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 / 健康界
如何利用本次核酸試劑大熱的契機,促進自身實力的增強,才是企業需要考慮的終極問題。
近日,新發地疫情出現後,核酸檢測再次成為京城的熱門話題。面對「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的倡導以及龐大需求基數,北京市的核酸檢測能力一度出現供需矛盾,其中包括檢測預約緊張和核酸檢測價格不一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6月19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配合做好進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檢測能力有關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各地要在綜合考慮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需要、本地區醫保基金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基礎上,按程序將針對新冠病毒開展的核酸、抗體檢測項目和相關耗材納入省級醫保診療項目目錄,並同步確定支付條件。
除了被納入醫保之外,核酸檢測和藥品、器械一樣,目前正面臨新一輪的集中採購政策。例如6月15日,北京市醫保局便在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信息網上公示了京津冀新冠病毒相關檢測試劑聯合採購掛網成交結果。
集採的結果顯示,此次入選的企業數量為國內集中採購新冠試劑以來最多,眾多企業開始放棄維持此前價格體系,進入低價廝殺戰場。
儘管試劑盒的採購價格降下來了,但是對於核酸試劑的生產企業來說,未來的路才剛剛開始。如何利用本次核酸試劑大熱的契機,促進自身實力的增強,或許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終極問題。
下遊業務暴增
北京市東區兒童醫院是一家民營高端醫療機構,該醫院的行政院長馬嶽紅告訴健康界,該醫院目前與愛普益醫療籤署了長期的合作協議,進行核酸檢測。
愛普益方面告訴健康界,愛普益與醫療機構的合作模式是依託其檢驗、病理、高通量方向13個實驗室的豐富檢測平臺及項目,為醫療機構提供必要檢測項目的補充,從而為各類患者的診療提供支持。
實際上,對於檢測機構來說,除了與醫療機構的合作之外,自身還承擔著政府指令性核酸檢測的任務,這也導致了樣本量巨大,機構人手緊張。
據了解,目前北京多數檢測機構的個人、團體等核酸檢測業務每天的上限人數在500人左右。北京市另一家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譜尼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告訴健康界,如果目前預約的話,只能預約7月中旬的時間,之前的日期已經全部排滿,沒有空餘。
除了預約等待的時間往後延之外,檢測人員拿到報告的時間也在相應變長。上述工作人員說:「上個月(5月)北京核酸檢測基本上24小時之內就能拿到檢測報告,但在當下則需要四到五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數的檢測報告有效期只有七天,這也意味著目前在北京,即使拿到檢測報告,其有效期也只剩兩到三天。因此,若有需要,多次檢測將不可避免。
北京市大規模的檢測,給一些企業帶來檢測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業務增長的機會。據愛普益所言,在新發地疫情爆發後,該機構的實驗室日檢測量暴增,使得剛打算恢復正常休息的員工再次忙碌或超負荷運轉。在極力控制的情況下,日採樣量也由之前的8000人份/天的任務檢測量,提高至2萬多份/天。相應地,每日業務量也增長了近2.5倍。,
除愛普益之外,北京譜尼醫學檢驗實驗室也告訴健康界,「此前做檢測的一天才一千多人,現在則是一天幾萬人的檢測量。」
檢測人數增加的背後是收入的暴增。按照之前北京市核酸檢測最高定價每人180元計算,增長十倍就意味著每日增加近180多萬元的收入。
上遊跟著吃肉
除檢驗機構之外,由於下遊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的核酸試劑需求量飆升,處於產業鏈上遊的企業也因此嘗到了甜頭。
經健康界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生產商共涉及達安基因、萬泰生物、華大基因等約12家A股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表現上,體外診斷板塊自2020年1月份以來,截至6月24日收盤,該板塊累計漲幅達69.55%。
其中,華大基因同期漲幅達110.92%,總市值達579.7億元;達安基因同期漲幅162.80%,股價創年內新高;萬泰生物今年初登資本市場,上市即收穫18個漲停板,股價更是從8.75元的發行價格漲至最高170元,資本熱情可見一斑。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碩世生物、達安基因、東方生物、萬孚生物、萬泰生物、熱景生物、華大基因、麗珠集團等股均實現歸屬淨利潤處於同比增長狀態。其中,碩世生物在今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1.04億元,同比上漲670.91%;萬孚生物在今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9784.58萬元,同比上漲34.82%。對於公司業績增長的原因,萬孚生物就提到公司疫情相關檢測產品銷售收入保持快速增長。
一季度業績大漲之下,上述核酸檢測股上半年業績也值得期待。碩世生物、達安基因兩股透露了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情況,其中碩世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因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檢測試劑銷量突增,今年上半年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將會有較大增長幅度;達安基因則表示,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約為3.03億元-4.5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預計在400%-643.64%之間。
對於整個行業未來發展,華西證券在研報中預測,新冠肺炎檢測促進了核酸檢測的理念普及和軟硬體條件的建立,會極大促進建立核酸檢測實驗室。本次疫情,會極大促進核酸檢測行業的發展,未來國內具備過萬家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核酸檢測的操作和人員壁壘不復存在。核酸檢測企業會極大受益於核酸基建完善帶來的核酸檢測行業的發展。
中遊醫保壓價
站在風口之上,核酸檢測目前也存在很多爭議,其包括檢測試劑準確性和價格居高不下等問題。前者主要是各家生產廠家自身存在的技術問題,在技術逐步成熟之後這一問題應會得到解決;而關於核酸檢測試劑的定價,則是公眾面臨的最現實問題。
例如去公立醫院檢測,一般需要在醫院先花50元掛號,再花180元做核酸檢測。有人等不及排隊,甚至會到民營醫院花1600元做一次檢測。
面對這種現象,北京市醫保局6月28日再次宣布,北京公立醫院核酸檢測下調指導價,從180元降低至120元,醫療機構不得上浮。事實上,這只是官方出手抑制核酸檢測價格上漲的舉措之一。畢竟對於公眾來說,目前已經出現了對於檢測試劑盒成本低、收費高,是否「暴利」的討論。
面對公眾的質疑,核酸檢測機構滿是委屈。某核酸醫療相關負責人告訴健康界,核酸檢測各地的價格制定主要和檢測的成本有關。而檢測成本不僅與各地試劑、耗材、防護用品等的採購價格有關,也和技術及後勤保障等人員的工資水平,政府的補貼方式等都有關係。
「我們注意到近期網絡上個別人士對費用提出的質疑,但是我想說,如果大家願意走出辦公室真正與援鄂醫護或者檢驗一線的夥伴接觸的話,會發現他們願意付出不是因為獎金或利益,而是一腔熱血和責任。」 上述負責人表示。
為了解決公眾對於價格的質疑,北京市醫保局也啟動了核酸試劑的集中採購工作,意在從採購環節降低價格。
6月15日,北京市醫保局在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信息網上公示京津冀新冠病毒相關檢測試劑聯合採購掛網成交結果。結果顯示,此次入選的企業數量為國內集中採購新冠試劑以來最多,眾多企業開始放棄維護此前價格體系,進入低價廝殺戰場。
根據北京市醫保局公布的中標結果來看,本次北京市的核酸試劑集採顯而易見的降低了相關價格。根據價格表顯示,本次共有24家公司中標京津冀的聯盟集採,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包括達安基因、邁克生物、明德生物、東方生物,以及復星醫藥旗下的上海復星長徵等。
此次報價中,核酸和抗體檢測試劑的最低價皆為目前已經開展集中採購地區的最低水平。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有11種,抗體檢測試劑有19種,核酸檢測試劑組涉及公司11家,最低承諾供貨價為深圳聯合醫學的12元/人份,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組涉及公司14家,最低承諾供貨價為博奧賽斯的5.8元/人份。
從各地集採中標企業名單公布到現在,企業供貨情況並不緊張。中選企業之一、邁克生物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表示,從疫情開始至今,公司在國內外市場供貨總計約900-1000萬,還沒有細分到具體區域的供貨量的數據可提供,「因為國內市場的變化比較大,廠家也比較多。」
事實上,邁克生物此前已經在多個省份以最低價中選,而此次則中選了核酸檢測、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申報日產量分別為100萬、150萬和150萬,報價分別為15.98元/人份、6.99元/人份、6.99元/人份。
常態化檢測助推業績
新冠核酸檢測的需求隨疫情而變化,疫情終會過去,所以目前擺在諸多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未來疫情進一步穩定,如何將核酸檢測的業績常態化?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已經成為共識。北京新疫情也讓更多民眾認識到,新冠疫情點狀、片狀的區域性小範圍暴發,或將成為常態。」
史立臣認為,核酸檢測未來將成為「日常」。除了政府的篩查外,進城、出城,就診、住院,更多的場景需要一份檢測報告。所以在這種「新常態」下,核酸檢測這一新行業,也將繼續坐實疫情下少有的業績增長的「黑馬」角色,未來業績將持續增長。
史立臣同時也強調,相關的核酸檢測機構也正可利用這一業績增長期,補足自身的其他短板,從而讓自己的營收能力更為紮實。
事實上,目前已經有企業開始未雨綢繆。愛普益方面告訴健康界,在疫情穩定後該中心將繼續保留戰時實驗室設備配置,根據實際需求調整人員配置滿足新冠檢測實際需求,同時調整業務重心。針對核酸檢測平臺的項目,中心不僅有當下的新冠檢測,還有針對常規腫瘤、心血管等疾病的檢測項目,多種業務構成可促進機構的綜合發展,降低單一業務的依賴性風險。
目前,核酸試劑試劑產業處於風口之上,眾多進入者希望從這一新興行業中分得一杯羹。但史立臣同時也提醒:即使現在熱度很高,未來隨著行業逐步趨於冷靜,核酸檢測試劑也會和仿製藥一樣,經歷優勝劣汰後,只有少部分有實力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這是一個行業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