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主辦的「2020年世界害蟲日線上直播公益活動」在京舉行。鼠類等齧齒動物危害特別嚴重,不僅每年造成我國糧食損失嚴重,而且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為此,2020年世界害蟲日的中國公益活動主題設為「鼠年·鼠害·鼠病」。
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會長徐建國做了「鼠年·鼠害·鼠病」科普報告,報告中指出:
鼠類屬於嚙齒類動物,據初步統計,全世界2000餘種齧齒動物,能傳播疾病的約佔90%,共攜帶200餘種微生物,其中能夠使人致病的病原體57種(分別為細菌病14種、病毒病31種、立克次氏體病5種、寄生蟲病7種)。鼠類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傳染疾病,目前約有30餘種人類疾病與鼠類有關。常見的有鼠疫、腎症候群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兔熱病、恙蟲病等。
鼠類對草原畜牧業的危害主要是採食牧草、破壞草場、盜食飼料、獵襲幼畜等。由於老鼠對於地面的破壞,導致大量草地消失,水分和土壤流失,嚴重的還會逐漸向荒漠化發展,影響當地的畜牧業發展,導致地區經濟嚴重受阻。在工業方面,據調查,工業停電有15%—20%是鼠類咬壞電纜引起短路,或鑽入變壓器中引起短路造成的,引起電力中斷,損失嚴重。
報告呼籲:加強健康宣傳,提高公眾對鼠害、鼠病的防控意識;樹立保護野生動物新理念,保護鼠類天敵;加強對鼠傳疾病自然疫源地的調查和監測;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抓好環境治理和設施防護,加強鼠害綜合治理;發揮有害生物防制服務企業人員的專業能力,科學防控鼠類。
活動期間,亞洲及大洋洲地區害蟲管理協會聯盟原主席黃曉芸發布了《新冠疫情期間加強有害生物防控倡議書》,疫情期間,中國各地蟲控專業隊伍作為社會消毒力量全力以赴協助政府及疾控部門開展消毒防疫工作,害蟲防控事業從始至終都是跟百姓健康緊密相關的事業。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蟲控行業面臨全新的、嚴峻的挑戰。為此,黃曉芸倡議各國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者及社會各界需正確認識蟲控工作對公共健康的價值,重視有害生物防制工作對傳染病防控的巨大作用,積極支持有害生物防制事業,為共同守護好公眾健康而努力。
活動期間,面向社會發布了「百姓眼中的鼠蟲們」問卷調查結果,調查中發現,家裡最常見的有害生物中,名列前四位的依次是蚊子、蒼蠅、蟑螂、老鼠,戶外最常見對人造成危害的有害生物中,名列前四位的依次是蚊子、蒼蠅和蛇、黃蜂。更容易受到白蟻侵害的建築或植物,列前四位的是江河水庫堤壩、文物古建、古樹、甘蔗。調查說明,有害生物的危害較普遍存在,防控服務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反映出普及科學防控知識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在百姓最希望得到幫助方面的調查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蟲控藥物推薦、專業蟲控企業推薦和得到蟲控科普宣傳冊。說明百姓對規範用藥、專業防控和學習科學防控知識等非常重視,因此,要更廣泛地開展對有害生物防控知識科普宣傳,努力為百姓健康多做實事、好事、貼心事,努力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活動期間,還進行了「世界害蟲日全球公益活動2017-2019回顧片」展播,年度蟲控公益動漫《科學滅蟑動漫》、《這是蚊子》幼兒科普動漫展播,專家座談「餐飲連鎖業與鼠蟲害」那點事,世界害蟲日各地公益會場直播連線活動,「手把手實景教你除蟲滅鼠妙招」科普,百姓除蟲滅鼠線上專家答疑、市民互動等活動。根據國家對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在北京設置公益線上直播主會場,並與上海、深圳、重慶、成都等多地在害蟲日期間同步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