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骨頭一動就開始咔嚓咔嚓響,按壓手指會響、轉動頸椎會響、伸懶腰時後背骨頭會響、甚至蹲下時膝關節也會響。這種無緣無故的響聲是不是暗示關節出了問題?自己是不是患上了類風溼?
先不要慌,關節咔嚓響,並不意味著你的關節一定出了問題。
醫學上將這種關節活動時伴隨的響動叫做「彈響」。大部分「彈響」都屬於正常的生理性現象,不用擔心和過多關注。不過,也有小部分「彈響」會伴隨疼痛和不適,這個時候就要注意關節疾病發生的可能。這兩種彈響分別被稱為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
怎麼區分不同彈響
生理性彈響
1、 彈響只發生在關節突然活動的時候;
2、 彈響發生前,關節有一段時間是靜止的;
3、彈響聲音清脆,同部位短時間不會再響;
4、彈響有一定的輕鬆感,不會疼痛或不適。
病理性彈響
1、 頸椎關節:出現疼痛、麻木、無力等;
2、 肩部關節:出現疼痛、活動受限等;
3、膝關節:出現疼痛、腫脹、走路被卡住;
4、腰部關節:出現腰疼、腿疼、腿麻等。
其實,相比較上面的彈響,下面的這些症狀對於類風溼病情的指向性更強。
類風溼發病症狀
關節症狀
1、 關節疼痛
類風溼患者的關節疼痛表現為小關節遊走性疼痛,隨著病情發展,疼痛的關節會逐漸固定下來,受累關節數量也會增加。類風溼發病早期存在活動期和緩解期,活動期疼痛劇烈明顯,緩解期疼痛症狀則相對較輕。
2、關節腫脹
類風溼患者發病後關節腔積液增多、滑膜增生、關節周圍軟組織也會發生炎性改變。這些改變會讓患者手、足等發病關節出現紅腫,反覆發作後,患者雙手雙腳關節就會出現梭形腫脹和畸形。
3、 晨僵
類風溼患者早晨起床後會出現受累關節僵硬、活動受限,這種情況叫做晨僵。晨僵是類風溼的重要症狀,也是類風溼診斷依據之一。晨僵的產生與患者長時間不活動,關節周圍組織水腫有關。隨著關節活動、水腫液體被吸收,晨僵症狀是可以得到緩解的。類風溼患者的關節晨僵程度也可作為評價病情變化及活動性的指標:晨僵時間越長,病情就越嚴重。
關節外症狀
1、無故發熱;
2、食欲不振;
3、全身乏力。
如果你出現了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早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肌骨超聲檢查可以深入檢查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病變情況,對於類風溼等一系列關節、骨骼疾病的早期診療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