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上鋼琴師》到《一代宗師》,莫裡康內的中國往事

2020-12-10 澎湃新聞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去世了

從《西西里》到《海上鋼琴師》

莫裡康內留下了太多經典作品

他和中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過往

當地時間7月6日凌晨,義大利電影配樂巨匠埃尼奧·莫裡康內在羅馬去世,享年91歲。

在許多中國影迷眼中,莫裡康內幾乎是電影配樂的代名詞。他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國往事》《黃金三鏢客》《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等電影譜寫出無數經典配樂,獲得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令人遺憾的是,原本預計將於今年上映的莫裡康內紀錄片因為疫情一拖再拖,直到大師去世,都沒能親眼見到這部講述自己音樂生涯的紀錄片。

莫裡康內參與幕後的華語電影並不多,但這位配樂大師其實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過往,他和華語電影人、藝術家們也有著許多故事。

01

王家衛談大師:見山不是山

今年2月,澤東電影曾發布消息稱,這部名為《50年一瞬間的魔幻時刻》(ENNIO: THE MAESTRO,中文名暫譯)的莫裡康內紀錄片宣布將於今年上映。

影片的導演是莫裡康內的老搭檔、《天堂電影院》導演託納多雷,王家衛擔任監製之一。

但隨著疫情爆發,全球電影產業停擺,紀錄片遲遲未能與觀眾見面。

隨著本周一莫裡康內去世的消息傳來,《50年一瞬間的魔幻時刻》也成了這位樂壇巨匠留給世人的最後畫面之一。

《50年一瞬間的魔幻時刻》預告片

王家衛是這部紀錄片的主導者,他的澤東電影公司負責該片全球發行。不知是否和「墨鏡王」慢工出細活的工作風格有關,《50年一瞬間的魔幻時刻》斷斷續續拍了整整5年。

莫裡康內與王家衛

期間,導演託納多雷走訪了全球各地70多位電影名導和音樂家,記錄了他們對於莫裡康內的評價,如今讀來實在珍貴。

「我最愛的作曲家,不僅是電影配樂,我說的可是比肩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這級別的作曲家。」——昆汀·塔倫蒂諾

「直到今天,依然獨一無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古典音樂。」——漢斯·季默

「他的音樂,出神入化。」——昆西·瓊斯

「他不斷突破極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音樂『叛逆者』。」——詹姆斯·海特菲爾德(Metallica)

《50年一瞬間的魔幻時刻》海報

而作為和莫裡康內有過深度合作的王家衛,他的評價更擊中華語影迷的內心:

「見山不是山。他的音樂是有旋律的映像,不言而喻的臺詞。」

02

有莫裡康內,有《一代宗師》

在得知莫裡康內去世時,王家衛嘆了一句:「往事長存,心中有過。」

微博配圖是莫裡康內籤名的《一代宗師》原聲碟

這份愧疚具體從何而來,外人未必能知,但沒能讓莫裡康內本人親眼看到這部講述他一生的紀錄片,想必會讓王家衛抱憾終身。

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是莫裡康內留給華語影壇為數不多的記憶。

影片中有兩段配樂出自莫裡康內之手,其中最經典的一段,出自影片後半段,宮二對葉問吐露心聲的對話:

「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可惜我沒時間了。想想說人生無悔,那都是賭氣的話,人生若無悔,該多無趣啊……」

「我心裡有過你,把這句話告訴你,也沒什麼。喜歡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這首《La Donna Romantica》,是莫裡康內1966年為義大利電影《教我如何愛上她》譜寫的插曲。40年後嫁接到截然不同的中國近代武俠場景,竟然格外契合,讓觀眾和宮二小姐一同溼了雙眼。

另一首用在《一代宗師》中的配樂,來自莫裡康內的另一部經典配樂作品《美國往事》的改編。

影片結尾處,葉問在香港落腳、紮根、收徒,照片從鮮豔到泛黃,真實的時代片段穿插其中。

這段《Deborah’s Theme》伺機而起,伴襯出了時代洪流之下,人物個體的命運與無力感,這一點立意和《美國往事》遙相呼應,堪稱絕妙。

03

與馬友友的「忘年交」

《一代宗師》的兩首配樂,並不是莫裡康內為影片量身打造的。除了它之外,這位配樂大師和華語電影也似乎沒有過多交集。

甚至莫裡康內自己也吐槽過這一點。

在2009年來北京舉行音樂會時,有記者照例問他,是否有機會與中國導演合作。

他回答道:「華語電影的拍攝手法很有意思,可惜沒有導演向我提出過寫電影配樂的邀約啊!」

莫裡康內當時說的也不是場面話,他對於華語電影的確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說,張藝謀的《紅高粱》是相當出色的作品,至於華語電影的配樂,《臥虎藏龍》讓他印象深刻。

在華語電影音樂史上,《臥虎藏龍》有著重要的地位。除了譚盾的作曲之外,影片主題曲中如泣如訴的大提琴演奏,讓中美影迷們認識了華裔演奏家馬友友。

2001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馬友友憑藉這首曲子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而莫裡康內則以《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入圍最佳配樂。正是那場頒獎典禮,讓兩人結下了深厚友誼,成了忘年交。

莫裡康內和馬友友

2004年,馬友友推出大提琴專輯《馬友友的電影琴緣》,其中收錄演奏了《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黃金三鏢客》等莫裡康內經典配樂作品。

在羅馬錄製時,莫裡康內親自指揮羅馬交響樂團為馬友友伴奏,並稱後者為大提琴與管弦樂之間創造了一份「情同手足」的聯繫,兩人的友誼更是成為一段樂壇佳話。

在那次來北京開演樂會時,莫裡康內在記者會上也提到了馬友友,說無論是在錄音室裡還是在現場,他的演奏都讓人過耳難忘。

「馬友友的臉上永遠掛著微笑,就算有時候我處理音樂的方式不是他所習慣的,他也會按我的來,給出無與倫比的演奏。」

馬友友則說,自己從記事起就愛上了莫裡康內的音樂,「當我讀著莫裡康內的樂譜,上面寫的不僅是音符的皮相,我看到了血肉真實的藝術。」

莫裡康內離世第二天,馬友友發布了一段視頻,演奏《天堂電影院》的配樂《Love Theme》以悼念老友。

視頻中,馬友友的臉上仍帶著莫裡康內記憶裡的微笑,琴弦上卻多了一份哀傷。

04

在北京、上海受影迷追捧

2009年5月23日的這場北京音樂會,是81歲的莫裡康內第一次在中國演出,他帶來了整支匈牙利久爾愛樂樂團,也帶著自己的太太瑪麗亞和兒子安德烈。

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當晚上座率超過九成,樂迷來自五湖四海,好位置一票難求。而就在開票前,主辦方還曾擔憂中國人對莫裡康內不熟悉,賣不出票。

那是一場沒有節目單的音樂會,甚至現場沒有屏幕告知曲目。

兩個小時的音樂會裡,演奏的曲目全憑觀眾的閱片量以及對莫裡康內的了解程度。但這些對於老人家的粉絲而言完全沒有難度,每當一首歌奏起,觀眾都會在底下默契地低聲說出片名,相視一笑。

莫裡康內在人民大會堂內指揮演奏(圖片來源:morricone.cn)

中場休息時有記者在觀眾席裡抓到了吳宇森,趁機問了他:「大師說沒有中國導演向他邀曲,你怎麼看?」

吳宇森說:「很多時候是因為雙方的情懷不同,咱們的電影,尤其是香港電影,後期製作太趕了,沒法給配樂留下足夠的時間。」

「我在做《赤壁》時,剪片的時候就一直在聽莫裡康內的音樂,他給了我很多靈感。」

音樂會末尾,當《天堂電影院》最後一個音符落下,莫裡康內鞠躬謝幕下臺,舞檯燈滅,現場觀眾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有人站上椅子高喊:「I love you!我愛你!Don’t go!」

幾分鐘後,舞檯燈光再起,莫裡康內回到臺上,演奏了安可曲目《美國往事》。

莫裡康內揮手向觀眾道別(圖片來源:morricone.cn)

第二年,相同的盛況也發生在上海。2010年6月2日晚,作為上海世博會的特別演出,莫裡康內率領羅馬小交響樂團和中央歌劇院合唱團在義大利國家館又奉獻了一場聽覺盛宴。

莫裡康內在世博園中心(圖片來源:時光網組群)

最後一首《教會》配樂組曲演罷,在現場兩千位觀眾長達十幾分鐘的掌聲和歡呼聲中,老爺子返場了兩次,依然難平息粉絲的熱情。

05

1980年代的中國往事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初,莫裡康內就來過一次中國。

當時,北京電影製片廠與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要合拍一部電視電影《馬可波羅》,莫裡康內作為配樂者,和導演朱利亞諾·蒙塔爾多一起來過北京。

電視電影《馬可波羅》

30年後他回憶道,當時自己的行程排得很滿,沒什麼時間到處逛,也沒來得及去看故宮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那時候的北京,馬路上幾乎看不到汽車,都是密密麻麻的自行車,我坐在汽車裡,生怕撞到他們。」

導演蒙塔爾多曾先一步來中國取景,相中了一片建築工地。沒過多久莫裡康內跟著導演再一起來這裡時,卻發現當時的工地已經被一幢高樓取代,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馬可波羅當年來中國時,一定就有這樣的興奮」,當2009年再到北京,看到的又是一番天翻地覆後,莫裡康內感嘆道,「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像中國這樣,變化如此之快。」

2009年北京記者會上的莫裡康內(圖片來源:北京義大利使館文化處)

雖然後來《馬可波羅》在播出時,因為把配樂片段處理得支離破碎,讓莫裡康內氣憤了很久,但說起當時的經歷,老爺子還是很開心。

「當時劇組還很貼心地為中方的工作人員準備了中餐,給義大利來的工作人員準備了義大利菜,但結果中國人都去吃義大利菜,義大利人搶著吃中國菜。」

在中國,莫裡康內的配樂作品首次通過官方平臺被大眾聽到要追溯到2003年,央視一套播放了義大利超長電視劇《出生入死》。

這部劇在義大利是國民級作品,從1984年開始連續播放了17年共10部。雖然劇集引起關注,但很少人知道莫裡康內這位已經在歐美家喻戶曉的配樂大師。

隨後幾年,隨著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西部往事》《鏢客三部曲》《教會》等電影在影迷間廣泛傳播。

央視六套電影頻道也播過《美國往事》等多部莫裡康內配樂的電影,《海上鋼琴師》在國內影迷圈中封神。

《海上鋼琴師》

即便如此,當時的莫裡康內在中國遠沒有今天的知名度,這和他始終不受奧斯卡青睞有很大關係。

直到2007年,79歲的莫裡康內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很多中國影迷才真正認識了這位配樂大師,然後回頭一看,原來那麼多經典電影配樂都出自他之手。

直到今天,無論在中國、歐洲還是好萊塢,莫裡康內仍是電影配樂的代名詞。

雖然他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仍能從堪稱現代文化瑰寶的諸多經典影片中,感受到他留下的美妙樂章,這樣的感動,能伴隨我們一生。

文/Cardi C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原標題:《從《海上鋼琴師》到《一代宗師》,莫裡康內的中國往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再見莫裡康內,用電影配樂講故事的人
    生於羅馬臺伯河畔,莫裡康內的父親是一名傑出的爵士小號手,也是莫裡康內的音樂啟蒙人,教授了他一些簡單的識譜、作曲和小號演奏能力。年少時的莫裡康內,夢想是成為一名小號演奏家,所以在他的很多電影配樂作品中,我們總能聽到那若隱若現的小號聲。700餘部高質量的配樂作品讓他成為了業界標杆。
  •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西部往事》成影史傳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文藝語絲 ,ID:gh_91d106e7fe78】一生為400多部電影配樂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7月6日,因併發症在羅馬逝世,享年91歲。莫裡康內曾為400多部電影製作過配樂,其中包括《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黃金三鏢客》《西部往事》和《八惡人》等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莫裡康內創作的音樂有著宏大構架的故事,意境幽深的配樂,都使得整部電影更加豐富和深邃了。從維斯康蒂、貝託魯奇到萊昂內,「往事」永遠是義大利人內心揮之不去的情愫。一個故事,一段音樂,都有著綿長而回味無窮的意境。
  • 電影「鏢客三部曲」的作曲家莫裡康內逝世
    他曾用音樂賦予《荒野大鏢客》《海上鋼琴師》靈魂。據義大利媒體報導,著名電影配樂家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由於摔傷導致的併發症於近日逝世,享年91歲。作為跨越多個時代的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曾為500部電影配樂,堪稱20世紀最多產的電影作曲家之一。即便你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也大概率聽過莫裡康內的作品。莫裡康內出身於歐洲文藝復興發源地義大利,從小受父親影響學習音樂,1960年踏入電影配樂行業後的他逐漸開始嶄露頭角。
  • 電影配樂大師去世,王家衛監製的莫裡康內紀錄片有望今年公映
    據悉,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因為上周摔斷了股骨導致併發症,於義大利當地時間7月6日凌晨在羅馬醫院去世。他一生中曾經給《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等500部電影配過樂,留下了經典無數。
  • 紀念|莫裡康內的音樂不僅是電影的一部分,它就是經典本身
    與之相連的,則是一連串耳熟能詳的經典佳作——《荒野大鏢客》、《黃金三鏢客》、《西部往事》、《美國往事》、《教會》、《鐵面無私》、《天堂之日》、《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以及一連串影史巨擘的名字——塞爾吉奧·萊昂內、皮耶爾·保羅·帕索裡尼、貝納多·貝託魯奇、泰倫斯·馬利克、約翰·卡朋特……當地時間7月6日,這位當今最負盛名的配樂大師
  • 以莫裡康內之名 2020杭州國際音樂節圓滿落幕
    埃尼歐·莫裡康內,一個義大利人,一個音樂教父,一個用音符勾勒出電影世界光輝輪廓的藝術家。10月13日晚,2020杭州國際音樂節閉幕式暨「天堂電影院——致敬義大利電影音樂教父埃尼歐·莫裡康內音樂會」在杭州大劇院上演。
  • 創作500多首配樂的莫裡康內:與巴赫比,我是無業游民
    但莫裡康內卻留下了無數經典配樂作品,「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等,特別是在「鏢客三部曲」中,他將口哨、鞭聲、槍聲、郊狼的嚎叫、啁啾的鳥鳴、教堂鐘聲、蒸汽列車聲等聲音加入配樂中,算是電影配樂中的創新之舉。
  •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走進埃裡奧·莫裡康內的音樂世界
    在莫裡康內5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曾與導演皮埃爾帕索裡尼、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朱塞佩託納託雷、賽爾喬萊昂內,布萊恩德帕爾馬、泰倫斯馬利克,昆汀塔倫蒂洛等諸多電影大師合作過,曾為《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西部往事》《黃金三鏢客》《八惡人》等經典電影創作過配樂。
  • 告別埃尼奧莫裡康內
    向埃尼奧·莫裡康內道別。他是義大利和國際音樂的偶像,他是五百多首義大利和世界電影最美配樂的作者,從「荒野大鏢客」到「教會」,再到「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等很多其他電影,終年91歲。
  • 這位《海上鋼琴師》,走向了《天堂電影院》
    說起《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片中那位才華橫溢的孤獨鋼琴師給無數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所彈奏的樂曲也令人久久難以忘懷。雖然這位「1900」只是劇本中的虛擬人物,但電影中的音樂卻是出自一位現實中的大師——他就是埃尼奧·莫裡康內,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被譽為最偉大的電影配樂大師。
  • 吉達·布塔將重現《海上鋼琴師》電影音樂
    吉達·布塔將重現《海上鋼琴師》電影音樂。今年年初久石讓與香港管弦樂團的演出,不僅門票秒光,還因門票炒賣搞到要報警,後來樂團為抵制黃牛,加場後限購演出票之餘更實施「實名制入場」。所以當看到久石讓攜手「新日本愛樂WORLD DREAM交響樂團」將到深圳演出的消息,不少觀眾是表示震驚的。
  • 莫裡康內餘音湧動 刻錄在中國記憶中的音符
    即使僅在中國來看,也是評論、報導、紀念文章不斷,從嚴肅音樂圈、影視大腕到普羅大眾,人們紛紛在朋友圈發文悼念,貼上自己最愛的莫氏音樂——有人說,這是第一次,一位音樂大師走了,朋友圈裡分享的曲子都不一樣。《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鏢客》三部曲……無論從電影還是從音樂角度來看,這些作品,都佔據著影迷心目中不可動搖的經典地位。
  • 埃尼奧·莫裡康內-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配過的經典電影
    ###義大利作曲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於2020年7月6日在羅馬去世,享年91歲。他被為「歐洲電影音樂領航者」,迄今已完成400多部配樂作品,獲得過奧斯卡、威尼斯、歐洲電影獎、洛迦諾等數座國際終身成就大獎。
  • 莫裡康內經典配樂作品 莫裡康內這十首代表作歌曲不容錯過
    莫裡康內經典配樂作品 莫裡康內這十首代表作歌曲不容錯過  愛電影的人,心裡都有一張埃尼奧·莫裡康內的歌單。我們或因電影注意到他的音樂,或因音樂更沉浸於電影。  一個甲子的職業生涯,500多部電影配樂還不是莫裡康內的全部。他謙稱自己不算最勤奮的作曲家,但從古典、爵士,到實驗、搖滾、民謠、即興,浩瀚作品,無所不包。
  • 義大利作曲家莫裡康內的斜杠人生:下棋有點像作曲
    莫裡康內生前曾透露,如果不從事作曲,自己會努力成為一名職業棋手。圖說:莫裡康內 資料圖中斷學棋專心音樂莫裡康內的父親是小號手。兒子小時候,父親將一把小號塞到他手裡,將他帶上音樂之路。但小莫裡康內的夢想不止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