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山邊防連官兵在哨所前升國旗。陳在林 攝
清晨,內蒙古大興安嶺深處,朝陽灑在中蒙界河哈拉哈河上。
距離邊境線不遠,三角山邊防連官兵策馬揚鞭踏上巡邏路。他們身後,三角山哨所巍峨挺立,五星紅旗分外耀眼。
臨近國門,中士李長月縱身跳下馬背,手握剛剛配發的北鬥手持機向上級報告:「我一行6人在1382號界碑附近執行分段巡邏任務,目前已到點位,邊防情況正常。」
2014年1月26日,滴水成冰的隆冬,就在這座界碑旁,習主席踩著厚厚的積雪走向巡邏官兵,同大家親切交談。隨後,習主席乘車前往三角山哨所和連隊駐地看望慰問官兵。
那一天,北疆邊防線上的一個個冰雪哨點,一股暖流浸潤戰士心田。
這一刻,曾受到習主席接見的邊防戰士,依然心潮澎湃,備受鼓舞。
「界碑在眼前,戰位在腳下;祖國永遠在心中,責任時刻在肩頭。」
李長月告訴記者,習主席同連隊官兵共進午餐時,他就坐在主席身邊,統帥的囑託他一字不落記得清清楚楚。此後每次巡邏路過1382號界碑,他都在心裡默默報告:請主席放心,我們時刻牢記您的囑託,為祖國人民站好崗、放好哨、守好邊!
走進連隊,習主席與巡邏官兵親切合影的大幅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上,站在習主席身邊的吳景偉防寒面罩上結了霜。
戰士們視若珍寶的這張照片,承載著統帥對邊防的牽掛與厚愛。
習主席在2014年年底發表新年賀詞時,身後的書櫃裡就擺放著這張照片。那天在電視上看到這一細節,吳景偉心潮起伏,徹夜難眠。
入伍之初,吳景偉體重80多公斤,訓練成績總是拖後腿。受到習主席接見後,吳景偉成了訓練場上的「拼命三郎」、邊防線上有名的「執勤能手」,兩次榮立三等功,被保送到陸軍步兵學院上學。2019年5月21日,習主席視察這個學院時,吳景偉作為學員隊訓練骨幹,示範匯報了障礙訓練情況。
去年夏天,飛走的雄鷹又飛回來了。
吳景偉以全優成績從軍校畢業,他主動要求回到阿爾山,回到當年的戰位上。當年與習主席合影時的那個「小胖墩」,如今看起來黝黑精幹。他意氣風發地告訴記者:「誰說邊關不留人?這裡有我實現人生理想的舞臺。」
當年與習主席同桌就餐的新兵李長月,如今已是連隊的老兵了。
6年來,他先後幹過種植員、軍械員、戰鬥班班長、文書,每個崗位都幹得有聲有色。他驕傲地說:「不幹出個樣子來,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習主席接見過的兵。」
2015年,李長月面臨進退走留。春節前夕,四級軍士長馬中強提議,給習主席寫信匯報連隊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李長月和張偉、楊洪等幾名受到習主席接見的戰士,滿懷深情地向統帥匯報了自己的心裡話。
沒想到,習主席很快就給他們回信了!
習主席飽含深情的話語,讓李長月下定決心:向入伍前所在的大學申請保留學籍,繼續服役。3年時光轉瞬即逝,保留學籍的期限到了,李長月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連隊」,選擇留在邊關、紮根邊防。
官兵們說,三角山有一種魅力,能拴住人的心。
窗外,雨越下越大,連隊一周一次的5公裡武裝越野考核照常進行。雨水扑打臉頰,官兵們全然不顧,爭先恐後衝過終點。
「習主席勉勵我們推動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在連隊、在邊防落地生根,為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再立新功!統帥的鞭策就是錘鍊守邊固防本領的不竭動力。」該旅旅長楊軍告訴記者,隨著「脖子以下」改革漸次完成,少數官兵依舊抱著「守在邊防就是奉獻」「完成巡邏任務就是成績」的老觀念,訓練水平徘徊不前。兩年前,旅黨委決定以新大綱試訓為抓手,推動部隊苦練守邊固防精兵,提高部隊戰鬥力建設水平。
這個任務,交給了三角山邊防連。
「不能辜負組織信任,習主席視察過的連隊接見過的兵,關鍵時刻必須衝在最前面!」現任連長王禹博對照新大綱要求,在連隊組織「軍營吉尼斯」「創破紀錄比武」等訓練活動。
他們每月組織一次考核,根據訓練成績,將官兵按等級分為3個訓練組,成績提升即可「晉級」。連隊還組建了進行補差訓練的「雛鷹集訓隊」,以老帶新補齊戰鬥力建設短板。
當年習主席接見過的中士楊洪,就是這支集訓隊的教員。
「上個月,我帶的『雛鷹』振翅起飛了。列兵高本力4小時不間斷做了3733個仰臥起坐,一舉打破連隊紀錄。」楊洪欣喜地說,讓他高興的不僅是戰士們訓練成績噌噌上升,更可貴的是,官兵們幹事創業、建功邊防的軍心士氣進一步凝聚起來了。
不久前,該旅組織專業技能比武,官兵們踴躍報名,還傳出了一段佳話——三角山邊防連2名衛生員為了爭奪一個參加比武的名額,竟然把「官司」打到了旅領導那裡。最後還是機關派人去當裁判,經過3輪比拼,才把這個名額確定下來。
說起連隊去年取得的成績,王禹博掰著手指頭如數家珍:3名戰士因訓練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全旅專業技能比武,連隊奪得團體第一、3個單項第一;10餘人在各級比武競賽中摘金奪銀……
愛軍精武的激情從何而來?
王禹博說,習主席發表2018年新年賀詞時,官兵從媒體上得知,習主席書架上依然擺放著同他們的合影,可見邊防在統帥心頭的分量,「不練好本領,怎能對得起這份關懷厚愛?」
清晨,記者前往三角山哨所,跟隨官兵踏上巡邏路。
巡邏便道上,一場勤訓結合演練悄然展開。一支巡邏小分隊接到「敵情」通報後,官兵跳下巡邏車,向數公裡開外的界河草灘搜索前進。
突然,導調組發來最新情況:「距離下車點800米處,發現『不法分子』潛伏,欲過河越界。」
「行動!」眼見前出的巡邏小分隊來不及回撤,「不法分子」就要從眼皮底下溜走,指揮員一聲令下,由駕駛員、衛生員、炊事員組成的戰鬥小分隊迅速出動,按戰鬥預案包抄堵截,「不法分子」盡數落網。
該旅政委高慧鋒介紹,過去一些邊防官兵的思維停留在「執勤不訓練,訓練不執勤」「一人一專業,一崗一任務」的階段。習主席視察時指出,要堅持執勤訓練一體化,提高管邊控邊能力,有效履行衛國戍邊職責。面對新體制新任務,部隊如何轉型,實現能力「蛙跳」?
「必須推動能力素質升級,在邊防線上催生更多執勤『多面手』。」高慧鋒說,旅黨委圍繞轉型發展為官兵制訂了素質升級「路線圖」,大力開展跨崗位練兵、跨專業集訓,打造「一專多能」人才方陣,築牢新時代的鋼鐵邊關。
今日北疆,觸目皆新,官兵能力素質、執勤手段、武器裝備、巡邏方式、生活條件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電腦屏幕前,中士王挺熟練操作視頻監控系統。邊境一線的全維監控攝像頭作用明顯——口岸附近區域、重要通道和目標清晰可見,往來人員情況盡在掌控之中。
「哨所是祖國的眼睛。」這位曾受到習主席接見的老兵,談起信息化管邊控邊模式,咧嘴笑了,「過去巡邏靠火眼金睛、靠鐵腳板,如今,科技手段提高了管控效率,『足不出戶、實時監控』的目標初步實現了。」
三角山哨所,習主席視察時曾在觀察登記本上籤下名字。6年來,每隔幾小時就有一名哨兵在同樣的登記本上簽名,官兵說,那一刻,他們感到邊關與祖國心臟緊緊相連。
夕陽西下,阿爾山市中心廣場上,巨大的電子屏播放著該旅官兵製作的MV《主席來到我身旁》,當地居民歡快地跳起廣場舞,邊境小城一片寧靜祥和。
邊防線上,戍邊官兵就像漫山遍野的樟子松屹然挺立,陣陣松濤聲仿佛是他們內心的告白:「請習主席放心,請全國人民放心,邊防有我,祖國安寧!」(歐燦 陳小菁 宋子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