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長沙陽光醫院來了一名女患者,接受輸卵管斷端吻合術,準備要二胎,從手術到住院再到出院,都是一個人。要二胎是令人高興的事,但她看起來卻憂心忡忡?究竟是為何呢?她又為什麼一個人來到醫院做手術?
她叫佳夢(化名),今年34歲,老家在湖南新化,與丈夫在貴州興義市經營著一家打字複印店。今年7月,她12歲的兒子被診斷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也就是白血病,目前正在湘雅二院的重症監護病房治療。
醫院每天早上7點都會查血常規,佳夢每天除了等著兒子血常規的結果,就是在網上查找治療白血病的方式,終於,她看到曙光:臍帶血可以治療白血病並且排異反應也好,對孩子來說更好。隨後,她在網上查了好多天,又問了好多醫生,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得知臍血能夠救兒子,已經做過結紮手術的佳夢決定,做雙側輸卵管斷端吻合術,計劃再生1個孩子。
9月15日,佳夢來到醫院,從檢查到手術,從住院到出院只有自己。儘管其他病床都有很多的陪人,但這位堅強的母親卻說,這孩子給了她勇氣,兒子比她還堅強。
佳夢出院了,她第一時間來到了兒子所在的重症監護室,她已經有6天沒有見到兒子了。
目前,佳夢的兒子情況比較嚴重,屬於中高危白血病,正在接受第二次化療。他處於粒細胞缺乏的狀態,有嚴重的感染,並引發真菌敗血症,血壓、呼吸都不好,並在之前用了升壓藥,應用無創呼吸機的輔助通氣。
佳夢兒子有沒有可能接受臍血治療呢?醫生表示:「這種中高危的白血病患者,可以通過化療緩解,然後可以考慮造血幹細胞移植。但造血幹細胞移植需要先配型,等她生產完儲存了臍帶血還要進行配型。」
近年來,白血病已成為在兒童期最常見的腫瘤。有30%甚至更多的白血病患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其中90%以上的患者無法得到醫治,最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問題和造血幹細胞的缺乏。
臍血是連接母親與胎兒之間的橋梁,母親的營養物質通過胎盤經過臍血不斷輸送給胎兒,母親的疾病、營養狀況可以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胎兒出生後脫離母親,胎盤及臍血就已經被處理掉。近年來,有研究發現臍血內含有豐富的物質,包括一些豐富的營養因子以及能使兒童甚至成人重建造血功能的造血種子,即幹細胞。因此可以利用臍帶血中的幹細胞進行移植來治療一些疑難病,包括各種類型的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遺傳代謝病及一些免疫缺陷等,可以說臍血是孩子出生後送給父母的第一份禮物。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2000名兒童接受了臍血幹細胞移植,突出優點是病毒汙染機會少和移植後排斥反應弱。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通訊員|孟麗
編輯|唐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