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只發行了一種五分紙幣,那就是第二套人民幣1953年五分紙幣。五分紙幣又有兩個版本,分別為:
原版:1955年3月1日發行的三羅馬字母加7位阿拉伯數字的五分紙幣(俗稱:長號五分)
再版:1980年發行的只有三羅馬字母的五分紙幣。(俗稱:無號五分)
不論長號五分和無號五分的發行量都沒有官方數據,但由於長號五分發行的年代久遠,當時人們都沒有收藏紙幣的習慣,所以長號五分的存世量極少,全品相的就風毛菱角了。市場價800~1500元/枚左右,高分評級幣會貴一些。下圖成交價時間是3年前,經供參考
無號五分由於在人們已經熱衷集藏人民幣時(上世紀90年代末,尤其是97年郵票熱過後)還在發行,所以市場存世量很大,不少幣商都有大量囤貨,目前市價3.5元左右。適合按一刀(100枚連號)或一捆(1000枚連號)為單位收藏,數量越多對應的單價越高,如下圖一刀無號五分的成交價已經在800左右了。
至於五分分幣就複雜多了。
硬分幣收藏領域的五大天王,25小天王,七大珍,八小珍,等等熱門品種中都有5分硬幣。
當然他們當中最值錢的幾十個都是沒有進入流通領域的,就算你翻箱倒櫃也不可能從家裡的找到的。
所謂五大天王就是指79-84套裝《中國硬幣》中1979年的5分,1980年的2分和5分,1981年的1分和5分,這也是最出名的五枚硬幣。其中就有2個五分。
不過79-84套裝《中國硬幣》中可不止只有五大天王最有收藏價值,甚至五大天王中的部分硬幣並不能排名硬分幣中最珍惜的前五名。(當然市場價就不一定來,一來市場價瞬息萬變,二來名氣大的幣追捧的人就多,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所以我們需要引入硬分幣的凸版,平版和「7大珍,8小珍」的概念。
第一梯隊:
7大珍是(發行量3000-1萬枚,珍惜等級在硬分幣中最高,處於第一梯隊):
1分: 1979年(凸版) 1981年(平版) 1984年(平版)
2分: 1984年 (凸版)
5分: 1979年 (凸版) 1981年(平版) 1984年(平版)
如何收藏硬分幣,細數5大天王25小天王7大珍8小珍16小龍,快收藏
第二梯隊:
8小珍是(發行量2萬-8萬枚,珍惜等級在硬分幣中處於第二梯隊):
1分: 1980年(平版) 1981年(凸版)
2分: 1980年(平版) 1981年(凸版) 1982年(凸版)
5分: 1980年(平版) 1981年(凸版) 1983年(凸版)
第三梯隊:
接下的第三梯隊就要數「25小天王」了。
25小天王沒有流通發行,均僅發現於92-2000年套裝《中國硬幣》分別是
1分: 92-99年8枚
2分: 92-2000年9枚
5分: 93-2000年8枚,
它們的發行量都在8-32萬之間,存世量稀少不過也基本沒什麼損耗。
第四梯隊:
第四梯隊就是我們俗稱的「16小龍」,它們是:
1分: 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1年、1963年
2分: 1956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
5分: 1955年、1956年(小星版)、1957年
16小龍的都是流通幣,發行量上億,但由於發行最初的那些年咱們老百姓的生活都還艱苦,大家都沒什麼收藏存留的意識,使得它們的損耗極大,品相佳的存世量較少。
第五梯隊:
剩下的其實還有所謂的第五梯隊,也就是「5小俠」(或稱五穀豐登)之流,但由於其單個收藏的投資性不高,批量收藏又不能保證品相的一致性,除了湊大全套外,不建議作為重點收藏。其中1956年(大星版)五分值得關注。
1分: 1972年(混合版)、1978年(混合版)、1982年(平版);
2分: 1983年(凸版);
5分:1956年(大星版)
在我認為,剩下的所有年份的硬分幣都屬於第五梯隊。他們按發行年份具體又可分3個階段:
1,1955年-1978年
這是央行發行硬分幣的第一個年分段,跟上述「16小龍」的情況一樣,因為發行時間年份久遠,損耗嚴重,品相好的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收藏價值,首選60年之前,其次60-70年代。如果手裡有這些年份發行的硬分幣,建議都可以留起來。
2,1979年到2000年
這是央行發行硬分幣的第二個年分段,這個時間段的硬分幣最複雜,不僅出現了五大天王和25小天王分幣;同時也出現了稱斤賣,幾十元到百把元一斤的其他流通幣。大家想留就留,不想留段時間看來也不會可惜,畢竟連宋朝傳下來的銅錢大部分也是不值錢的。
2000年後國家就不再發行5分硬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