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導 接下來的中超聯賽,一邊是生,一邊是「死」,即便進入保級組也可以死裡逃生,但自然不如衝入爭冠組笑看風雲愜意,而這一切都會在未來10天發生:A組,18日到27日,1場足協杯和3場聯賽;B組,19日到28日,同樣是1場足協杯3場聯賽。
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中超聯賽,特殊的賽制和緊迫的時間最終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
慘烈是因為艱苦的賽程,10天4場比賽,每場比賽間隔只有2天,對於各隊來說,恐怕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捨,尤其是目前競爭4強的8支球隊,即A組的上海申花、深圳佳兆業、大連人和廣州富力,以及B組的石家莊永昌、武漢卓爾、河北華夏幸福和重慶當代,他們要全力出戰足協杯,那麼自然就會影響到隨後的三場聯賽,而確保四強的名額,實際上比足協杯更有意義,這是明明白白的一筆帳,也因為這筆帳,足協杯第一輪的比賽就有可能有不少球隊主動放棄。
相反,恆大、上港、國安、蘇寧、魯能,這些已經進入或者基本進入爭冠組的球隊,以及泰達、黃海和建業,這些已經進入或基本進入保級組的球隊,倒是有閒心在足協杯上拼一把。理由很簡單,強隊的球迷一般不太願意讓球隊放棄足協杯,而三支弱隊已經沒有機會進四強了,那麼拼一下足協杯也無妨,要知道下一輪對陣中甲球隊,贏了之後就是八強了,而足協杯下一階段的比賽和保級組的比賽並不衝突。
不過,上述球隊在隨後3輪比賽中的選擇也很重要,比如基本鎖定小組第一的恆大和上港,基本鎖定小組倒數第一的建業和泰達,在隨後的聯賽中面臨爭奪四強的球隊如何選擇,恐怕也是各方關注的事情。當然,像魯能和蘇寧還要爭奪第二名,甚至魯能還要首先確保第四名,那自然肯定是全力以赴的。
但在未來的10天中,最殘酷的競爭恐怕還是爭奪四強球隊之間的競爭,第12輪,富力VS大連人,以及當代VS卓爾的兩場比賽很關鍵,而到了第13輪,8支球隊之間更是有4場關鍵的四強爭奪戰:富力VS申花、大連人VS佳兆業、永昌VS當代、卓爾VS華夏;每個球隊都不能置身事外。倒是聯賽最後一輪,這些爭奪四強的球隊,要麼對陣強隊,要麼對陣已經無緣四強的球隊,焦點反而會轉移到這些強隊和弱隊的身上。
緊張刺激可不僅僅是中超16支球隊,執法中超的裁判們恐怕也面臨更刺激的局面:在中超已經進行的11輪比賽中,大量的比賽出現了大量的爭議判罰,但這些爭議判罰畢竟還沒有過於嚴重的影響,而最後的3輪聯賽,一旦關鍵的比賽出現爭議判罰,很可能在某種意義上決定球隊的「生死」。
為此,目前已經有聲音呼籲中國足協在最後的爭冠戰和保級戰中引進外籍裁判,尤其是關鍵的保級戰比賽,引進外籍裁判其實更有必要,中國裁判面臨的尷尬是:即便是正常的誤判,也往往被猜測為惡意的判罰,但外籍裁判的判罰更容易獲得認可和諒解。
這一點,其實也和外教以及本土教練的處境類似。實際上,在最後的10天比賽中,中超16支球隊中的絕大部分教練都坐在火山口上,或許10天的比賽結束後,他們其中的一位或者多位就被「炸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