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臨君
編輯:宿麥
#爾冬陞公開回應怒懟郭敬明#
01 Let』 s商業互吹
萬萬沒想到,通過神走位不斷地「演員請就位2」,「郭敬明被爾冬陞懟哭」再次佔領熱搜。
自李成儒老師退賽後,言辭犀利的導演們都學會了太極的精髓,期期節目歌舞昇平。
直到「演員請就位2」,再次成功把郭敬明帶上熱搜。
02 Let’s 拉踩
爾冬陞撕哭郭敬明的同時,也撕破了演員請就位2的假面,堪稱國內綜藝名場面。
要談郭敬明的爆發式哭戲,首先說一說爾冬陞為什麼生氣。
這似乎不是簡簡單單的「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餵汁」可以概括的。
伊始,這檔節目以「導演敢說」、「演員的真實表現」屢屢出圈,是一檔路人緣非常不錯的節目,初期爾導炮轟資本和流量,陳凱歌和李成儒辛辣的點評,讓這檔節目有非常不錯的收視率和路人盤。
如果按照最初的節奏來發展,應該會成像《乘風破浪的姐姐》那樣一檔口碑收視雙佳的年度綜藝。
然而,從導演親自下場指導演員拍戲開始,就有那麼一丟丟變味了。
說是演員的演技,倒不如更側重於流量、話題度,而不是本身的演員演技比拼。
這些撕逼和罵戰以李成儒老師的退出節目結束。
此後的幾期節目裡,一直維繫著表面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臺上的戲骨都散了散了,留下一堆演技堪憂的新人流量。
爾冬陞導演明顯是吃了「我想選演員而不是選流量」的虧。
爾導陣營中的都是年齡較大、真的有演技的還不錯的演員,演技和流量比起來天上地下,然而在投票環節屢屢吃虧。
但憑這一點,爾導肯定是有不服的。
在最後一期節目中,面對郭敬明地震題材的作品,《我的星星》情節不合理等也是被觀眾所詬病的,爾導也是打了個哈哈就過了,沒有過多評價。
直到郭導河才過了一半就開始炮轟他執導的作品《女人+》。
與某導演炫技不同的是,爾導一直在注重體現演員本身的演技,並沒有用太多技術去彌補演員本身的不足,呈現出原汁原味的演技。
其他導演也一直在認真地按時限完成導演的作品,拿上一期節目來說,其他三位導演的作品只用了節目規定的時間完成,而郭敬明的《畫皮》足足用了五天。
從競技的角度來看,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公正的事情,在那時矛盾初現端倪。
說好的演員請就位?
到了最後一期郭敬明的拉踩,直接點爆了節目中溫吞的爾冬陞。
「我不喜歡這個節目」。
「臺詞過多。」
「和我受的訓練體系不太一樣。」
郭導說這話的時候是不是忘記了親小孩《小時代》。開頭就是冗長複雜的旁邊,以一句「讓我們一起發爛發臭」結尾。
03 被懟哭的茶藝大師
不是演員的問題,不就是導演和編劇的問題嗎?
此後,爾冬陞教科書式的回懟直接不給郭敬明留下任何詭辯的餘地,直接錘死。
好傢夥!過河拆橋!
看到郭敬明本期地震題材的作品的時候,其他導演心裡可能也是有情緒的,只是礙於場外的君子協定,看穿不說穿。
萬萬沒想到,最需要不被批評的郭敬明跳出來打破了這一切。
隨後爾冬陞不給郭敬明太多發言的機會,在簡明扼要地評價完自己帶的演員後,有條不紊的提到了場外的交易,以及告知其他兩位導演趙薇陳凱歌自己離席的時間,然後離席冷靜了十分鐘。
薑還是老的辣,這一套打得準備暗搓搓坑爾冬陞一把的郭敬明措手不及。
比起在之前在《最強大腦》上和Doctor魏吵架任性離席了不知道多久鬧小情緒的郭敬明,不知道高出了幾個level。
04 被遺忘的凡學鼻祖
眼淚是真實的,流量更是真實的,只有「演員」是虛假的。
從郭敬明火起來開始,善於製造話題和引領輿論的他就一直在旋渦的中心。
一直作天作地的郭敬明,不管身陷「抄襲風波」,被作家莊羽一紙告上法庭,被判抄襲;
和韓寒罵戰,導致韓寒粉絲大量脫粉;
《小時代》上映,被點名批評不斷;
亦是《最強大腦》和Doctor魏意見相左後,生氣離席;
或者和李成儒老師唇槍舌戰時,郭氏詭辯金句層出不窮。
精通詭辯論的郭敬明,在每一次交鋒中似乎從來都是佔上風,絲毫不Care外界對他的看法或者評論,成功站到輿論的高地上。
一個擁有十幾家公司、精通詭辯論的總裁郭敬明,會因為一次前輩並不失公允的指責哭得稀裡譁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他在哭什麼呢?在哭自己的假面被揭穿?
還是在哭見不得臺面的幕後交易被明的放上舞臺?或者只是逢場作戲,引導一次輿論風暴?
郭敬明這個哭戲,先是低頭,然後抹淚,最後委屈,仍是低吟的啜泣。
這精湛的哭戲,建議何昶希學一學。
委屈的眼神、掉淚的節奏,30+的大男人在公眾場合哭的比孩子更孩子。
充分利用自己的外觀優勢,成功讓不明真相的場外群眾都可能以為是大導演爾冬陞在欺負新晉導演。甚至已知真相的觀眾都會在微博狂洗爾冬陞倚老賣老。
04 真正的演員
沒有被韓寒懟哭、沒有被央視點評懟哭、沒有被Doctor魏懟哭、沒有被李成儒懟哭。
郭敬明,老凡學大師了。
品一品這個凡學功底。新晉導演郭敬明可能忘記了同為評委的前輩取得的成就,只記得一味的捧高自己。
「我,編劇+導演。」
「我學過系統的導演體系。」
頗有一種強行自信,實則班門弄斧的尷尬。現場沒有人戳破他可能讓凡學大師郭敬明把自己當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大導演。
除了趙薇之外,另外兩位在拿遍國際國內大獎的導演都是擔任過編劇的;
而趙薇導演的《致青春》也拿過金像獎。
在說這話的時候,郭導為什麼不在後面加上一句:「我是在座唯一沒有得過國際國內大獎的。」
除了在節目中凡學金句層出不窮,在郭敬明的作品中,凡學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料。
在《小時代》的原文描述中,各種層出不窮的輕奢不加詮釋的直接出現品牌名,恨不得貼上一個巨大的LOGO。
品一品《小時代》的片段,這充斥凡學的擴寫練習,放到今天也是吊打M77的凡學教科書。
彼時還沒用暴富的郭敬明,就是用一種這樣的方式俘獲了大批世界觀還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親自下場為品牌帶貨的他在此後賺的盆滿缽滿,過上比「小時代」中更奢華生活。
郭敬明落淚的好處在哪裡:
1. 成功讓大家忘記他不講武德、炮轟爾冬陞,把自己洗成受害者。你看我都哭了,你還要怎麼樣?
2. 再次製造一波熱度,一邊奶孩子一邊奶自己,為即將上線的《晴雅集》帶來更多流量。
PPT導演郭敬明,精準的抓住了每一次機會,一次又一次將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一次又一次抓住時代的機遇,他是成功的資本家。
在東方明珠塔下當了十幾年老闆、隨手就是成功的項目,這樣的中年男人是傻白甜嗎?不過是再一次吸引流量,給自己創造更多可見度的一個幌子。
無論凡學,還是茶藝,不過都是郭敬明玩剩下的小把戲。
依靠著他的凡學、他的茶藝,精明的郭敬明早已擁有了他描繪的生活。反而是擁護他、憐惜他的瓜眾,被收割了流量,尚不自知。
被爾冬陞戳穿假面的郭敬明,以落淚的方式再一次收割著熱度、同情,在落淚的同時再一次戴上假面。或許,他從未脫下過那張假面。
演技優秀的演員,並不僅在舞臺上。
宿麥
社會三觀研究所
全網同名
原創不易,喜歡請關注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