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油麵,傳承了傳統,留住了鄉愁

2021-02-13 湖北文旅之聲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碗獨屬於自己的面,這碗面是鄉愁、是文化、是氣質的折射,重慶的麻辣小面吃得爽快、利落。英山的這碗面則叫油麵,吃得樸實、醇厚,舌尖之旅鮮美溫情。

喚起一座城市的名字

或許首先傳到大腦的信息

是那裡的味道

今天,我們就從油麵開始認識英山

記憶裡的油麵似乎是一種「上等」食材,只有在老人做壽、婦女坐月子、嬰兒出生、小孩做周歲、結婚嫁娶時才能嘗到幾口,細膩爽滑的滋味在此後的數天都將縈繞在口齒之間。

曾經登上過《舌尖上的中國2》的手工油麵,作為大別山的傳統美食,在英山可謂是歷史悠久。清代時期,曾被選為宮廷御用美食,因須如龍鬚,固有「龍鬚宮面」之稱。

英山油麵粗細均勻,口感勁道,易煮不糊,全部製作過程均為手工操作,俗稱「一根面」,又稱「油麵」。雖名為油麵其實並不油,只不過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了茶油或菜籽油而得名。

油麵在製作的時候,加入了食鹽,這讓麵條的光澤和韌度大大增加,食用的時候無需放鹽。它白如雪,細如絲,空如竹,韌如藤,吃起來口感勁道,爽而不膩,滑而不糊。

相傳漢武帝與群臣聊天,談到《相書》記載:人的人中有多長,苦中長一寸長,就可以貨到100歲。弄臣東方朔聽後大笑,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小彭祖。人活到100歲,人中一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八寸,那他的臉該有多大啊。」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大是不可能的。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麵條來表達長壽之意。

山油麵做工講究,製作工藝對天氣、溫度、溼度及食鹽的要求非常高,在民間以師承形式傳承。以麵粉、食鹽、水、食用油等為主原料、以其質白、根勻、細條為上乘。

1、淘小麥:選取自家產的當季新鮮小麥,清水洗淘小麥,做到"三不要」,陳麥不要,浮麥不要,泥沙去掉。這個環節很重要,因為小麥的質量是決定英山油麵品質好壞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小麥淘洗乾淨後,需在陽光下曬乾打成麵粉備用。

2、揉面:揉面是做油麵的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與機制麵條相比,油麵的口感柔滑勁道就是區別在這一過程中。揉面不僅講究技巧,還是個體力活兒,所以一般身強力壯的青年男子做面才合適。揉面過程中,要在麵粉中加入自家產的菜籽油和一定比例的食用鹽,這樣在手工揉制的時候,不易破壞麵粉中的粗纖維。

面揉好之後,要進行攤放。使得麵粉中的糖類物質發生水解,蛋白質也有小部分的分解,胺基酸總量有所增加等,這一微妙的變化大約需要3—4個小時。攤涼好的麵團會聞到一股淡淡的面香味,沁人心脾。攤涼的要求是:在攤涼室內,把麵團均勻的攤放在竹匾上或竹蓆上,厚度以二至三釐米為宜,動作要輕、慢,均勻。當遇到陰天,攤涼時間相對要長些。

3、上竹筷:上竹筷對油麵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揉制,麵團已變得彈性十足,再用磁碟把它們弄成均勻的長條。手工交錯纏繞在特有的兩根竹製長筷上,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4、拉伸:拉伸是英山油麵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油麵揉破變輕,體積拉長,易於幹透,此處是顯示做面人手藝地重要展現點,拉伸勻稱,減少碎末。

5、晾曬:晾曬關係到油麵的形狀和色澤 ,是給人的第一感覺,這就是所謂的「賣相」。一般最好是晴朗的天氣,這樣的麵條造型就又白又幹。

6、綑紮儲藏:曬乾的麵條,需人工進行綑紮後收藏。

一年四季均可加工,但加工要視天氣,有「情暖」「陰雨」之分,小視風的幹酷和皮溼度而定,所以春夏季用鹽水量略大,秋冬季用鹽略小。不過,每年的臘月,依然是手工油麵製作的最佳時期。

每至冬日,煦暖陽光裡,家家戶戶院子裡都掛滿了那千絲萬縷油麵。那絲絲縷縷的牽掛,伴著故鄉的逐漸老去,再也難以見到那熱鬧的場景,也許用不了多少年,那些油麵連同記憶都也會像塵埃一樣消散,深深埋在歷史的記憶裡。

英山油麵本身就有很好的鮮味,想吃的時候很簡單。把鐵鍋燒熱,豬油融化盛在碗裡,鍋中添水放入麵條,待麵條煮熟後盛進碗裡,並澆入化好的豬油,麵條和著油在碗裡拌一拌就可以吃了。儘管沒有加入任何調料但是味道仍然鮮美。不過更多英山人喜吃油煎麵,取油麵煮熟攤涼,平底鍋滑油燒開,將麵條平攤成圓形餅狀煎成兩面金黃,拌上蔥花,口感鬆脆,鹹香適口。

英山的麵食文化既保存了北方的勁道,又融合了南方的細膩,南北兩方的味道在這裡產生了美妙的碰撞。這裡的麵食,傳承了傳統,留住了鄉愁。揉進麵團裡的不僅僅是麵粉和水,更是你嘗不盡的鄉愁味。因為,食物有著神奇的號召力。

相關焦點

  • 傳承民俗文化 留住鄉愁記憶
    傳承民俗文化 留住鄉愁記憶 --肅北縣石包城鄉村記憶館開館
  • 中國好空氣,英山森呼吸!英山景區的美遠超你的想像!
    05英山「非遺」,源遠流長 英山擁有千年的建城史,積澱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英山纏花、團黃貢茶傳統製作技藝、英山石斛炮製技藝、英山繡活、手工木(根)雕等非遺技藝,精湛巧妙。但花開有時,於是英山四季花海便成了英山人閒時賞花最愛逛的地方。千百種鮮花植物花開一堂,一季接力一季盛放,四季花香不斷。
  • 安徽為千餘個傳統村落建檔 用數位技術「留住鄉愁」
    來源標題:安徽為千餘個傳統村落建檔 用數位技術「留住鄉愁」 中新社合肥5月18日電 (記者 張強)記者18日從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安徽已建立省級傳統村落管理信息平臺,1131個村落檔案錄入省級傳統村落數字信息管理平臺,
  • 一碗湖北坪壩油麵,傳承500年時光,看的你流口水
    據了解,坪壩油麵製作工藝歷史傳承悠久,明朝朱元璋時期就已從武漢蔡甸傳到了坪壩,目前此油麵製作工藝僅京山坪壩有,故而稱之為坪壩油麵。 正因為製作工藝複雜,坪壩油麵像其他一些傳統手工藝一樣面臨傳承難的困境。目前,在京山坪壩鎮每天只能生產800多斤的老街油麵。
  • 留住美麗鄉愁!雲南首部傳統村落保護單行條例來了
    原標題:【聚焦】留住美麗鄉愁!明確各部門保護傳統村落的職責 注重「活態」傳承省人大民族委員會介紹,《條例》明確了各部門在傳統村落保護方面的職責,針對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築隨意改建或無序拆並等問題作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規定,對建立完善傳統村落保護體系,保持傳統村落的傳統格局和原有歷史風貌將起到促進和保障作用。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尤其是現如今農耕嬗變,站在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歷史節點上,此舉對於如何傳承農耕文化、留住農耕記憶、弘揚農耕文明、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留住了展現豫東農耕文明的一張「特色名片」。
  •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2021-01-03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音」記錄者: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大槐樹是炎黃子孫的根,鄉音則是牽動海外遊子鄉愁的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句鄉音,牽動遊子心。出生於山西太原的李翠文,旅居俄羅斯近三十年,在她看來,鄉音是遊子與故鄉之間聯繫的紐帶。「雖在他鄉生活多年,但始終能說一口原汁原味的家鄉話,這使我感到很幸福。」
  • 揚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留住「美麗鄉愁」
    留住鄉愁  實現社區共同體的重構   邗江區蔣王街道何橋社區在村莊轉型過程中,針對當地村民的種地習慣,在鄉鄰中心專門打造了開心菜園站,並設立農具共享室;為了留住"鄉愁",保留傳統歷史文化和記憶,還設置了"鄉愁記憶館",向村民展示徵集來的煤油燈、農具、收音機、家譜、軍用水壺等傳統老物件;針對村民一直沿襲的串門、拉家常等喜好,在鄉鄰中心設立了鄉情交流室,為村民提供交流溝通的場所;甚至還將揚劇票友團排練活動點搬到鄉鄰中心……通過一系列特色公共空間的打造,新型農村社區的過去和當下被串聯到一起
  • 油麵
    他們每次來我家做客時,總記得帶上幾斤當地的手工油麵,以示對主人的尊敬之情。      記得我兒時居住的小鎮上有七、八家油麵作坊,他們都是祖輩傳承百年以上遠近聞名手工油麵師傅,專門替人加工油麵,也有少量的油麵對外出售。
  • 留住鄉愁!34種蔬菜老品種,滿滿的老味道
    「留住鄉愁,傳承老味道。」裡下河地區農科所承擔的揚州市保護地方蔬菜良種項目,為的是保護地方特色蔬菜種質資源,恢復傳統特色風味,讓人們吃到蔬菜的「兒時味道」。一些地方蔬菜老品種,雖然好吃,但因為抗性差,很難傳承。如過去有一種大番茄,番茄味道非常足,番茄肉吃起來有一種沙沙的感覺,揚州人很喜歡生吃,但因為抗病性不好,逐漸失傳了,現在很難找到這個品種了。
  • 【紅安特產】手工油麵好勁道
  • 村民「共同締造」,古村復興「留住鄉愁」
    照片均由本報記者魏培全拍攝一個耕讀傳承已近千年的「閩南進士名村」,卻在城市化浪潮的衝擊下一度落寞「鄉愁」不僅是連接歷史與當代、田園與城市的心靈紐帶,還是一筆能夠集聚產業與人才資源的無形資產希望這裡發生的一切,能夠為實現脫貧攻堅以後的鄉村振興以及未來發展,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樣本從廈門市中心駕車向西,經海滄大橋出島,再沿城市快速路一路往西南
  •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變化: 村民重建古戲臺留住鄉愁記憶
    村民們用這種方式,留住鄉愁記憶。  古戲臺是村民集體的鄉愁  近年來,城鎮化的浪潮也席捲到農村,記者的家鄉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遷到交通方便的新村居住,因為這裡有一條馬路直通縣城。  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遷,老村子很多房子空了起來,在風雨的侵蝕下顯得破敗不堪,尤其是老村莊裡的一座古戲臺僅剩「殘垣斷壁」。
  • 留住最美鄉愁!江蘇新公布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總數將達310個
    記者今日獲悉,江蘇日前公示了新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擬將南京市浦口區星甸街道後圩村胡山貢組等138個村落列入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此前,江蘇已認定並公布了172個傳統村落,此次新一批傳統村落名單發布,江蘇省級傳統村落將達310個。
  • 留住風雅桐鄉的美麗鄉愁
    記者了解到,此次公布的嘉興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10個類別。桐鄉入選的非遺項目包括越劇、打鐵技藝、刺繡等,這些新晉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是歷史綻放的時代芳華,是璀璨的鄉愁記憶。至此,我市嘉興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總數達到78項,覆蓋10個項目大類。
  • 2021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保護方言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2021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保護方言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甘肅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內容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對於申論而言,主要是以4道題為主,3道客觀題,1道大作文,掌握的內容在於平時的積累,比如申論熱點
  • 傳承共享·記住鄉愁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熱鬧上演
    12月19日,以「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為主題,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清平古墟正式拉開帷幕。本屆民俗文化節為期三天,將集中展現寶安區豐富多彩民俗活動。今年,寶安區繼續深挖民俗文化內涵,以寶安「民俗文化」為引子,深度開發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探尋民俗文化的多元素表達,力圖將「寶安民俗文化節」打造成為集賞、玩、品於一體的具有深刻文化底蘊、地域特色的知名文旅節慶活動,讓遊客沉浸式體驗民俗文化風情,感受文化傳承溫度,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從A到Z,26個字母讀懂英山!
    從A到Z,26個字母讀懂英山!很多來過英山的旅客來過一次總是會再來因為在他們的眼裡英山給了他們家一般的體驗在英山,我們都是旅客在英山,未知的事物實在太多像英山的未來像每一個來到英山的人的人生我們或許並不知道前方的未知事物但我們從不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