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蔡國強|「遠行與歸來」中,看得見的爆破與看不見的世界

2020-12-23 騰訊網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昨天在故宮博物院向公眾開放。這是一場有關蔡國強的藝術、思考與想像的展覽,宏偉、炫目、意味深長。

置身於展廳,被蔡國強的浩蕩恣肆、絢麗奪目的爆破籠罩,在歡愉充盈的的色彩和磅礴噴弛的火痕背後,蔡國強袒露了他「無論東西」的藝術感知:廣博到他對從永恆宇宙的好奇,精微到小小的愛畫畫的初心堅守。

圖說:展出海報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攝

我見

作為「遠行」的出發,西雁翅樓分區展出蔡國強在普拉多、普希金、烏菲齊、古根海姆、那不勒斯等博物館和龐貝等地「一個人西方藝術史之旅」相關項目的精選作品。一站站娓娓道來,著力呈現通過繪畫手法與不同文明的對話,以東方文化和精神為鏡,映照西方藝術史,更以此求索繪畫在今天的可能性。

圖說:蔡國強導覽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攝

各項目都配有文字介紹和紀錄影像,觀眾跟隨蔡國強縱橫西方藝術史的足跡,思考他作品直面的當代繪畫等問題;亦窺見背後珍藏著西方藝術史的美術館、經典作品和偉大藝術家。蔡國強的對話充滿了智趣,他的不同凡常的視角,決定了作品的層次與厚重。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神,擁有健壯無比的體魄,傳說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創者。神話中的他曾經用600步「大腳印」丈量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地長度。蔡國強2019年作品《爆破大力神》選擇了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經典館藏,用紅色火藥在石膏複製品上進行再創作,表現大力士血脈賁張的能量,和盛放之後烈火般激情的凝結。「我小時候畫過大力神的素描,以為他剛猛無敵,後來親眼看到,被震撼的是他的疲倦和無奈。這樣恰恰是真實和永恆的。」蔡國強說。

圖說:《爆破大力神》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攝

2019年,蔡國強在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對話現代主義。當時古根海姆第一次推出由藝術家策劃的展覽,6位策展人都是曾以重要個展塑造古根海姆博物館歷史的當代藝術家。為了策劃這次展覽,蔡國強深入古根海姆的庫房,深訪館藏的現代主義經典,由此誕生展覽《非品牌》。「藝術家構建易辨識的風格品牌,成為藝術史的代言,但所謂創造性的藝術家,大多不是直接進入他們開拓的時代,而是從具象和寫實開始;藝術家共有的童真性和人類永持的原始情節,樸實地體現了超越流派和風格的藝術本質,但這些往往作為藝術家的不成熟的階段而被忽視。」他說。

巴黎聖母院是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典範。去年的一場大火,讓蔡國強原定於2020年底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個展延期。《黑光No. 1》創作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玫瑰窗為主題,傳遞藝術家對人類經歷災難浩劫的思考。

圖說:《黑光No. 1》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攝

在對話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章節,蔡國強說,相比《最後的晚餐》那種一本正經,對他最有吸引力的是達·文西筆記本上的塗鴉手稿:從人體解剖,到弓箭大炮、直升機和降落傘的發明,那是天才想像力和孩子般的好奇心。「我在巴西做了『農民達·文西』展覽,致敬天馬行空的先輩。」

在對話宇宙和中國精神的展位,蔡國強說:「我去洛陽看牡丹,季節晚了,落花像紅白雪花,一片狼藉,讓我感動。為啥國畫家畫牡丹總是含苞或怒放?繁華和落盡,生生死死都是魅力。」

圖說:對話中國文化精神《柏風》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攝

人情

蔡國強會在藝術作品裡,放大與綻放中國文化裡的「情」。他將中國文明傳統融化在了他的藝術裡,感染了東西方觀眾。

創作於2015年《故鄉的天梯》,是蔡國強為其爆破計劃《天梯》所作的火藥草圖,一座500米高的金色煙花梯在黎明時分故鄉泉州的海邊升起。作品源於蔡國強童年起摸雲摘星的夢想。蔡國慶在世界不同地方經歷挑戰和挫折,第四次在家鄉嘗試才成功。少年的遠行從這裡起步,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與世界對話。21年來,蔡國慶在世界不同地方經歷挑戰和挫折,第四次在家鄉嘗試才成功,這是藝術的勇氣與韌勁;將作品獻給年邁的奶奶,這是溫情脈脈。蔡國強的奶奶百歲高齡離世前,親眼看到了蔡國強《故鄉的天梯》,沒有遺憾。這些細節收錄到了奧斯卡得主凱文·麥克唐納導演的紀錄片《故鄉的天梯》中,打動了無數觀眾。

圖說:蔡國強《故鄉的天梯》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攝

在新聞發布會上,他把第一個媒體提問的機會讓給泉州媒體,這不是蔡國強頭一回這麼做。多年前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九級浪》展覽上,他曾向本報記者解釋,他最看重的媒體是家鄉電視臺,「因為他們用地方話報新聞,我奶奶聽得明白,知道我在幹什麼」。

蔡國強還揭示了鮮為人知的與故宮的交往故事,故宮比美術界更早地欣賞他,給來自泉州的小夥子難以言喻的鼓舞。「1986年底,我是在故宮博物院朋友們的幫助下離開故土、遠行世界的。楊新副院長幫我給日本學校寫了推薦信;故宮出版社社長李毅華幫我找了擔保人,並一路安排;故宮研究員劉丙森先生送我的書法,準備讓我在日本生活困難時能用上……他們告訴日本同道,這個中國的年輕人未來會『爆炸』!」

圖說:火藥作品《銀河嬉冰》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攝

初心

此次展覽收入蔡國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自我隔離期間創作的宇宙主題新作。每當以中國發明的火藥為媒材探尋宇宙主題的創作,蔡國強和故鄉仿佛殊途同歸。

走得再遠,蔡國強的初心沒有離開。此次展出了約80件蔡國強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彩、油畫、水粉等小作品,也傳遞他的初心——少年起對美術史和畫畫的深情。幾十年來,雖然他的藝術形式橫跨了裝置、爆破、影像和社會項目等,但從未停止繪畫。在影響自己的「師承名錄」上,他坦然地按姓氏拼音羅列,可以看到達·文西、德庫寧、波洛克、畢卡索、倪瓚、齊白石,也有他泉州的啟蒙老師、上戲舞美系教授胡項城等。

圖說:自畫像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攝

「少年的藝術家夢,其實是畫家夢。我一直想做一個純粹的畫畫的人。每當我完成一個大型展覽時候,我都會想,這到底是不是小時候的夢想?」蔡國強在導覽時自問自答道:「是,也不全是。」

在黑色的世界地圖上,蔡國強的99個藝術項目足跡標識在上面,呈現藝術家迄今所有活動的地理位置,構成了一幅特殊的「地圖」。綠色的圈代表實現,黃色是進行中,紅色代表未實現。北極上是一個大大的紅點,蔡國強解釋說:「這個(作品靈感)大概還在永恆的宇宙中。」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樂夢融 北京今日電)

相關焦點

  • 蔡國強:我的遠行從未離開,歸來人在路上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故宮展覽現場後來,我們看到了蔡國強用中國發明的「火藥」作為藝術繪畫的材料,在世界各地的震撼爆破與焰火現場。我們看到他去西班牙追尋格列柯、畢卡索,看到他到義大利對話文藝復興,波提切利;看到他在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大展,在多哈的沙漠放過「白日焰火」;在千年龐貝古城,用爆破喚醒世界最古老的羅馬鬥獸場的記憶;在法國的幹邑夏朗德河畔,以三幕煙火致敬人類的不屈、勇氣和希望……整整34年的遠行,而後歸來,蔡國強帶著他世界藝術史的旅行與對話,回到了北京故宮。
  • 遠行歸來,蔡國強為東方體育再出發
    安踏集團作為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蔡國強藝術展「遠行與歸來」首席贊助商,藉此機會讓體育與藝術相融,更希冀借蔡先生的藝術創作和成就,啟發企業實現一次「遠行與歸來」。,蔡國強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從中國到日本,之後定居美國,在世界各個不同文化中穿梭,在感受著外國藝術的衝擊時,也在用自己充滿東方氣質的作品影響著對方。
  • 「在高科技的使用裡保留動物感」:蔡國強的遠行、歸來與夢遊
    觀眾可以跟隨蔡國強的足跡縱橫西方藝術史,思考其作品中直面的當代繪畫問題,也可以透過他的作品一窺世界著名博物館,進入更廣闊時空語境。作品《萬國大廳》,2017。《遠行與歸來》展覽現場,2020。林毅攝, 蔡工作室提供。2017年,蔡國強以個展「繪畫的精神」在普拉多美術館對話巴洛克藝術和西班牙黃金時代。
  • 蔡國強藝術展《遠行與歸來》亮相故宮博物院
    近日,由北京冬奧組委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蔡國強藝術展《遠行與歸來》在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蔡國強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核心創意小組成員及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他的藝術蹤跡遍布全世界,並在諸多世界上最重要美術館舉行展覽。
  •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12月14日在故宮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其中,《銀河嬉冰》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連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題,呈現在銀河中溜冰的想像。展出作品還包括《花瞬二》《夢遊紫禁城》作品組。
  • 曾經遠行現在歸來——蔡國強與JA碰撞的火花
    蔡國強2019年於墨西哥的爆破項目《未知的相遇》2020年一場未知的相遇,藝術家蔡國強來到JA藝術品保護與修復工作室,為2020年12月15日在北京故宮開幕的蔡國強藝術展《遠行與歸來》展覽,委託保護修復的一批繪畫作品與修復師們進行探討。此次探討我們有很多意外與驚喜。
  • 蔡國強|去600年前的故宮大夢一場
    故宮的楊新副院長還幫蔡國強寫了推薦信。李毅華總跟日本人說,這個年輕人之後在日本一定會「爆炸」,蔡國強之後在世界都會「爆炸」和爆炸。和故宮的這段緣分,蔡國強寫在了為今年12月故宮展覽所作的文章開頭,真誠且充滿感激。蔡國強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會請他家鄉的 人去世界各地看煙花爆破,也會維護好幾十年的友誼。
  • 振奮疫情中的世界 蔡國強《悲劇的誕生》煙花秀全球直播
    藝術家、北京奧運視覺特效總設計蔡國強將於9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21點(歐洲中部時間下午15點)在法國幹邑的夏朗德河,為世界帶來白天煙花爆破項目《悲劇的誕生》。「人類有一種精神,就是在看清生命的痛苦後,仍然接受並享受它 。認識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總有冬去春來。」
  • 來故宮,看場特殊的煙花
    數九寒冬,北風凜冽,如果說還有哪個展覽值得我們在這個時候走出家門,那一定是正在故宮展出的蔡國強《遠行與歸來》。沿著筒子河一路向南,一進宮就可到達展覽的所在地午門。走上樓梯,高大的展覽海報隨即映入眼帘,頗具現代感的配色與紅牆金瓦形成強烈反差。作為故宮600年系列展覽之一,蔡國強《遠行與歸來》稍顯低調。
  • 蔡國強煙花秀直播,振奮抗疫精神
    在蔡國強的藝術經歷中,你可以看到這位藝術家對於世界的思考和關懷。2006年的爆破作品《幻想》,煙花在逼仄的房屋燃燒著,最終噴薄而出,積壓與釋放演繹著一種殘酷的美麗;2014年黃浦江上的《白日焰火》煙花秀,彩色的煙花宛如盛放的花蕾,黑色的煙花宛如沉默的帷幕,表達著對於現代世界的控訴和美好自然的懷念;2015年的歸鄉之作《天梯》是其與內心對話和往來,訴說著人與故鄉的血脈情緣。
  • 展出以冬奧會和紫禁城為靈感的新作,故宮開幕蔡國強藝術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今天下午在故宮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其中,《銀河嬉冰》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連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題,呈現在銀河中溜冰的想像。展出作品還包括《花瞬二》《夢遊紫禁城》作品組。
  • 蔡國強作品「階梯書架裝置」在雅昌(深圳)藝術中心亮相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苗曉雨)10月15日,藝術家蔡國強現場創作的作品「階梯書架裝置」在雅昌藝術中心亮相,該作品也是紀念雅昌25周年的特別藝術項目之一,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藝術家、企業家嘉賓到場共同見證。
  • 為何是蔡國強擔任國慶煙花導演,他還有哪些驚世之作?
    焰花總導演則是中國國際著名當代藝術家蔡國強。蔡國強於1957年生於福建泉州,1981-1985年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他的藝術表現橫跨繪畫、裝置、攝影及表演藝術等數種媒材。1986-1995年底旅居日本期間,他持續探索從家鄉泉州開始的以火藥創作繪畫的藝術手法,逐漸推大其作品的爆破規模和形式,並建立隨後著名的室外爆破計劃。
  • 絢爛又環保,蔡國強講解國慶煙火表演的科技含量
    國慶聯歡活動焰火總導演蔡國強說。本次煙花燃放突出空間布局、立體化設計、藝術性呈現,形成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和激動人心的熱烈場景。國慶聯歡活動焰火表演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10月1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在天安門廣場精彩亮相,現場煙花在音樂中形成美麗的空間舞蹈。造型各異的璀璨煙花隨著圓舞曲輕盈躍動,煙花樹上孔雀開屏寄託著吉祥的期盼。
  • 淺析《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執著和迷戀。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放下,學會選擇,才能去擁抱新的生活。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曾說:我在30歲以前,拼命做加法,30歲以後,要懂得做減法。社交中的減法,是遠離過載的信息,和無效的關係,真正獲得自由。人生在世,無非是三個問題:人、事、心。
  • 看得見的只是現相,看不見的才是本質
    因果與心理學:看得見的只是現相,看不見的才是本質,只有從現相深入到本質才能客觀地去看問題。或許,還有你更看不到的,如果按照姐姐這種做事「有頭無尾」的性格,那麼在這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也不知道有多少瑣事的「尾巴」都是由妹姝來處理的。
  • 一周觀展指南|「倫勃朗黃金時代」再現,蔡國強龐貝爆破展出
    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世界各地博物館將共同紀念,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近日拉開了「倫勃朗和荷蘭黃金時代」展覽大幕。位於巴黎的德拉克羅瓦美術館進一步呈現於「德拉克羅瓦與尤金:藝術家背後的人」展覽中。
  • 人生如戲: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組詩七首 文/呂觀德)
    >那麼光鮮和透亮看不見的,雖然未見它的顏色但它肯定秉承先人的衣缽除非基因出現裂變沒有看得見的就沒有看不見的看不見的是看得見的兒子雖然它不用自己開闢生活的路徑它同樣要櫛風沐雨,歷經考驗看得見的,過去和現在是它的現實看不見的,現在和將來是它的暢想看得見的,為自然唱著悽傷的輓歌看不見的,為自然奏著高昂的進行曲許多人只看到看得見的
  • 看不見的戰場 看得見的堅守
    看不見的戰場 看得見的堅守 2021-01-08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