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我國每年有50多萬人死於急性心臟驟停,心臟驟停發生後的4-6分鐘為急救黃金時間。而在我國會進行高質量的心肺復甦的公眾不足我國人口的1%。。。。。。
試想一下,當有一天你或者你的家人因為某種原因突然心臟驟停。而你(其他人)除了撥打電話,幾乎是手足無措。4-6分鐘的黃金時間轉瞬即逝。人體一旦發生心臟驟停,生命就會受到嚴重威脅,數秒鐘內患者會出現意識喪失,60秒鐘就呼吸停止,4分鐘就會出現腦細胞死亡,超過10分鐘被搶救存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可怕嗎?
但更可怕的是——明明知道生命的脆弱和重要性,但這些應該會、必須會的急救技能,依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治病救人是醫生的使命,掌握急救技能也應該是每個人的使命。
9月7日我和急救聯盟的幾位志願者一起學習了AHA課程(AHA是美國心臟協會的簡稱,本文中AHA指的是當地授權的AHA急救培訓機構)。經過了一天「地獄」般的培訓,我才知道想要學會高質量的CPR(即心肺復甦術,指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救命技術)是多麼的不容易。
高質量的心肺復甦要保證始終保持在100-120次/分,並且深度為5-6公分,並且以30:2的比例進行心外按壓與救生呼吸。每5個循環周期評估一次患者的情況。這一系列的操作大約持續2min。
起初,我覺得沒那麼困難。雖然我瘦瘦小小的,但是堅持每天鍛鍊,身體素質並沒有那麼差勁。堅持五個循環對我來說不在話下。但是當我真正的在模擬人上進行訓練的時候我才發現,看似簡單的30次按壓對我來說依舊困難重重。就按壓深度來說,因為不會用身體的力量,每次都是用胳膊的力量去按壓,導致深度不夠。等好不容易深度學會了,又發現按壓速度過快,每次都在14秒左右完成按壓(這要是個真人很有可能會被我造成二次傷害)。本著對未來的可能會被我遇到的患者(最好一輩子遇不到!)負責的心態,我只能不停地按壓,不停地調整速度,找到最合適的頻率和深度。終於在我不知道按壓了多少次之後,終於合格通過培訓了。
悲劇的是第二天我的脖子、肩膀和胳膊都異常酸痛,左手手背也腫了,可我依然覺得很知足,因為我掌握了一項可以救命的技能。雖然我不是醫生,但我也能夠在某一天有人需要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
關於AED(指自動體外除顫器),我還想說兩句。培訓結束後,我回家查詢了關於AED的分布情況,看完相關數據後,我沉默了。下面是我引用的中國城市報的數據:
「如今,AED已成為國內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標配,但在日常生活的城市公眾服務空間內,AED的數量、密度仍有巨大缺口。據介紹,「黃金4分鐘」的存在,意味著AED要在4分鐘之內能夠送到,這也意味著,至少每400米就要配備一臺AED。而相關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日本每10萬人有155臺AED,而我國每10萬人不到0.1臺。」
然後我特意查了北京AED的分布,在高德地圖上只有32條搜索,在百度地圖上只有54條搜索,在騰訊地圖上只有113條搜索,還有額外的8條搜索顯示異常。在微信小程序「救命地圖」上則會更多一些,但也並不是每個地鐵站都會配置AED,更不要說那些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場所了。值得慶幸的是北京今年將發力推進AED的普及。
看到真實的數據擺在我面前,真的很心酸。
當沒有AED的時候,會CPR是多麼重要。
這個世界沒有超級英雄,沒有救世主,沒有重生。
但當身為普通人的你我他學會了CPR時,我們也就化身為真正的超級英雄,守候著這個生命,也守護著和他/她背後的家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