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親人之痛真的是人間至苦,有時候這種痛苦被掩藏起來,有時候又從模模糊糊的狀態重新變得具象起來,關鍵是它不是一種暫時性的疼痛,而是伴隨人終生,偶爾在淡忘此事的時候,還可以開懷大笑,但偶爾被勾起了回憶的思緒,便突然意識到,人生永遠都會在失去陪伴的過程中,一下子就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1967年7月8日,陳小春出生於廣東的貧困村家庭。家庭的貧苦讓他一直以來飽嘗酸辛,沒有辦法和正常人站在同一起點上,那個時候他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地幹農活,現在很多普通孩子面對的最大煩惱,只是學業上的煩惱,煩惱自己做不完作業,煩惱上課被老師抽起來回答問題,但是對於陳小春而言,他從一開始的煩惱就具有現實意義,非常的沉重,他需要操心家務事,需要憂心自己家的溫飽,也正因為如此,他有了少年老成的性格。
陳小春十多歲時,家裡多生了個兒子,他們養不起這個兒子,媽媽一直為兒子的口糧以淚洗面,而陳小春自己也覺得非常煩惱,後來他聽說了一件事情,就是有一戶人家想要給人3000塊,過繼一個兒子,後來他就把這件事給父母說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此後,他的弟弟就真的被送人了,這件事是陳小春年少時一直以來的遺憾,也是他一生的挫敗和疼痛。
好在,貧窮只會伴隨人一時,不會伴隨人一生,後來,他被經紀公司看中並籤約,從此就一炮而紅,成為了《鹿鼎記》中韋小寶,而後來的電視劇《古惑仔》更是把他推上了巔峰。他的演技很少見的帶給人一種矛盾感,痞裡痞氣又不招致反感,演各種江湖義氣電影裡的大哥,總是那樣的貼合角色,恰到好處,更好的是,他不但能演這些古道熱腸、豪情壯志的男子,他照樣能演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為此他獲得了很多的讚賞和厚愛,於情於理,他都是當年港圈最紅的男演員,很多人都說,寒門無法出貴子,像他這個貧苦的家裡,似乎不應該出天才,事實上哪有這麼簡單,有些人本來天生就有天賦,只是很可惜的被貧苦的家境埋沒了,隨著他們年齡逐漸增大,機會逐漸增多,這種天賦又會顯露出來。
不過事業有成的他,在心裡一直空缺了一個角落,這個角落就是關於曾經那個被他賣掉的弟弟,後來的他一直跟著自己的父母一起,不斷為了尋找弟弟而努力著,只可惜他的弟弟就像是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一樣,他再也沒有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