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上映的以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的電影《金剛川》中,我英勇的志願軍高炮部隊首次在電影中擔負起了重要角色,這讓筆者這個防空旅出身的老兵非常的感慨,也非常的高興。因為這個以往國內的戰爭片,反映戰場上的步兵、裝甲兵、炮兵,甚至通信兵的電影都有了,防空兵這一非常重要的角色,卻一直都沒有引起影視界的關注,這無疑是讓廣大的防空部隊戰友非常遺憾的。實際上我軍防空部隊在建國後的多次對外戰爭中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和令人驚嘆的戰例,這些都很值得一拍。而令人欣慰的是,這次電影《金剛川》中就有意或者是無意的展示了我軍的一位傳奇防空作戰戰鬥英雄:劉四。
高射炮兵在電影中擔當主角不多見
之所以說是「有意或者無意」,主要是筆者也不知道電影的編劇是否去參考了戰鬥英雄劉四的作戰經歷,但是電影中所展示的在保衛橋梁的戰鬥中單人單炮擊落美軍戰機的情節,的確和劉四的作戰經歷非常吻合,只是時間和地點有了變化。電影中的戰鬥時間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發起前夕,保衛的是金剛川的一座橋梁,而劉四單人單炮擊落美軍戰機則是在1951年的5次戰役中,保衛的是黃江橋。另外守衛黃江橋的是筆者原服役部隊的前身高炮63師所屬的獨立高炮31營3連,是一個連6門炮守衛橋梁(也有資料稱是31營全營12門炮守衛),和電影裡的兩門炮守橋並不一樣,而劉四所在的炮班則是31營3連3班。高炮防空作戰都是以集火射擊為主,一般都是用連營齊射來形成密集彈雨將敵機網下來。單炮防空難度太大,所以電影裡的情節算是提高了我軍的防空難度。
單炮防空難度太大
高炮是以營連為單位集火射擊為主,圖為59式57高炮連集火射擊
不過電影同時也降低了美軍的空襲力度,黃江橋保衛戰中,3連所面臨的是美軍戰機的集群攻擊,並不是電影中每次一兩架過來空襲。可能是電影拍攝時間太倉促,為了減少拍攝和後期製作的工作量,所以將美軍戰機和我軍高炮數量都減少了。但是現實中打的也是和電影裡一樣慘烈,3連也是挨了美軍的凝固汽油彈,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其中劉四所在的3班人員傷亡只剩他一人,而他本人也被汽油彈燒傷,好在傷的不重,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單人操炮擊落了一架俯衝的美軍F-84戰機,創造了戰場奇蹟。為啥要說是奇蹟呢?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所使用的蘇制61-K(M1939)單管37mm高射炮本身操作是需要8個人完成的,即便是去掉所有彈藥手,最低人數也需要4個人才能完成瞄準射擊。這4個人的分工分別是:一炮手負責方向操控,二炮手負責俯仰操控和擊發,三炮手負責距離裝定,四炮手負責速度和航向裝定,剩下的其他都是彈藥手。炮班人員傷亡前完成了速度裝定,F-84正對陣地俯衝,劉四修正了方向操控後減少了對航向裝定的依賴,然後只需要操控俯仰射擊就行了,最終以一個概略射擊的短點射擊中F-84。雖然這個戰果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單人短時間完成61-K兩個戰位的修正和操控也是相當令人驚嘆的。
我軍裝備的61-K
蘇軍使用61-K
現實中的劉四沒有犧牲,最終榮獲了一等功,並被授予「二級戰鬥英雄」、「二級對空射擊英雄」的榮譽稱號。而3連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也是取得了擊落美軍戰機46架,擊傷85架的輝煌戰果,最終被授予一等戰功連。在韓戰後,3連所在的獨立31營與其他兩個營合編成了高炮63師627團,後來又參加了國內保衛東南沿海打擊美蔣偵察機的作戰。並在60年代越南戰爭爆發後,作為63師部隊參與了援越抗美作戰,負責保衛北越人民軍的交通線,再次迎戰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部隊,並取得輝煌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