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教父,臺灣人物之商界精英施振榮的王道精神

2021-02-15 焦點人物網

兩位67歲的同齡老人,一位是臺灣IT教父施振榮,一位是大陸I T教父柳傳志。兩人聚首上海論道,不為IT,為的是「王道精神」。

  什麼是「王道」?為什麼不是「霸道」?也不是「中庸之道」?

  在施振榮看來,「王道與霸道的不同,不是不要霸氣,不競爭,而是從企業所要服務的利益相關者,甚至包括社會和自然資源的責任等方面,去思考如何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而中庸之道,似乎沒有主軸,容易模稜兩可。」

  雖然坐而論道,但戰場上已經硝煙瀰漫。

  2011年,宏碁似乎將經歷更大的考驗,在面對蘋果模式的挑戰下,PC產業一貫只追求產品規模化的發展思路遇到瓶頸,蘋果的全價值鏈整合模式卻與「王道」更為接近。

  面對《英才》記者的提問,施振榮同意蘋果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王道精神」的踐行。在蘋果的價值鏈條上,首先最大程度滿足了消費者,其次,拉動了製造元器件的供應鏈廠商,再次,蘋果的軟體開放策略,也讓數以億計的開發者獲益。

  但是,正如柳傳志所言,賈伯斯的企業文化未必能勝過他,施振榮也並不認為,華人企業未必不能挑戰蘋果的「王道」。

  「我們跟不上美國的技術,這是現實,但並不是說,30年之後,在全球化的競爭中,華人對於整個P C乃至移動互聯生態鏈的貢獻會比蘋果小。」不過,當《英才》記者走近施振榮,聽他回憶率臺灣IT產業徵戰的金戈鐵馬,才隱約發現,布道「王道精神」的憂思與使命感,還來自於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競爭與博弈籌碼的不足。

  這像是一場新事業,身為宏碁創始人的施振榮於七年前退休,而後創立了智融集團和智榮基金會,投身項目培育。如今,他再次引發一場關於中國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腦力激蕩,並寄望將此薪火相傳。

  傳承  對功臣的反思

  「我和創始人陳明哲一致認為,在中國崛起的新機遇下,如果一味崇尚西方的文化、管理,恐怕也會陷入同樣的問題,企業不能永續發展。」

  雖然退休,但是施振榮依然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近40位中國企業領袖為追溯和傳承「王道精神」,而相聚在臺北和上海兩地聽課學習。

  課堂上,即將接任國際管理學會主席的美國達頓商學院陳明哲教授、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臺灣作家龍應臺等知名人士也一同加入,授課與分享。

  作為學習班的創始人和班主任,兩鬢已斑白的施振榮現身說法答疑解惑。

  而對於施振榮來說,年近古稀之年,此時仍為「王道精神」奔走布道,不能不說首先是出於對宏碁內部的反思與危機感。

  正在經歷財報低谷和高層人士動蕩的宏碁內部,王道與霸道的思辨也在暗流湧動。過去,一貫強勢的C E O蘭奇有一組「激進的出貨量目標」,只要市場在增長,規模效應、供貨商殺價能力、壓價惠普和戴爾的能力就存在,宏碁正是藉此一度雄霸歐美市場。

  但是,曾經的功臣下課了。因為PC產業在新移動互聯產業鏈衝撞下,固守舊思維已舉步維艱了,而蘭奇的轉型策略倚重歐美研發團隊,不信任臺灣本土創新,也難免讓外界認為,這是一種不顧大多數利益相關者的私慾表現和勢力擴張行為。

  已經深諳野蠻生長之道的多數中國企業家,對於所謂「王道」是存有疑問的。正如施振榮坦言的,王道精神在當今的企業界仍是「非主流」。有人問他,王道文化是否可行?是否經得起考驗?他說至少需要30年,要他活到90歲才能真正知悉。

  如果對宏碁創業史追根溯源,會發現施振榮本身就是一位「王道精神」的踐行者和受益者,而他過去一直倡導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恰恰也是當年的「非主流」。

  「可能未來幾年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王道文化的精華變成像西方系統性的管理思維,使它能夠大量推廣並影響世界,而不是寫一大堆難懂的理論,最後被束之高閣。」

  踐行  曾經的王道

  從創業第一天起,施振榮將「人性本善、信任授權」,視為是宏碁最重要的企業文化分不開。

  在1995年的集團大會上,施振榮還特別喊出「龍夢欲成真,群龍先無首」的口號,展開培養百人總經理的長期人才戰略,進一步讓大家明了他享受大權旁落的決心,也為了加速宏碁分散式授權管理的落實。

  在施振榮辦公室提供給《英才》記者分享的一份「施振榮管理模式」中發現,宏碁早期的企業文化,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但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配合放權的管理,也出臺了相對應的策略。

  比如,對於「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普遍價值觀的認同,喊出「小老闆的成就」,以員工入股制度讓大家分享當老闆的成就感,最終落實創業精神;又比如,鼓勵大家「不留一手」,早期在內部讓普通員工尊稱他的主管為「師傅」,後期公司規模擴大後,用「替死鬼」的策略來選拔幹部,即一個主管升遷之後如果沒有接替者,就只有取消候選人的資格。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放權的管理更能幫助企業文化延長生命力。就像,再強勢的領導人總有照顧不到的角落和總有離開的一天一樣,只有讓各個主管充分了解公司企業文化,並能夠隨時隨地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這樣的企業才可能基業長青。

  過去,也常常有人問施振榮,組織如此分散,就不怕失去控制?他回答說:我寧可失去控制而賺錢,不願控制而賠錢。

  2004年,施振榮如願退休,宏碁系中,由李焜耀領導友達、明基,林憲銘領軍緯創做代工,王振堂則率翁建仁闖蕩PC業。

  事實上,老一輩的創業家能順利退役的,在臺灣IT業是個特例,對比內地的IT產業,柳傳志在企業文化和接班人的鍛造上獨樹一幟,但還是難免在危難時刻再次出山。

  「所謂王道精神,源自2000年前孟子主張的『王道』政治。孟子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霸』與『王』的差別在於前者以力而後者以『德』、以『心』,孟子主張將政治與道德合一,『以德行仁,以王天下』。」陳明哲教授說。

  其實,不管是接班、授權、員工入股,還是建立人性本善的文化,都反映了施振榮看重人性價值,而看淡錢財與權力的個性。

  論道  利他就是利己

  「他害羞、木訥、不善交際,既不耀眼,也沒有什麼雄心壯志,若說能從什麼細微之處看出他經營的能力,應該說是他特殊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作為施振榮人生、事業上的最佳拍檔,葉紫華曾如此點評他的先生。

  在與《英才》記者分享王道精神時,施振榮的觀點再次印證了這種「特殊」。

  「你在今天贏的辦法,可能是未來輸的原因。在動態競爭中,唯一能警示的道理,就是王道——如何考慮與平衡和企業周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施振榮的原則是:「我為己,但想到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利他。」

  如果企業家按照正向思考,企業資源配置自然優先照顧自己的利益,然後是股東,最後才考慮顧客與員工。但是,施振榮用反向思考,發展出「宏碁一二三」的理論,照顧到利益的優先級,將顧客排在第一,員工排第二,股東排第三。

  事實上,在宏碁歷史上能順利完成兩次重大改造,「王道」思想和「利他就是利己」的哲學思想也發揮了潛在作用。

  有意思的是,如果以史為鑑,微軟當年之所以戰勝蘋果,也正是因為選擇更加開放的P C平臺作業系統,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獲益。

  「面對國外更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技術,不能放棄,要累積實力,去思考如何創新生意模式能更加『王道』,造福更多利益相關者」,施振榮稱。事實上,走過紅海競爭的全球PC業,分工整合已經促使世界更加扁平,於是,贏家需要新思維。

  在施振榮看來,「能有效整合全球最佳資源的整合者」或「各領域的領導者、能成為全球最佳選擇的被整合者」,都將是最後的贏家。未來,在宏碁的第三次改造中,也將側面印證「王道精神」的效力。

  認輸才能贏

  《英才》:你理解的商道是什麼?

  施振榮:商=共創價值,道=誠信多贏。

  《英才》:你認為,西方管理模式的盲點有

  施振榮:人性貪婪、目光短淺、追逐利潤、喜歡張揚、過度冒險。

  《英才》:中方管理模式的盲點又有哪些呢?

  施振榮:猜疑,陌生人得不到信任;保密,師傅總會留一手;獨裁,把權力都抓在自己手中;優越感,對自己的行事方式深感自豪和優越。

  《英才》:如何擬定正確的經營模式?

  施振榮:從限制條件及弱點思維(不易忽略強處);要考慮與競爭者之差異性;經營團隊的溝通與共識;從市場/客戶價值為中心,考慮端到端的機會。

  《英才》:你的座右銘是什麼?

  施振榮: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

  《英才》:你最信奉和恪守的創業及經營理念有哪些?

  施振榮:人性本善,信任授權;利益共同體(利他是最好的利己);分布式管理;不留一手,傳賢不傳子;認輸才能贏(要命、不要面子);不打輸不起的仗,屢敗屢戰;享受無中生有;微笑曲線=創新+品牌;跟隨非我風格(Metoo is not my style);氣長策略:永續經營、貢獻社會。

  《英才》:你所理解的企業領袖的使命有哪些?

  施振榮:充分掌握組織的目標、並認知客觀條件;有效溝通、形成共識、目標一致;促進共同信念,塑造組織文化;人才培育,誘發潛能;配置適當並有效利用有限資源(人力、資金);負成敗之責。

  《英才》:如何由內到外的踐行王道精神?

  施振榮:選定目標市場客戶;擬定顧客的價值主張;避開弱點、藉助優勢強化核心能力,創造最大與之相關價值;保護環境、多元貢獻社會。最終達到利益平衡、追求永續經營和發展。

相關焦點

  • 宏碁創始人施振榮:王道哲學的永續力量
    施振榮,這位從­1970年代開始,便一手打造宏碁、被譽為臺灣品牌教父的長者,已是華人甚少出現的商業思想家。
  • 宏碁創始人施振榮在CCG講述「王道的經營」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在致辭中說,施振榮是宏基集團的創始人,也被譽為華人創業教父,曾當選《財富》雜誌和《商業周刊》的封面人物。通過自己的親身經營實踐與長達40年的創業創新,施先生秉承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東方哲學,同時融合西方的管理實踐,總結出這套對很多企業有指導意義的企業經驗。
  • 69歲臺灣IT教父如何拯救虧損200億的宏碁?
    這樣一位看似慈祥的老人,卻三次拯救宏碁於危難之中,被尊稱為臺灣科技界的IT教父。宏碁1976年創立,40年間,發展並非一帆風順。1991年,宏碁遭遇歷史上最大虧損,虧損額高達6億新臺幣。1992年,施振榮以全球品牌、結合地緣的模式,在當地採購、當地組裝,讓消費者買到功能新鮮,品質一致的宏碁電腦。
  • 20位臺灣商界明日之星(圖)
    臺灣的人口僅僅只有2,300萬,在規模上無法與中國內地和印度相媲美,但對於投資者和商業人士而言,這塊地方不能被忽視。其整體經濟相比中國內地而言開放性更強,而且其股市在歡迎外國投資者方面經驗更為豐富。這座島嶼曾被稱做「克隆王國」,聚集了眾多知名的大型電子工廠,與蘋果、惠普和戴爾等全球巨頭都有生意往來。
  • 南強鷺友"之第五屆海西商界盛典暨2019年度商界人物頒獎...
    既有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也有卓越不凡的商界領袖以及年輕有為的商界少帥。  2019年12月31日,"南強鷺友"之第五屆海西商界盛典暨2019年度商界人物頒獎禮成功舉辦。本屆盛典由廈門大學廈門校友會、海西商界共同主辦,並得到了廈門大學校友總會、中共廈門市委統戰部、廈門市工商聯的大力支持。
  • 專訪時代翹楚,商界精英,被譽為「商界鬼才」
    專訪時代翹楚,商界精英,被譽為「商界鬼才」、「企業操盤手幕後的操盤手」的余杰先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這個激流勇退的年代,人才如潮,他們成為各個行業的精英,散播光熱,肩負使命,為社會和世界貢獻力量。人才之間的交流,如英雄相惜,開啟著智慧碰撞。
  • 揭秘臺灣商界的明日之星(組圖)
    除了通過IT業與全球經濟建立起聯繫之外,臺灣與中國內地也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多數科技公司為其跨國客戶所提供的產品都來自內地工廠。越來越多的臺灣公司正成功地將其產品引入中國大陸市場,同時也在零售領域開拓自己的王國。本文介紹的20位臺灣商界未來精英並沒有出現在今年的臺灣富豪榜之中,但他們在過去12個月裡表現卓越。
  • 川戈 | 第一屆四川商界精英戈壁挑戰賽出徵大典 震撼起航
    10月26日晚,由成都財智光華教育機構、格局商學四川分院以及陶冶戶外共同精心策劃主辦,四川省工商聯女企業家商會協辦的《2017第一屆四川商界精英戈壁挑戰賽》在古老神秘的敦煌拉開帷幕,出徵大典於敦煌華夏國際大酒店隆重舉行。修身心、啟心智,一段屬於商界精英的別樣生活即將開啟。
  • 施振榮致股東公開信:三造宏碁,已步正途、見曙光
    BYOC首席建構師之名,發布「致宏碁股東信函」,強調宏碁歷經三次變革,現在已經走在對的路上,並看到前方曙光。施振榮的致股東公開信如下:宏碁因經營面臨大環境惡劣的挑戰,在董事會臨危授命下,我回任董事長,當時由於我的家族是最大股東,加上對宏碁約35萬股東、全球員工、客戶及往來合作夥伴的社會責任,我義不容辭,回到宏碁並展開三造宏碁的變革轉型。
  • 人物誌;客家人出身的「臺灣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
    (1976年臺灣阿里山火車站。)羅大佑畢業於臺灣省中醫大,獲得過醫師執照。是一個學醫的理科生,自學的成才的音樂人。羅大佑的音樂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搖滾的、哲學的、理性的,另一個則是傷感的、脆弱的、柔情的。
  • 「有爸不靠是笨蛋」 施振榮長子施宣輝的接班成績單..
    繼安碁資訊之後,成立短短3年的智聯服務,也將於今年底前掛牌上櫃,躋身宏碁集團旗下小金雞之列,背後推手正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長子施宣輝。「智聯的前身是宏碁新竹分公司,過去在竹科深耕時贏得客戶的信賴;還有智聯的品牌Acer Synergy Tech,也有宏碁的名字,母公司品牌的知名度,也讓智聯在海外得到與跨國企業做生意的機會。」
  • 2018 MAPEX精英鼓手大賽-臺灣決賽介紹
    不是每場比賽都會讓你銘記於心不是每個比賽都會見證你的成長但我們盡力讓你刻骨銘心記錄你的每一步成長MAPEX精英鼓手大賽總決賽 Michael臺灣信樂團鼓手&隊長具有超強的親和力長期活躍在舞臺及教學一線Mapex、Zildjian、Remo代言人
  • 《好聲音》迎來「臺灣音樂教父」,四位導師轉過身紛紛起立致敬
    《好聲音》迎來「臺灣音樂教父」,四位導師轉過身紛紛起立致敬中國好聲音這檔音樂類的選拔節目,從第一季開始就很受到大家的歡迎。雖然也有飽受爭議的地方,但是畢竟有很多人喜歡這個節目,中國好聲音也為中國樂壇培養出了很多的新人,挖掘出了很大一部分有潛力的明日之星,雖然冠軍只有一個,但是很多學員因為參加中國好聲音轉而走向,更大的舞臺,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比如吉克雋逸,吳莫愁,金志文等等,雖然沒有得到冠軍,但是憑藉自己獨特的嗓音,過人的天賦,迅速被很多演藝公司籤下,繼而走向廣闊的舞臺。
  • 泰興籍商界精英家鄉行 不忘初心話願景 心系桑梓築夢想
    (記者 胡新芳 實習生 王恆珩)泰興自古人傑地靈,如今更是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走出了遍布全球的專家學者和商界精英。八月的泰興,天更藍,水更清。8月17日,美麗的泰興敞開她熱情的懷抱,歡迎來自天南海北的返鄉兒女們,由市工商聯組織的部分泰興籍商界精英回到家鄉,參觀泰興社會經濟發展,感受家鄉之美,暢敘思鄉之情,共話未來發展。「悠悠遊子心,濃濃故鄉親,天涯萬裡不變的是故鄉情!」大家情不自禁地感嘆,家鄉變化大,願與家鄉人攜手共建新泰興。市領導謝紅官、薛晨光陪同參觀。