結構需要調整,主要表現在:中小火電機組比例較大;水電在整個發電結構中比重低;新能源發電推廣面不大;電網發展滯後於電源發展,城網和農網建設更加落後。
五是職工人數過多,素質有待提高。1998年,國家電力公司系統年末員工人數150萬人,遠高於500強內的電力企業人數;職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只佔36.58%;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結構不盡合理。
六是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健全,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存在大量問題需要解決。
七是企業管理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儘管國家電力公司已經具備了特大型企業集團的規模,但是與500強企業相比,在戰略管理、市場開拓與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成本控制、技術創新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等方面還有待完善。
八是環保投入低,汙染治理技術有待提高。1998年,國家電力公司脫硫機組容量僅佔火電機組的1.4%,而且至今沒有一臺脫氮裝置。而不斷提高汙染治理水平是國際一流企業的明顯標誌。
姜紹俊說,進入全球500強排名是國家電力公司創建國際一流企業的重要起步,其根本意義在於以進入世界500強為契機,實施趕超戰略,提高公司發展的整體素質,使國家電力公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