مرحبا
خوش آمديد
Hoş geldiniz
ברוכים הבאים
陪你一起 走遍最真實的中東
微信公眾號:中東流浪站
伊朗地區
聯繫微信:middleeastoasis
金屬雕刻工藝是伊朗傳統藝術之一,即將金屬製品表面雕刻圖案紋飾,雕刻金屬製品選用的材質為金、銀、銅、黃銅,雕刻藝術家用錘子擊打鏨子的末端在器具表面上刻畫圖案。雕刻藝術在伊朗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出土的文物表明伊朗最古老的金屬雕刻品可以追溯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但這種藝術最早的高峰則要追溯到薩珊王朝。為了更好的完成金屬雕刻,要在準備過程中在物體的內外兩側都填充上石灰與柏油(此處查閱資料過程中該處波斯語詞彙含有多種意思,第一個詞彙具有生石灰、石膏(熟石灰)的雙重含義,此處出于謹慎選取「石灰」,第二個詞彙具有瀝青、松油、柏油等含義,此處翻譯為「柏油」,若翻譯有誤希望得到指正),以防止加工時在物品上造成孔洞,同時石灰和柏油的存在也可以降低產生的噪音。通過錘子敲擊鏨子末端可以刻畫出所需的線條、圖案和紋飾,為此存在有不同規格種類的鏨子。在金屬上刻畫完圖案後將煤的粉末倒在其表面雕刻後的凹槽上使其呈現出黑色的拋光效果,通過使凹陷的部分看起來更暗,從而加強線條的力量感和明暗對比度使金屬雕刻品更加的好看美觀。
金屬雕刻在伊朗基本可以分為三種風格,這三種風格是設拉子風格,大不裡士風格和伊斯法罕風格。從伊朗的金屬雕刻工藝發展史出發,其中最古老的是設拉子風格。在設拉子風格中,大多數的圖案與波斯波利斯、花和鳥有關,銀通常作為這此類風格器具的材質。大不裡士風格特色在於雕刻過程中通過手腕關節的運動形成圖案,為此這種風格刻刀勾勒出的凹陷遠小於其他類型。在最後,我們介紹的是伊斯法罕金屬雕刻的風格,該風格有兩種極具特色的雕刻技巧:精細雕刻和浮雕技法,伊斯法罕風格的金屬雕刻通過不同的錘擊方式來形成圖案。在這種浮雕式的技藝手法下,金屬雕刻品的突起和凹陷都非常明顯,因此看起來更加立體。在什葉派伊瑪目許多陵墓的設計中都使用了這種極具伊斯法罕風格的浮雕技藝。在認識完不同的雕刻風格之後,這種藝術背後所蘊藏的悠久歷史也為人所稱道、金屬雕刻藝術在伊朗千年歷史中可以算得上是源遠流長,在伊朗發現的最古老的金屬雕刻品誕生於公元前一千年,這是一盞由黃金打造出的酒杯,它被發現於伊朗的تهه حسنلو。
伊朗金屬雕刻與千年發展歷史中綿延不息誕生了很多極具時代特色和地區特色的雕刻設計,其中的一種金屬雕刻技藝被人們認為其自斯基泰時期就已經產生,一些說法稱斯基泰人具有雅利安血統,其從伊朗高原的北部遷移到了伊朗,還有許多人認為斯基泰人是裏海地區的永久居民。但是無論哪一種說法都證明著這項古老藝術所具有的歷史底蘊。參考在伊朗不同地區發現的黃金酒杯:其中之一是上文提到的(حسنلو)地區發掘的黃金杯,它被發現於西亞塞拜然省納卡德村附近的山上。此外,從(تپه مارلیک)處挖掘獲得的酒杯也使用黃金作為材料,並在其表面進行了雕刻加工。雕刻所需的工具比如錘子,刻刀以及相當數量的金屬物質,在其誕生後幾個世紀中,這種雕刻藝術就進一步的發展擴散到周邊更廣闊的地區中。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記住,由於幾千年來金髮生氧化或者其他反應的量很小,所以我們無法真正估算出金制雕刻品的年齡。因此,博物館中的某些黃金雕刻藝術品可能是偽造的,回到重點,我們已經說過,自斯基泰和米底時期起,金制器具的雕刻藝術似乎已變得非常普遍。此後伴隨著波斯的興起和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出現,這種雕刻技藝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其藝術和美學價值上,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時期,重要的歷史資料比如時間年代以及如何徵服土地或者建造城市,都會寫在這一類的金屬器具,在許多那一時代製作的青銅板上也都出現有極具所處時代色彩的圖案,而這些圖案、銘文和碑文恰恰是金屬雕刻的大師們製作完成的。
伊斯法罕式的金屬雕刻是該類藝術的重要風格之一,可以說它比設拉子風格和大不裡士風格更加燦爛。伊斯法罕風格的大部分雕刻工作都是在伊斯法罕市完成的。您可能認為伊斯法罕風格雕刻的歷史要追溯到薩法維王朝時期,但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伊斯法罕風格的雕刻其實是在第二任巴列維時期重生和進一步發展的。的確在薩法維時期,藝術品和手工藝品的的流通以及重要性都在不斷增加,但是在愷加王朝時期,許多藝術家和金屬雕刻大師都逐漸隱居淡出了這一行業,因此這種藝術幾乎消失了,因為愷加王朝對薩法維王朝留下的所有遺產都懷有敵意,並且寧願銷毀那段時期留下的美麗藝術品,由於伊斯法罕市是薩法維人的政治首都和重要城市,愷加人為了摧毀清除薩法維時期的建築物和那個時代的餘物傾盡全力。薩法維人非常重視藝術,這就是為什麼在他們統治期間許多藝術蓬勃發展並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尤其是在伊斯法罕市許多不同領域的藝術被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更令人驚嘆的傑作,例如這一時期在波斯語書法大師創作了精美的作品不久後,其書法藝術與金屬雕刻藝術就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創造出許多精美的銀質金屬雕刻器具,其表面刻畫有伊朗著名詩人的書法詩詞,除了銀器之外,青銅,銅和黃銅等材質的器皿上也都添加有這種藝術雕刻,可以說兼具有文化和藝術價值。不幸的是,在愷加王朝統治時期,這種金屬雕刻藝術的方法與許多其他技藝一樣消失了,藝術雕刻的大師們或死於貧窮或隱居。在第二任巴列維時期,當國家在社會及政治上處於相對穩定的時候,諸如金屬雕刻,搪瓷等古老藝術又重新流行和傳播起來並且再一次煥發了生機,當然這也要歸功於少數大師,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使這些最珍貴的技藝和藝術手法得以代代傳承。
總的來看當代伊朗金屬雕刻工藝流程又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負責造型的工匠會將準備好的銀料在高溫熔爐中加熱使其融化成銀錠。
然後用特殊的錘子、工具、和可以使其彎曲的機器不斷加工完善將其製作成具備雛形的最原始的銀器,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在銀器的內外兩側填充柏油和石灰,以減少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噪音更少並防止孔洞產生,使用氣囊將銀器清理乾淨然後用木炭和蠟將其燻黑以提高浮雕產生後的對比度。
負責鏨刻的匠人使用專門的測量工具將銀器劃分,分成幾等份分別交給不同部門設計構圖和處理,以排列出美麗的花紋和描繪的故事場景並將他們通過超過百餘種精巧的鏨子配合錘子在銀器上雕刻出來。
在金屬雕刻中人物以及植物都是十分常見的主題,其中人物主題又往往以貴族生活、民間傳說和平民生活體現,不同的人物主題也因其獨特的工藝技法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人物和動植物的紋樣因為其所富有的生活氣息所以更受到外國遊客的歡迎和喜愛,與波斯文化密切聯繫著的貴族生活和民間傳說題材因為其文化基礎和主題對於外國遊客相對晦澀陌生所以往往更受到本地民眾青睞,以貴族生活和民間傳說題材為例,這兩類題材與伊朗自古以來繁榮昌盛的詩歌文化相聯繫,雕刻大師也往往從著名詩歌和長篇史詩比如哈菲茲的抒情詩以及菲爾多西的列王紀提取素材進行創作,無論是故事情境或是書法形式的詩句都可以被運用到雕刻中去。同時從上文中提到的歷史因素上看,1598年薩法維王朝遷都伊斯法罕,無數精美的藝術品在這座商賈雲集、繁榮昌盛的都市中誕生,極具波斯風情的繪畫作品富有張力的表現了貴族生活、帝王軼事、園林狩獵等主題,這些也無一不影響著雕刻藝術的創作與發展。
參考文獻:
潘妙.當代伊朗金屬器皿中人物裝飾主題、風格與技法之關聯[J].裝飾,2019(06):114-115.
周尚儀.絲綢之路上的藝術奇葩——古代伊朗金屬藝術[J].裝飾,2007(05):74-77.
https://iranantiq.com/
http://honareghalamzani.ir/
https://www.h-kasir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