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這個字眼,最早見於韓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但是韓非子此說語焉不詳,且無具體例證,一直到《史記》的《遊俠列傳》,「俠」的基本特徵才被較為精細地勾勒出來。後世談「俠」者大多來源於此: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從漢朝司馬遷的《史記》到唐朝裴作的《傳奇》,在這將近一千年的漫長曆程中,作為歷史人物的「遊俠」,經過史家、詩人、小說家的不斷加工,逐漸定型為後世武俠小說中叱吒風雲的俠客形象。
後世也誕生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武俠小說家,比如說:金庸、古龍、梁羽生、黃易、溫瑞安......
他們用一支筆桿寫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為我們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武俠形象。這些形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以至於很多男生萌生出一個江湖俠客夢。
其實「一刀一劍走江湖」這種俠客夢不止男生做,女生也有。
俠之大者,謂之刺客。——《刺客列傳》
中國歷史上更是出現了不少有名的俠女,其中女刺客們更是位居俠女榜首,她們武藝高強,「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本領不輸男人。
歷史最早記載的女刺客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刺客叫女艾,是夏朝人。在《左傳哀公元年》記載:「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女艾的故事,得從少康說起。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代君主,祖父太康因為疏於朝政,被手下一個叫寒泥的人取代了。少康的父親叫「相」,也在顛沛流離中被追殺而死。他的母親有孕在身,從牆上的狗洞裡爬出去了,跑回娘家生下了少康。
少康天資聰明,他懂事之後,母親就告訴他:「你其實是君王之後,但是你爺爺玩物喪志,把國家玩沒了。你要努力,奪回你的江山。」從此,少康發憤圖強,誓要奪回天下。
虞國的國君看到少康年少有志,把女兒嫁給他,並給了他十裡土地和五百名奴隸,少康由此開始了復國中興的計劃。但是當時寒泥已經佔據夏朝基業,力量非常雄厚,人口、土地、武器裝備,都大大地優於少康。
少康決定採取迂迴策略,於是他就選派間諜,尋機剷除寒泥的重要羽翼,逐漸削弱對手,進而尋找勝機。女艾,就是少康選定執行這次行刺任務的人。
女艾先是到了一個國,叫「有窮國」。這裡的國君叫「澆」,他是寒泥的左膀右臂,據說力大無窮,可以在陸地上推著船走。女艾決定伏擊他,於是各種打聽澆有什麼習慣,以便找到漏洞。最後知道澆有兩個弱點:第一,他有一個相好的寡婦叫女岐,經常在她家過夜;第二呢,他酷愛一個人出去打獵。這兩個時間,他身邊的戒備最低。
最終女艾扮作獵人的模樣,帶著幾名得力的隨從和幾隻兇猛的獵狗,在獵場埋伏下來,成功剷除了寒提這個得力的幫兇,為少康復國立下汗馬功勞。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刺客的故事,她不僅是個武藝高強的女俠,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間諜。
流傳最廣的女刺客
相信大家對野史記載的呂四娘刺殺清朝雍正皇帝的故事都不陌生,有很多的小說和影視劇也曾經以此為題材進行創作,如小說《江湖三女俠》,電影《呂四娘》,電視劇《江山為重》、《九五至尊》等等。
據史書記載,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皇帝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於死亡非常突然,於是在官場,在民間,便產生了種種猜想和傳說。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 。
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因不滿清廷統治,上書陝西總督嶽鍾琪策動反清。事後,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對案犯嚴加審訊,廣肆株連,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呂留良文字獄案。曾靜等人鋃鐺入獄,後被滿門抄斬,呂留良一家也未能倖免。
呂留良之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倖免於難。年僅十三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其全家祖孫三代慘遭殺害,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她隻身北上京城,決心替全家報仇。途中巧逢高僧甘鳳池,四娘拜之為師,他授呂四娘飛簷走壁及刀劍武藝。之後,呂四娘輾轉進京,設計潛入乾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
梁羽生小說《江湖三女俠》中的塑造的呂四娘,就是個武藝高強的俠女形象。
她乃忠良之後,一代女俠,作為漢家俠客,在清朝皇權遮天屠戮江湖正道的背景下,以一介女子之身為父報仇,刺殺雍正,誅殺叛徒,扶危濟困,力抗朝廷。作為武學宗師,武學上獨樹一幟,在以天山派為尊的梁氏江湖裡發揚派,以白道第一高手身份,統領中原群俠。
確實存在有史可查的女刺客
上面這兩個女刺客要麼太過古遠、不可考證,要麼就是傳說野史。其實有一個真真正正、確確實實、有史可查的人物——施劍翹。
1925年秋,奉系軍閥張宗昌與直系軍閥孫傳芳為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展開戰爭,時任奉系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的施從濱奉山東督辦張宗昌之命迎頭截擊。施從濱率軍南下時,孫傳芳曾連發三封電報要施同他合作,但施不予理睬,反而孤軍深入。在皖北固鎮的交鋒中兵敗受俘,被孫傳芳梟首於蚌埠車站,示眾三日。死訊傳來,年僅20歲的施劍翹就立志為父報仇,手刃仇人。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這是1925年得悉父親慘死的確切消息後,施劍翹所作明志詩的後四句。
施劍翹通過手術放開了裹著的雙足,並練習槍法,做足了一切準備。
1935年11月13日,正是講經日,前來聽經的孫傳芳端坐在佛堂中央。待眾居士閉目隨富明法師誦經,施劍翹悄悄拔出槍,對準孫傳芳的後腦勺射出了第一發子彈,緊接著又朝他的太陽穴和腰部各射一槍。槍聲響後,佛堂大亂,施劍翹將提前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身穿將校服的施從濱照片拋向人群,大聲宣布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並撥通了警察局的電話,決意自首。
當天下午6時,《新天津報》發出號外,報導了"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的特大新聞。次日,天津、北平、上海等各報都以頭號標題刊載了這一消息,全國轟動。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故事曾經被拍成電影《女刺客》,電影女主人公許越男的原型便是施劍翹。王家衛指導影片《一代宗師》中章子怡飾演的宮家二姑娘宮若梅,為了報殺父之仇,斷髮奉道,一輩子不婚嫁不生育。她的原型之一就是替父報仇、刺殺孫傳芳的民國俠女施劍翹。
時至今日,「俠」的意義已經大不相同,那些或歷史存在、或創作出來的女俠們,也慢慢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裡。之所以有一個女俠夢,更多的是我們渴望擁有那樣的力量去匡扶正義,能在陽光下瀟灑肆意地活著。
綠竹巷,幽徑長。縴手如玉,淨琴為君張。弦挑流水洗客愁,眉間心上,千千結丁香。露沾衣,古寺涼。莫弄清簫,此生最斷腸。黑木崖上誰成王?笑傲江湖,何妨共子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